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体现什么哲学道理

如题所述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一诗句所体现的哲学道理: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

解析:题中“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意为:水太清,鱼就存不住身;对人要求太苛刻,就没有人能当他的伙伴。

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启示我么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故属于辩证法的观点。与辩证法结成“对子”的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的表述是在用孤立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

扩展资料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语出《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篇》。节选如下:

今临之明王之成功,而民严而不迎也;道以数年之业,则民疾,疾者辟矣。故古者冕而前旒,所以蔽明也;统絖塞耳,所以弇聪也。故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译文如下

如果你用古圣先王成功的理想,来要求百姓即时达到,恐怕百姓要敬而远之,不敢欢迎了。你告诉他们长远未来的目标,百姓做得痛苦,当他们痛苦时,就要避开了。

所以古来帝王的冠冕上,垂挂着一串串的玉,正为着警惕自己,不可看得太明察了;用棉絮塞耳,是为着警惕自己,不可听得太精细了。所以水太清澈,就没有鱼还能生存下去;人太精明,就没有人跟你做伙伴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8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意为:水太清,鱼就存不住身;对人要求太苛刻,就没有人能当他的伙伴。

这句话说明,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这两面是相辅相成的,当某一面发展到极致时,往往会变成另一面的效果。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是一个辩证法的观点。

现在多用来告诫人们指责人不要太苛刻、看问题不要过于严厉,否则,就容易使大家因害怕而不愿意与之打交道,就像水过于清澈养不住鱼儿一样。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7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意为:水太清,鱼就存不住身;对人要求太苛刻,就没有人能当他的伙伴。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启示我么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故属于辩证法的观点。与辩证法结成“对子”的是形而上学的观点。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3-17
题中“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意为:水太清,鱼就存不住身;对人要求太苛刻,就没有人能当他的伙伴。
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启示我么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故属于辩证法的观点。与辩证法结成“对子”的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的表述是在用孤立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
扩展资料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语出《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篇》。节选如下:
今临之明王之成功,而民严而不迎也;道以数年之业,则民疾,疾者辟矣。故古者冕而前旒,所以蔽明也;统絖塞耳,所以弇聪也。故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译文如下
如果你用古圣先王成功的理想,来要求百姓即时达到,恐怕百姓要敬而远之,不敢欢迎了。你告诉他们长远未来的目标,百姓做得痛苦,当他们痛苦时,就要避开了。
所以古来帝王的冠冕上,垂挂着一串串的玉,正为着警惕自己,不可看得太明察了;用棉絮塞耳,是为着警惕自己,不可听得太精细了。所以水太清澈,就没有鱼还能生存下去;人太精明,就没有人跟你做伙伴了。
第4个回答  2018-08-01
体现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的观点,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对方转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