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前那个故意交白卷,写8000字反对高考的女孩,现在日子怎样?

如题所述

2006年一战成辱之后,走上了打工之路,2011年已结婚生子,并且过上了在互联网晒娃的平庸生活,现在的她已经和自己的平庸和解并共存了,所愁不过是碎银几两,柴米油盐,只不过每年高考的时候,想必她都会回忆里自己当时孤勇的荣光,但早已羞于提起。

一、14年前的蒋多多以为自己是荒原上的星星之火,其实只是一坨冒烟的牛粪。

抱着对国内高考制度的仇视和对国外高考制度的崇敬,蒋多多在高考时洋洋洒洒8000字怒斥了制度对她的迫害,对天性的束缚,对人性的扼杀,对创作的禁锢,对天才的掩埋····

自认为才华横溢,字字珠玑,料定阅卷老师拜读之后,必定会被自己的思想深度所折服,进而引起整个教育界的动荡,然后是名校的橄榄枝,而她将凭一已之力将她所仇视的高考制度打个翻天覆地,拯救中国万万计的学生。

然而事实上,她所引起的震动更像是笑谈,她幼稚的行为并没有换来正向的关注,她得到的最实在的东西是判定她考试分数无效。

当这个结果传来的时候,她是不相信的,她不信她轰轰烈烈的燃烧一把,换来就是这样一个平凡到可笑的结果,当她坐在自家破败小院的门槛儿上接受来自全国各地审视和好奇的目光的时候,我相信她对这个世界肯定是失望透顶了,于是她婉拒了当地教育局对她的帮助,决定再次向世人展现自己的天赋异禀。

她开始写小说,全面撒网的投稿,换来的是无一例外的石沉大海,当牛粪上最后一屡青烟散去之时,她意识到牛粪燃烧自己只能为干饭人创造一点烹饪的乐趣,并不能烧成燎原烈火,她决定不做星星之火了,还是去打工吧。

从此,属于她的片刻荣光,如果这也能称之为荣光的话,结束了。

这个世界上有见识的孤勇叫勇,没见识幼稚愚蠢的孤勇,只配叫guyong,她也不过是在中国高考的历史上guyong了一下就消失了,仅此而已。

二、如果你认为国外高考制度更优秀,那我就想给你一个嘴巴子打醒你。

国内高中一个班的学生,父母有卖菜的,也有卖汽车的,有做菜的,也有做汽车的,有洗碗的,也有生产洗碗机的,有租房的,有卖房的,还有爹妈是开发商的···

什么叫公平!这就叫公平!这就叫世间少有的公平!

要知道在国外公立学校,家庭差异根本不可能这么大,普通百姓家里的孩子根本不可能和富二代是同班同学,因为你俩上的都不是一种学校,学的都不是同一种知识,接受的都不是同一种模式的教育。

国外所谓的快乐教育,鼓励式教学,其本质就是哄孩子,就是固化阶级的工具,集中学习一些基本的常识,毕业后该就业就业,该上技校上技校,出来后你爹是蓝领你也是蓝领,你妈是收银员干了一辈子,你就可以女继母业,继续做收银员,你祖宗八辈儿给资本家打工,你就继续给资本家打工。

能够成功跨越阶级的人寥寥无几!

而那些能够上私立学校的有钱人家的孩子,在私立学校不会有老师无脑鼓励你,他们会明确指出你的缺点和差距,你有学不完的知识挖不完的潜力,时时刻刻告诉你离更优秀的人差距有多大,比隔壁村假期还在上补习班的上官二狗压力大多了,只是压力来源不同而已,别人的压力是来源于社会责任和家族身份,而二狗的压力来源于妈妈的扫帚疙瘩。

在英国有80%的社会和政府要职由私立学校的毕业生担任,这个数字会逐年扩大,直到完全由精英阶层控制,这才是残酷的现实。

粗暴的说,国外的精英教育就是把上层通道关闭,精英永远是精英,平民永远是平民,精英一边努力学习一边给平民洗脑,让他们快乐的甘于平庸。

而我们国内的高考,虽然有种种弊端,但是寒门一样出贵子,只要高考制度一天在,上升通道就一天未关闭,只要你够努力你够卷,你就能够改变命运,光宗耀祖。


三、蒋多多口中的国外不用考试可以申请大学,是真的吗?

也真,也不真。

先说真,我们都知道懂王,就是我们川建国同学,他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可能你们对这个学校不太熟悉,我再说一点,你们就知道这个学校有多吊,就我们现在熟知的装X利器:MBA,就是这个学校弄出来的。

川建国天天发个推特都能语法错误,可见是个学渣,学渣他配上宾夕法尼亚?他不配,但是他爹的钱配啊,他爹有房地产公司,照样上沃顿还读了个研究生。

再说不真,在国外如果你想申请某所大学,你没有钞能力,那也是难上加难!以法国举例,国内高考生复读两年,就感觉已经是人生极限了,在法国复读三四年都是平常事,考完高考你以为你就能去学校报道了,别做梦了,还得上两年预科,然后再去考你报考的大学的考试,考上了才能上,这个录取率只有感人的十分之一,比你在国内考清北还难。

蒋多多那种脑子纯属是进了水,不知道在哪个犄角旮旯听了野鸡的咕咕dei就信以为真了,就以为在国外只要想上大学填上表写上姓名电话家庭住址,录取通知书就送到家了,然后高考时在考卷上大放厥词,真是愚蠢到丧心病狂。

四、国外精英教育贵到喝血,大学贵到喝毒血,咱根本就不上起好吗?

