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杀猪的故事

超急,明天就要交了

【原文】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白话译文】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一边哭一边跟着她。他的母亲说:“你回去吧,等我回来时为你杀猪吃。”

等到曾子的妻子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捉了猪准备杀了它,他的妻子阻止他说:“我不过是和小孩子开玩笑罢了,你居然信以为真了。”

曾子说:“和小孩子是不能随便开玩笑的。小孩子年幼无知,经常是从父母那里学习知识,听取教诲。现在你欺骗孩子,就是在教他欺骗别人。母亲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这样一来你就很难再教育好他了。”于是就真的杀了猪煮肉吃。

扩展资料:

《曾子杀猪》的启示: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启蒙老师。父母的言行对子女将来的成长起很大的作用,所以有见识的家长在孩子面前处处以身作则,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曾子这样做完全是正确的,他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别看杀了一头猪,眼前利益受损,但从教育子女的长远利益看,大有好处。

曾子(前505~前436),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今属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生于公元前505年(周敬王十五年,鲁定公五年),死于公元前435年(周考王五年,鲁悼公三十二年),十六岁拜孔子为师,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

曾子主张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曾子参与编制了《论语》、著写了《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

《曾子·大孝》说:“天之所生,地之所养,人为大矣。”认为人是天地间最伟大的,“天地之性为贵”(《孝经》)。《小戴礼记·礼运》中说:“人者五行之秀气也。”荀子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思想,认为人不是顺应自然,屈从于自然,而是能动的改造自然。“从天而倾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天论》)。发现并重视人的作用,这是儒家思想的精华。

曾子其他典故: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

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曾子杀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01

曾子深受孔子的教导,不但学问高,而且为人非常诚实,从不欺骗别人,甚至是对于自己的孩子也是说到做到。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着叫着要和母亲一块儿去。于是母亲骗他说:“乖孩子,待在家里等娘,娘赶集回来给你杀猪吃。”孩子信以为真,一边欢天喜地地跑回家,一边喊着:“有肉吃了,有肉吃了。” 

孩子一整天都待在家里等母亲回来,村子里的小伙伴来找他玩,他都拒绝了。他靠在墙根下一边晒太阳一边想像着猪肉的味道,心里甭提多高兴了。

傍晚,孩子远远地看见了母亲回来了,他一边三步作两步的跑上前去迎接,一边喊着:“娘,娘快杀猪,我都快要馋死了。” 妻子说:“一头猪顶咱家两三个月的口粮呢,怎么能随随便便杀猪呢?” 孩子哇的一声就哭了。

曾子闻声而来,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以后,二话没说,转身就回到屋子里。过了一会儿,他举着菜刀出来了。曾子的妻子吓坏了,因为曾子一向对孩子非常严厉,以为他要教训孩子,连忙把孩子搂在怀里。哪知曾子却直奔向猪圈。

妻子不解地问:“你举着菜刀跑到猪圈里干啥?” 曾子毫不思索地回答:“杀猪”。妻子听了扑哧一声笑了:“不过年不过节杀什么猪呢?” 曾子严肃地说:“你不是答应过孩子要杀猪给他吃吗?既然答应了就应该做到。”

妻子说:“我只不过是骗骗孩子,和小孩子说话何必当真呢?” 曾子说:“对孩子就更应该说到做到。不然,这不是明摆着让孩子学着家长撒谎吗?大人都说话不算话,以后有什么资格教育孩子呢?” 妻子听后惭愧地低下了头,夫妻俩真的杀了猪给孩子吃,并且宴请了乡亲们,告诉乡亲们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则。

虽然曾子的做法遭到一些人的嘲笑,但是他却教育出了诚实守信的孩子。曾子杀猪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他的人品也一直为后代人所尊敬。

扩展资料

曾子著作《大学》,开宗明义提出了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构成了一套完整的封建伦理道德的政治哲学体系。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3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一,曾子杀猪

  曾子(前505~前436),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是黄帝的后代,十六岁拜孔子为师,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孝道为先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与孔子、孟子、颜子(颜回)、子思子比肩共称为五大圣人。

  曾子烹猪
  曾子烹彘
  【原文】: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译文】: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他的儿子哭着闹着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家呆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要捉猪去杀。她就劝止说:“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妻子,可不能跟他开玩笑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实现教育的方法。” 于是曾子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

