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韬武略的清太宗皇太极,是如何登上皇位的呢?

如题所述

天命十一年(1626年)正月,英明汗努尔哈赤兵败宁远,真是出乎意料之外,而且是败在明朝宁前道袁祟焕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手中,而且他从来没有打过仗,而汗努尔哈赤从25岁时依靠十三副铠甲起家,披坚执锐,攻城掠地,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从来没有打过大的败仗。不料,英明汗努尔哈赤却败在这么个小人物的手下。

不在于一次战役的失败,而在于努尔哈赤没有从失败的懊丧情绪中摆脱出来,反而越陷越深。努尔哈赤感到羞愧难当,深自懊悔寝食俱废,终至忧伤成疾,并导致痈疽突发。努尔哈赤感到体力不支,预感不妙。

遂于六月ニ十四日,谕令诸子互相团结,勤理国政。七月ニ十三日,努尔哈赤病情加剧不得不到清河汤泉疗养。八月一日到达清河,急派侄儿二贝勒阿敏杀牛烧纸,祭拜堂子,求取天神和祖宗的护佑。八月七日,努尔哈赤感到身体不好,急欲还京,便乘船由太子河顺流而下,返回沈阳。同时,急召大妃来见,大妃如期而至。八月十ー日,当走到沈阳以东20千米的叆鸡堡时,背疽突发死去,终年68岁。

《清太祖高皇帝实录》第十卷记道:

(七月)癸已(ニ十三日),上不豫,幸清河坐汤。入月庚子朔,丙午(初七日),上大渐,欲还京,乘舟顺太子河而下。使人召大妃来迎,入浑河,大妃至。溯流至叆鸡堡,距沈阳城四十里。庚成(十ー日),未刻,上崩。在位凡十ー年,年六十有八。上于国家政事、子孙遗训,平日皆预定告诚,临崩不复言及。

努尔哈赤是正常病逝的。临死前,惟有大妃阿巴亥在他的身边。“上于国家政事、子孙遗训,平日皆预定告诚,临崩不复言及。”显然,由于“平日皆预定告诚”,死前关于接班人间题,没有留下任何遗嘱。这就给后继者留下了一个难题:由谁来接班呢?

努尔哈赤仅儿子就有16人,另有几位卓尔不群的侄儿,还有几位出类拔萃的孙子。可以继位的第一层次人选是儿子辈,第二层次人选是侄儿辈,第三层次人选是孙子辈。

如果第一层次人选选中,那么,第二、第三层次人选就自然淘汰。但是,因第第三层次入选具有实力,所以就具有了发言权。他们的人心向背是起很重要作用的因素,不可等闲视之。综合分析,竟争储位的当时具有四股力量,或叫四派。

第一股力量是代善派。代善是努尔哈赤的第二子,他的兄长禇英被处死之后,他便居长了。他随其父转战南北,因其战功卓著,赐号英巴图鲁。后封为最高级的和硕贝勒,也称大贝勒。

凡重大战役,如萨尔浒之战、伐乌拉之战、灭叶赫之战、攻蒙古之战、辽沈之战等,他都成为努尔哈赤的左右手。他是一位富于谋略、勇于战事的域将,深得努尔哈赤的赏识。

第二股力量是皇太极派。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是四大贝勒中的四贝勒。满语贝勒可译为王。因此历史记载,也称四大贝勒为四大王,即大王、二王、三王、四王。皇太极是白旗旗主,是努尔哈赤爱妃叶赫纳喇氏惟一的儿子。

第三股力量是阿济格派。这一派主要是17岁的阿济格、15岁的多尔衮和13岁的多铎三贝勒兄弟。他们的母亲是大妃阿巴亥。

第四股力量是莽古尔泰派。莽古尔泰是继妃富察氏之子,是谓三大贝,也是正蓝旗旗主贝轨。富察氏因罪被贬。莽古尔泰为讨取努尔哈赤的欢心,竟然手刃其亲生母亲。从此,在世人面前败坏了自己的形象。弑母之人,何得为君?而他的弟弟德格类也因此受到牵连。这一派在诸王的心目中早就失去争夺汗位的资格了

这四股力量最终要看代善派的态度。代善地位宠隆,一言九鼎,决定乾坤。形势严峻,情况危急,人心惶惶,人言汹汹。在这个关键时刻,代善显示了一个政治家的风度。他从满族的民族利益出发,为后金国的国家前途着想,以安邦定国重臣的身份,不负先父重托,当机立断地决定由皇太极继承大统,荣登汗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