有个人跟我说,国外大学生上学根本不用付学费,还能赚钱呢?我大惊失色,还以为自己的网络2G了,这么大的事儿我居然都不知道。

一问之下,我简直喷了,他看到有个自媒体大V说美国大学有全额奖学金,管吃管住管上学,根本花不完,还能赚几个!

我的老天鹅啊,全额奖学金这种东西,全校都没有几个,怎么在有些自媒体那里就变成了唾手可得了呢?就算是助学金,想申请都不是那么容易的,很多都需要有推荐信或者拿的出手的作品,你以为人家大学是慈善机构吗?

国外的精英教育有多贵,以王思聪的母校温彻斯特公学为例,一年寄宿费用37000英磅左右,一学期学费一万多英磅,就不算他们贵上天的校服了,就这就是五万英磅,你们可以查查英磅汇率,你就知道这玩意儿是普通人能上的起的吗?不但普通中国人上不起,普通英国人也上不起!

学校当然流弊,光填个报名表,就得三百多磅,还不一定能上,因为人家有严格的考试和录取人数(如果你是王室那就不用考了),如果你有幸就读于该校,那么你未来上剑桥和牛津的概率将高达35%。

而国外大学的学费,以美国为例 ,公立大学每年两万三,私立三万一,单位是:美元。

再对比一下国内的学费, 我们感谢一下祖国感谢一下党,是应该的吧。


最后:

如果你是学生刚好看到这篇文章,请你一定要好好读书,高考才是真·äººç”Ÿæ·å¾„,因为到了社会上没人和你站在一个起点上比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6

高考是每个中国人人生中必经的巨大转折。和古代的科举一样,高考是很多寒门学子改变自己命运的最好机会。高考的前身科举制,自隋朝创建以来,经过历朝历代的改革,制度本身几近完备。

但在明清时期,统治者为了满足封建统治的需要,以束缚人民的思想为主要手段,科举制的制度受到了本质上的扭曲。明代的八股文,清代的文字狱,无一不彰显了统治者妄图控制人民思想自由的本质,也是科举制最终走向瓦解的导火线。

进入二十世纪,为公平公正地选拔人才,我国于1952年建立了全国统一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经历考试科目的增减、文理分科的开始和取消、地方卷和全国卷的使用等多次改革,高考制度仍未定性。

为保证广大莘莘学子都有一个光明的未来,高考的命题和批卷过程极为严谨、认真,明朝著名的“南北榜案”事件亦不会再次上演。

今天要说的却是一个“特立独行”之人,她为表达对现今教育制度和高考制度的不满和控诉,在高考的各科试题纸上写下了长达八千字的控诉文。此人就是曾一度闻名全国的2006年应届生蒋多多。

震惊全国的高中生

2006年6月23日,河南南阳的一个小村庄里,一位母亲接到了来自女儿班主任的电话。她不明就里,以为高考成绩已出,关于女儿的成绩班主任继续与她谈话。怀着不安的心情,这位母亲踏上了去学校的路。

去往学校的路上,这个女人心中千头万绪,一会怀疑女儿高考考砸了,一会猜测或许是女儿考得太好了。心绪万千,她怀着忐忑的心情走入学校。此刻的她不会想到,自己的孩子做出了一件离经叛道之事,不仅丢失了高考成绩,还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

班主任告诉这位母亲,她的女儿全科白卷,并用双色笔在语文答题纸的空白处写下长篇文字,意在控诉高考制度的不公,最后将笔名“碎心飞魔”写在密封线之外。因为损坏试卷和交白卷的恶劣行径,教育局决定对她做出处罚,判定该名考生本次高考成绩形同舞弊,成绩取消。

现在我们无法得知这位母亲当时的心情,但可以猜想到她心中的崩溃和失望。这位出身农村的母亲,和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样,都希望女儿能考上好大学,将来回报家乡。没想到平日乖巧的女儿能做出这样的惊天之举。

自此之后,2006届应届生蒋多多的“一战成名”,成为当年高考的焦点。无数媒体蜂拥而至,邻里亲朋的异样眼神,为这个小家庭染上了一层阴霾。

成为“叛逆者”的心路历程

初中时期,蒋多多称得上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成绩在年级上位居前茅,平时的学习态度也认真负责,颇受老师喜爱。

