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烦恼都离不开哪三种惑业?

如题所述

所有的烦恼都离不开三种惑业。

一:看不开

人活于世,看不开是障于人眼通连于心的最大烦恼。所谓看不开就是指人的眼见、眼界、眼力等不能做到不去看(视而不见);不去想(见而不妄);不去管(不说不理);而扰于心乱于神颠于情的一种行为体象。

二:舍不得

“世人万苦,皆因舍离”。舍不得是揪于心志,恋恋情愫之苦。所谓不舍不舍,会舍有得。一切皆外来之因一切皆外来之物,舍之心来,舍之福来。为何不舍而忧顿神志肉身!?

三:放不下

凡胎素身岂承千钧之压?何不放下执念以求自渡。人生本来压力就大,何必再继续自加压力,难道放下压力不是放过自己吗?

综上三列,视为三惑。世人皆悟,释者无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7
大乘百法明门论 21课心
 第二十一课

  心不相应行法是针对心相应的法来说的。共有24种,它的存在没有独立的自体,依心法、心所法、色法安立起来的。

  一得,二命根,三众同分,四异生性,五无想定,六灭尽定,七无想报,八名身,九句身,十文身, 十一生,十二住,十三老,十四无常,十五流转,十六定异,十七相应,十八势速,十九次第,二十时,二十一方,二十二数,二十三合和性,二十四不合和性。

  第一,得指的是我们的心或者身体通过造作获得某一种能力,最初得到叫获,形成稳定力量叫成就。还是建立在心法基础上。

  第二种命根,是建立在业力的基础上。业也还是没有离开心法心所法和色法。

  第三众同分,分为有情同分和法同分,因为相同的力量使其长得一样,一样是建立在有情或者非有情的基础上,离开有情和非有情没有独立长得一样的东西。

  第四,异生性,异生的力量是二障的种子,离不开见的不同导致观念不同,形成有情生命的差别。

  第五,无想定,外道修出离想、排斥想、讨厌想这样串习的修行,获得禅定后,跟六识相应的想一切心所不生起。第七识的心心所还没有对治。

  第六,灭尽定,声闻圣者所修的一种禅定,第七识的无明我执以及所有的心心所都被灭尽了。

  禅定都是心理状态,所以前面三种都没有离开心法。

  第八种名身,名字概念,两个名以上积聚的意思。建立在实质的基础上。所以没有离开心法和色法。

  第九种句身,两个句子以上,离不开内涵。

  第十种文身,组成名称和句子的基本单元,离开表达的实质是没有内涵的。

  第十一种生,最初因缘和合的阶段,最初的刹那叫生。

  第十二种住位,生了之后,形成连续不断性。

  第十三种老,经历了一段稳定相续之后走向衰老。

  第十四种无常,灭亡。

  因缘法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离不开心法和色法。举例:人、宇宙。

  第十五种流转,离不开惑业,爱取,行和有的业力,离开烦恼杂染业杂染生杂染就没有自体。

  第十六种定异,不一样,善恶因果互相差别。离不开如是因如是果。

  第十七种势速,离不开色法和心法。

  举例:身口意、汽车飞机、神通

  第十八种,次第,没有离开物质和我们的心理。

  第十九种,时,时间,是根据物质运动建立起来的,也代表我们的心理对物质运动的设定。

  ————————————————————————

  这一课所讲的心不相应行法,是依心法心所法或者色法而起,没有独立的自体。有一些是自己知道的,比如名、文字、句子,但是更多的是自己不知道的,比如众同分、异生性、定异;也有一些是自己知道它没有自体但是为什么没有自体并不清楚,比如时。

  这一次就搞清楚了,观察自己会发现,比如异生性,众生因为见的不同所以产生想法不同烦恼不同。一直以来,自己难以克服的是对众生的排斥,因为要利益众生,看到社会上一些极其令人发指的新闻,或者是身边有一些人,自己尽了很大的努力,但是看到对方就是不愿意去自己努力走向解脱,而是自暴自弃地沉沦,就会很嫌弃,或者即便了解他身不由己,也因为自己无能为力而不想接触。其实这种表现也是没有自体的,而是因为对方的见和烦恼产生的,只有创造因缘条件让对方愿意去修学改变了见,改变了观念,心态自然改变。但是要把这一认识去落实,还是感到很不愿意,但是还必须去尝试,要打破这一错误的认识。
第2个回答  2020-10-17
人活一世,永远都离不开烦恼,生活中,经常会有不顺心的事,影响着我们,使我们诸事不顺。“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人生在世,没有谁活得更容易,烦恼也总会不请自来。看着好像是生活不顺意不顺心,实际上还是自己没有看开,所有的烦恼无非就是我们自己的心结。而这世间烦恼千万种,想要远离烦恼逍遥自在,便要学习这四点,便能够远离烦恼。

一、知足常乐
佛说“心不颠倒”,所谓的心不颠倒是指心只生智慧不生烦恼,而人生中最常见的烦恼就是欲望与贪念,这就是自己内心给自己的一种压力。佛说:世上最可怕的是贪欲无止境。有欲望不是错,欲望过盛,就会自寻烦恼。欲望的满足不是满足,而是一种无止境的自我放逐,这样人就会被欲望所左右,钱财、权力都是虚的,不过是过眼云烟的虚假繁荣,短暂即逝。唯有自己的快乐和智慧才是真实不虚的,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

二、随遇而安
佛说:随缘自在。随遇而安,随缘生活,随心自在,随喜而作,是为生活的密行。人因为执著的东西太多,所以得到的烦恼也更多。淡看缘聚缘散,学会随遇而安,人生过得坦然,这才是应该有的生活态度。一个人,如果你可以安心地做到这一点,那么,在生活中有也好的,没有也罢一切都是无所谓为的,世间一切皆是因缘和合的产物,得到和失去,顺境还是逆境,自有其因缘。无论发生了什么事都要接受它,无论是好还是坏,只有这样才不会有太大的烦恼。

三、待人宽容
古人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每个人都有这样或这样的缺点,不要过度的对其苛刻,要待人宽容,天空容留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容留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容留每一多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无际。宽容别人,就是善待自己,宽想是总悲的一种表现,也是一种福分。佛说,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唯有放下恨意,方能得到快乐自在。
第3个回答  2020-10-17
无明烦恼”又叫“无明惑”,是佛教用语。无明烦恼是根本烦恼,能障蔽中道实相的道理,菩萨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无明断尽,就成佛。
佛菩萨把障碍分成三大类,叫做烦恼,三大类的烦恼。第一个是无明烦恼,无明烦恼就是现代科学家发现的波动的现象,也就是心动念。这种念动是极其微细,这个起心动念本人完全不知道,连八地以前的菩萨都不知道。
这个极其微细的波动,在佛学里有个名词叫无始无明。无明加一个无始,这两个字加得妙!无始是什么?没有开始,也没有理由。要说:为什么它会动?为什么会有这一动?愈问就愈糟糕,为什么?愈问它动得愈厉害,波动得愈厉害。
别管它,随它去吧!它慢慢就降温,它就变成不动,不动就还源了。你可不能找它的原因。所以第一个动,那个微细的东西叫无始无明,从它以后就有因、就有果,第一个没有因,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别去追究它,愈追究就愈往里面钻,钻进去就出不来,就坏了,这是无明烦恼。
第4个回答  2020-10-17
人吃五谷杂粮必有七情六欲,所以,人的烦恼无非就是:一、情感类(比如:恋爱、婚姻、家庭等);二、经济类(比如:工资、房贷我、车贷、各种借款等);三、社交类(比如:朋友关系、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