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琦12岁离开家乡求学,入美籍获诺贝尔奖,为何晚年表示后悔了?

如题所述

他是为数不多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在他之前只有李政道、杨振宁等五人获得诺奖。12岁那年,他离开河南农村到香港求学,后赴美国深造,加入美籍。为什么晚年的他却坦言自己后悔了?

1939年2月末,崔琦出生在河南平顶山宝丰县。他出生时父亲已经42岁了,母亲王双贤41岁,家里有3个姐姐。在那个年代,封建思想依然存在,所以父母在40岁时拼四胎,生一个儿子,让崔家有一个继承人。虽然崔家的条件不是特别好,但王双贤的娘家是当地有名的富户,家里拥有数百亩良田,而且她是家里唯一的女孩儿。不过,她父亲是一个老古板,坚信“女子无才便是德”,所以她没怎么念过书。可她目光长远,明白知识才能改变命运,也是崔琦的启蒙老师,对他影响很大。

虽然崔琦是家里好不容易盼来的男孩儿,很宠爱他,但是这份宠爱有度,不会溺爱他。学习之余,父母会让他帮忙干农活,锄地浇水、割草砍柴等活他都会做。母亲坚持送他去念书,他没有辜负父母望子成龙的期盼,学习成绩优异,加上天资聪慧,被誉为是“天才”。1951年,崔琦小学毕业后,就被母亲找关系送到香港念中学。这一别,竟是天人永隔。起初,他很不适应离家求学生活,曾写信给母亲说想回家,不想在外念书了。虽然王双贤也很想儿子,但坚持不让他回来。时间久了,崔琦也适应了离开父母的生活。

1958年,崔琦到美国留学,先后在伊利诺伊州奥古斯塔纳学院、芝加哥大学物理系攻读物理专业。1967年,他获得了芝加哥大学的的物理博士学位。之后,他在知名的贝尔实验室固体电子实验室工作了10多年,主要研究电子材料的基本性质等领域。1984年,崔琦成了美国科学院院士,并获得了浓缩物质物理巴克利奖。1998年,他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因为他和另外2名科学家发现、解释了电子量子流体现象。获得诺贝尔奖,是一个科学家毕生追求的东西。2000年,崔琦当选中科院外籍院士。

其实在1999年,崔琦接受国内知名媒体人杨澜的采访时表示自己后悔了,说:“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我宁愿当一个不识字的农民!”另外,他还透露了为什么这些年不愿回国的原因。1958年,中国进入了“三年大饥荒”,很多人被活活饿死,崔琦的父亲也是其中之一。屋漏偏逢连夜雨,母亲因为是地主家的女儿,加上自己在国外留学,当时政治环境复杂,王双贤被安上了“里通外国”罪名,遭受了不公正待遇,不久后离世。父母先后离世,对崔琦的打击很大,不敢回老家。所以他才说自己后悔了,宁愿当一位农民。如果当初没有出国留学,或许父亲不会饿死,毕竟家里有一个劳动力,母亲更不会郁郁而终。可惜,世界上没有后悔药。

2014年,崔琦带着家人回到了阔别63年的故乡。曾经的少年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父母都已不在,物是人非。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莫等失去了之后才知道珍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01
因为他想回到自己的国家里,回到自己的家乡享受天伦之乐,而不是一直在国外待着。
第2个回答  2021-04-01
这是因为在美国的他发展的并不好,也感到很孤独。
第3个回答  2021-04-01
因为他觉得哪里也不如自己的国家好,自己想落叶归根,回到生自己养自己的地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