进入高中,她却迷上了小说。蒋多多不仅爱读小说,还非常痴迷于文字创作,甚至有过为完成小说不上课的经历。她也曾多次给报社投稿,在自己的稿件当选发表后,大大激发了蒋多多的创作热情和写作自信,从此蒋多多荒废学业,一心扑在小说创作上。还为自己取了个笔名,叫做“碎心飞魔”。

在写作的过程中,蒋多多接触到了很多国外的名家名著,从中得知了国外的高考方式。与我国严格的高考统一招生考试截然不同,若说中国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那么很多西方国家的“高考”则更为自由宽松,许多著名院校都采用的是申请制度。

对西方高考制度的向往,加上本身成绩不理想导致的心态崩溃,大大加深了蒋多多对高考制度的不满。她对高考制度嗤之以鼻,曾多次向父母和老师表示要放弃高考,成为一名小说家,却总是被驳回,斥责她行为和心理的不成熟。

过往的经历在她的心中埋下不满的种子,待到高考之时,彻底爆发出来。这时的蒋多多心中满是愤慨,做出了不计后果的行为,

高考事件的后续

蒋多多的八千字控诉文引起了媒体的争相报道,她也因此成为全国名人,只是高考事件带来的“一夜成名”却成了蒋家的梦魇。为鼓励蒋多多继续学习,南阳市的教育局的工作人员多次登门拜访,甚至赠予她数本习题和书籍,希望她来年端正态度,再战高考。

但是,蒋多多却再次不顾身边人的劝阻,一意孤行,把自己关在家中不与他人交流。在家的一年半时间里,蒋多多创作了数部小说,她满怀信心地将这些作品寄往北京的一家出版社,但从此石沉大海,再无音讯。她还把小说上传到网上,仍旧无人问津。

信心大受打击的蒋多多,最终臣服于现实,不再沉迷创作,而是选择离家外出打工。如今,蒋多多已经成为一个普通人,不知她午夜梦回,心中是否心存悔意。

谦虚方为成功关键

《论语·公冶长》记载:“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先贤孔子这番劝诫,正是奉劝弟子谦虚好学,摆正学习态度,方可成就一番功业。蒋多多正是这句话的反例。她之所以对高考心存不满,一是因对自己的现状无能为力而引起的愤怒,二是过于自以为是,心态幼稚,以为自己认定的便一定是正确的。

蒋多多希望自己将来能成为小说家,自以为是,反而对古人的智慧视而不见。早从先贤孔子开始,历朝历代无数文学家、教育学家,纷纷劝谏后辈学人要谦虚,摆正态度,谦虚治学,不可轻信他人意见,而是有选择性地吸取他人知识的精华之处。

当然,要想做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非常困难的。但做到心存怀疑,不片面地观察事物,却可以从身边做起,每天做出一些改变,终有一天可以积少成多,逐渐扭转个人的学习态度。学会保持谦虚,对任何人来说都为时不晚。

第2个回答  2021-01-05
划重点,她当时迷恋小说,写小说,当代网文风气不用我多说吧,铺天盖地宣传的什么各种狗血套路小说,其中三观歪破天际,她那个年纪又正是中二时期,受到狗血玛丽苏汤姆苏莫欺少年穷的影响,做出这样的事来很正常不过。我中二时期也受到狗血小说影响差点做出差不多的事情来。当时看的那些书以及现在的大多数狗血小说,以我目前的年纪再看只觉得辣眼睛,但是当时觉得哇塞这个人怎么牛逼,对,就是这样。当代网文大多数也还是走这个路子,可想而知会带歪多少青少年的路子,本来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就不如大人,又正是叛逆期,偏偏那些狗血小说的受众恰好又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现在这个小说涉政涉黄各种敏感字屏蔽,事实上你不搞个*号,一般人还真想不到那句子有问题,该发的换个谐音继续发,反而影响了正常人打字,尤其是有这功夫为什么不好好肃清一下当代狗血小说的风气。这年头穿个越不谈恋爱就不行?这传播的是什么文化?人生的价值只在于谈恋爱?主角光环一开各种无逻辑的事做出来,各种牛逼打脸,宁可我负天下人,什么杀尽天下负我狗,莫欺少年穷,其中逻辑根本经不起推敲,这传播的又是什么三观!我如今再回首当年自己看过的小说只感觉三观尽毁,而当时自己就是觉得主角就是正义的,各种迷惑行为经常看文的人都能懂。就这样,如果有人喷我,我欢迎辩论!
第3个回答  2020-12-26
过得特别普通,当年用自己的人生去试水,选择最傻的路,后悔也来不及了,高考才是相对公平的路。
第4个回答  2021-01-03
当年那个女孩很勇敢,但她做错了事。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国情。象中国这样一个大国高考还是相对公平的。除了能够为国家选拔优秀人才,还是低层人向上公平竞争的通道。所以不能低估高考。象这个女孩,如果听别人的劝说第=年再考,很可能考上一个不错的大学。她也大忘自尊大了,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就想写小说成为一个作家,实在是意想天开了。在青年时期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