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的修辞方法有哪些?

例如:互文、渲染。作用也写上,最好有例句,谢谢
请把所有的修辞方法跟作用告诉我 谢谢。

  【比 喻】
  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比喻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 出现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仿佛
  如: 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 甲是乙 出现 是、成为
  如: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 甲代乙 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
  如: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编辑本段]【拟 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拟人可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编辑本段]【夸 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夸张可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夸张类别有:
  扩大夸张 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 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我家门前只有巴掌大的地方。
  超前夸张 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编辑本段]【排 比】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但要三个以上。 排比可增强语言气氛,加强表达效果。
  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编辑本段]【对 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对偶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编辑本段]【反 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如: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连续反复)
  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间隔反复)
  [编辑本段]【设 问】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设问可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编辑本段]【反 问】
  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如: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编辑本段]【引 用】
  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比拟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该记住这一真理。
  [编辑本段]【借 代】
  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么?
  [编辑本段]【反 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编辑本段]【对 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如: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
  [编辑本段]【顶真】
  用上句结尾的词语作下句的开头,前后顶接,蝉联而下,促使语气衔接。又称联珠、蝉联、连环。
  例如: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佚名题北京潭柘寺弥勒殿联)
  痴则贪,贪则嗔,嗔则伤人种苦因,故知痴是苦
  戒而定,定而慧,慧而悟道成师匠,当以戒为师
  还有一种比较特殊也不太常见的顶针格式,叫连环格(全联相邻的分句全都顶针,且联首与联脚也顶针)。如:
  善可亲近,近可闻,闻思修习即臻善
  生有老病,病有死,死去活来再受生
  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云飞天外
  池边绿树,树边红雨,雨落溪边
  总的说来:环环紧扣,引人入胜。
  具体地说:议事说理,准确、谨严、周密。抒情写意,格调清新。状物叙事,条理清晰。
  [编辑本段]【互文】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
  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示 例: 例子(1):朝晖夕阴。
  《岳阳楼记》范仲淹( 意思是“朝晖夕阴”和“朝阴夕”」。“朝”和“夕”、“晖”和“阴”是互文。)
  例子(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范仲淹( 意思是不因“物”[所处环境]或“己”[个人遭遇]而喜,也不因“物”或“己”而悲。)
  例子(3)《木兰诗》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4.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特 征:互文的特征是“文省而意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结构特征:互省。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句前部分省去 “壮士”,句后部分省去“将军”,“将军”与“壮士”分置,前后互相交错补充。
  二、语义特征:互补。如:“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诗》),木兰对着窗户,已包含对着镜子,“理”和“贴”两个动作是在同一情境中进行的,译时应将它们拼合起来。
  形 式:一、同句互文。即在同一个句子里出现的互文。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秦”和“汉”是互相补充。又如“主人下马客在船”“东船西舫悄无言”“主人忘归客不发”“东犬西吠”亦属此类,还有“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
  二、邻句互文。即在相邻的句子里出现互文。如《木兰诗》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东市”“西市”“南市”“北市”组成互文,意思是跑遍了许多市集,购齐了出征所需之物,而不是在某一个集市上只买某一样东西。 这样写表现了木兰从军前准备细心

  [编辑本段]【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就是比拟。
  写作时善用比拟,能启发读者想象,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比拟离不开联想和想象.
  比拟是根据本体事物和拟作事物之间的可拟性,借助联想和想象而形成的辞格,因此联想是通向比拟的桥梁,想象是比拟的翅膀.
  比拟具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是作者用自己自然流露的强烈感情去感染读者的一种辞格.
  可以简单的将比拟看作是比喻和拟人的结合。
  [编辑本段]【通感】
  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
  举例子来说吧:欣赏建筑的重复与变化的样式会联想到音乐的重复与变化的节奏;
  闻到酸的东西会联想到尖锐的物体;
  听到飘渺轻柔的音乐会联想到薄薄的半透明的纱子;
  又比如朱自清《荷塘月色》里的“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最典型的例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再比如,“你笑得很甜”,这就是通感。“甜”是用来形容味道的,这里却用形容味觉的词来形容视觉,就是通感。
  [编辑本段]【回文】
  把相同的词汇或句子,在下文中调换位置或颠倒过来,产生首尾回环的情趣,叫做回文,也叫回环。
  回环运用得当,可以表现两种事物或现象相互依靠或排斥的关系。
  例子(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道德经八十一》
  例子(2):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 《易经.系辞》
  例子(3):非人磨墨墨磨人。
  例子(4):自我突破,突破自我。
  例子(5):你需要警队,警队需要你。
  回文诗词有多种形式,如“通体回文”、“就句回文”、“双句回文”、“本篇回文”、“环复回文”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3-25
(1)比喻

