“敢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是谁说的?他算是民族英雄吗?

如题所述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的原作者是西汉时期的有名的大将陈汤。但是从他的一生可以说是一波三折,他晚年的生活是过得非常凄惨。年少时候的陈汤是一个很喜欢学习的少年,但是奈何家境困难,那么自然读书就成为他的奢望。不过陈汤有一颗不安的心,他有雄心壮志。所以当时的他选择去到京城谋出路。

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当时在京城发展的陈汤就遇上了他的贵人刘老板,当时刘老板也是一个爱财之人,而适逢当时朝廷也招募人才,于是刘老板就将陈汤推荐出去了。就这样陈汤就当上了官一度成为了家乡的名人。但是好景不长,他刚刚当官没多久他母亲就去世了,但是雄心壮志的陈汤并没有放下自己的事业回家为母亲奔丧。

而这件事情就被别人举报了,以至于陈汤就这样成为了阶下囚,坐了几年的牢,连带着当时推荐他的人也受到了惩罚。只要是金子就会发光的,坐完牢出来的陈汤,过了几年后又被别人推荐,这一次就比上一次要好很多,他成为了郎官。再加上当时的匈奴大军虎视眈眈,汉朝和匈奴早晚会有一战。因此当时的汉朝急着去征兵,朝廷正是用人之际,当时的陈汤就又被推荐为当时的西部军区副都尉这样的官职。

而当时的陈汤已经分析了,匈奴帝国因为没有城池进行防守,战斗力也不是很强,如果当时集结自己的以及周边的国家的兵力,就能一举击败匈奴。兵贵神速,当时这个决定来不及要请示上级了,所以当时的陈汤和正都尉就做了一个决定假传圣旨出兵攻打匈奴。最终他们获得了胜利,而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就是当时陈汤写给汉元帝的话。他也成为了民族英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24

这是汉元帝时期的陈汤说的一句话,陈汤的一生起起伏伏,充满了波折,这与他的自身性格和当时的政治环境有关。汉文帝为了收罗人才,开创察举制,经过一代代皇帝的发展,慢慢变为汉朝选官的主要方式。

陈汤年轻时喜好读书,也能写得好文章,但因为家里贫困只能借钱过日子,可能因为还不上,人们认为他品行败坏。终于陈汤混不下去了,来到长安谋官做。经过几年的努力,陈汤和富平侯张勃结交,恰逢初登帝位的汉元帝下诏求贤,张勃认为陈汤有才华,就将陈汤举荐上去了。

不巧的是,陈汤的父亲此时去世,陈汤没有去奔丧,这严重违背了察举制中的孝廉要求,陈汤因此被举报下狱,而张勃也因为这事被连坐,这是陈汤第一次的起落。

陈汤性格比较贪婪,在出征郅支单于回来的路上,就将战利品中很大的一部分私吞,还因为这事被调查,虽然后来被特赦,但还是被匡衡记下了。后来汉成帝即位,匡衡立马就说陈汤一个矫诏,一个贪财,不应为官,陈汤被免职。后来又经过一些事情,差点死了。

陈汤有才华,但说好听他是不拘小节,说难听他不会做官,从他矫诏、口无遮拦、受贿不知度这些事上可以看出,陈汤在政治上是十分幼稚的,而当时的汉朝已经形成外戚、宦官干政的局面,陈汤却每次都能遭到当权者的反感,先是汉元帝时期把持朝政的宦官石显,接着是汉成帝前期的匡衡,后来的王商,要不是陈汤建立的功勋实在是太过耀眼,恐怕陈汤早就死了几回了。

第2个回答  2019-11-24
敢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是陈汤说的 也是一个民族英雄
第3个回答  2019-11-24
陈汤说“敢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他是一个民族英雄。
第4个回答  2019-11-24
这是汉朝的陈汤说的,他算是民族英雄,他打败了郅支单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