诗词中运用比喻,在写景状物时能突出生动的意象,强化特定意境的渲染;议理抒情时能使抽象的情与理生动形象,耐人寻味。例如:

①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秦观《鹊桥仙》)

②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再如,古人在写行役之苦、思乡之恨、怀人之情时,常以月亮传情达意,但又很少直接写月,而常用借喻,如“玉轮、冰轮、银盆、玉环、玉盘”等。

(2)比拟

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思想感情及行为,或者赋予甲事物以乙事物的行为动作,从而使描写生动形象,使画面鲜明灵动,使表情达意更别致、更隽永。例如:

①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加点四字通过拟人、拟物把春雪描绘得美好而富有灵性,饶有情趣。

②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上阕)将菊、兰、明月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事物,表现了女主人公难以排遣的离愁。

③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下阕)后两句运用拟物手法,把无形的愁苦形象化,表现了离愁的难以排遣,成为千古名句。

(3)双关

古典诗词讲究含蓄美,因而双关手法运用较多,双关又分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双关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更有趣。例如:

①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南朝乐府《西洲曲》)“莲子”谐音双关,指“怜子”,“爱你”之意。

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丝”谐“思”的音:“泪”字语义双关,明指蜡泪,暗指相思之泪。

③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晴”谐“情”的音,实指情思。

(4)借代

借代在古诗词中运用得最广泛。称人时可用籍贯、官职、做官地等来代称,称物时可用一些有特征的或相关联的另一类事物来代称,有的代称甚至相沿成习。借代在诗词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很多,或得体,或含蓄,或形象,或别致。例如:

①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衣冠”代指晋代士族,即名门望族,因为他们以戴高高的帽子、穿宽大的衣服招摇过市而显耀自己的身份。

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代指富豪之门,他们常把大门油漆成红色,以显示宅府的华贵及身份的显赫。

③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自居易《长恨歌》)本指汉武帝宠幸李夫人一事,这里代指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一事。

(5)夸张

夸张可以使感情表达得更强烈、更鲜明,更能感染读者。例如:

①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汉乐府《上邪》)少女以五件不可能出现的事为誓,表达了对爱情的热烈坚贞和无所顾忌的追求,人物形象鲜明。

②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秋浦歌》)白发因愁而生,长达三千丈,该是多么深重的愁思!以此写愁,匪夷所思!夸张出奇句。

③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后两句兼用比喻和夸张,承上句而来,寓情于景,浑然天成,把抽象的愁思化为具体的形象,既写出了愁思的深重,又饶有新意。

(6)对比

古代诗人在创作时经常通过对比来表明自己对事物、对世事的喜恶或憎悯。例如:

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富豪之家酒香肉味飘出深宅大院,而外边却饿殍塞道,对比何等鲜明,反映了当时贫富对立的社会现实。

②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李约《观祈雨》)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通过大旱之时两种不同生活场面、不同思想感情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尖锐的阶级矛盾。

其他如,“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梅尧臣《陶者》)“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张俞《蚕妇》)以上两首,通过强烈对比,反映了劳动者不能享受劳动成果,不劳动者反而占有劳动果实的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第2个回答  2010-03-23
互文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天气太冷,将军、都护拉不开弓,穿不了铠甲)

渲染
阿房宫赋 杜牧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huán)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lù)远听,杳(yǎo)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星光闪烁,原来是她们打开了梳妆镜子;绿云缭绕,原来是她们正在早晨梳理发髻;渭水河面上浮起一层垢腻,原来是她们泼掉的脂粉水;空中烟雾弥漫,是她们在焚烧椒兰香料。皇帝的宫车驰过,声如雷霆,使人骤然吃惊;听那车声渐远,也不知驰到哪儿去了。宫女们用尽心思修饰容貌,打扮得极其娇媚妍丽,耐心地久立远视,盼望皇帝能亲自驾临。可是有许多宫女整整等了三十六年,还未见到皇帝。极写皇宫奢靡)
第3个回答  2010-03-23
渲染是描写说法,或者说是表现手法。

诗词的修辞方法有

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拟人(生动形象,表意丰富),双关,排比,设问,反问。和一般的修辞没什么大的区别。

我只能提供这些了,我写了些诗词的笔记,有不明白的可以问哈
第4个回答  2010-03-24
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拟人(生动形象,表意丰富),双关,排比,设问,反问。是一般所有类别文章的修辞手法。

诗歌的话,排比、借代、对偶、双关的使用较多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