  曾子杀猪
  曾子,又叫曾参,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孔子的弟子。曾子深受孔子的教导,不但学问高,而且为人非常诚实,从不欺骗别人,甚至是对于自己的孩子也是说到做到。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着叫着要和母亲一块儿去。于是母亲骗他说:“乖孩子,待在家里等娘,娘赶集回来给你杀猪吃。”孩子信以为真,一边欢天喜地地跑回家,一边喊着:“有肉吃了,有肉吃了。”
  孩子一整天都待在家里等妈妈回来,村子里的小伙伴来找他玩,他都拒绝了。他靠在墙根下一边晒太阳一边想像着猪肉的味道,心里甭提多高兴了。
  傍晚,孩子远远地看见了妈妈回来了,他一边三步作两步的跑上前去迎接,一边喊着:“娘,娘快杀猪,快杀猪油,我都快要馋死了。”
  曾子的妻子说:“一头猪顶咱家两三个月的口粮呢,怎么能随随便便于工作杀猪呢?”
  孩子哇的一声就哭了。
  曾子闻声而来,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以后,二话没说。转身就回到屋子里。过一会儿,他举着菜刀出来了,曾子的妻子吓坏了,因为曾子一向对孩子非常严厉,以为他要教训孩子,连忙把孩子搂在怀里。哪知曾子却径直奔向猪圈。
  妻子不解地问:“你举着菜刀跑到猪圈里干啥?”
  曾子毫不思索地回答:“杀猪”。
  妻子听了扑哧一声笑了:“不过年不过节杀什么猪呢?”
  曾子严肃地说:“你不是答应过孩子要杀猪给他吃的,既然答应了就应该做到。”
  妻子说:“我只不过是骗骗孩子,和小孩子说话何必当真呢?”
  曾子说:“对孩子就更应该说到做到了,不然,这不是明摆着让孩子学着家长撒谎吗?大人都说话不算话,以后有什么资格教育孩子呢?”
  妻子听后惭愧地低下了头,夫妻俩真的杀了猪给孩子吃,并且宴请了乡亲们,告诉乡亲们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则。
  虽然曾了的做法遭到一些人的嘲笑,但是他却教育出了诚实守信的孩子。曾子杀猪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他的人品一直为后代人所尊敬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2-11-29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一,曾子杀猪

  曾子(前505~前436),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是黄帝的后代,十六岁拜孔子为师,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孝道为先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与孔子、孟子、颜子(颜回)、子思子比肩共称为五大圣人。

  曾子烹猪
  曾子烹彘
  【原文】: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译文】: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他的儿子哭着闹着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家呆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要捉猪去杀。她就劝止说:“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妻子,可不能跟他开玩笑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实现教育的方法。” 于是曾子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

  曾子杀猪
  曾子,又叫曾参,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孔子的弟子。曾子深受孔子的教导,不但学问高,而且为人非常诚实,从不欺骗别人,甚至是对于自己的孩子也是说到做到。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着叫着要和母亲一块儿去。于是母亲骗他说:“乖孩子,待在家里等娘,娘赶集回来给你杀猪吃。”孩子信以为真,一边欢天喜地地跑回家,一边喊着:“有肉吃了,有肉吃了。”
  孩子一整天都待在家里等妈妈回来,村子里的小伙伴来找他玩,他都拒绝了。他靠在墙根下一边晒太阳一边想像着猪肉的味道,心里甭提多高兴了。
  傍晚,孩子远远地看见了妈妈回来了,他一边三步作两步的跑上前去迎接,一边喊着:“娘,娘快杀猪,快杀猪油,我都快要馋死了。”
  曾子的妻子说:“一头猪顶咱家两三个月的口粮呢,怎么能随随便便于工作杀猪呢?”
  孩子哇的一声就哭了。
  曾子闻声而来,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以后,二话没说。转身就回到屋子里。过一会儿,他举着菜刀出来了,曾子的妻子吓坏了,因为曾子一向对孩子非常严厉,以为他要教训孩子,连忙把孩子搂在怀里。哪知曾子却径直奔向猪圈。
  妻子不解地问:“你举着菜刀跑到猪圈里干啥?”
  曾子毫不思索地回答:“杀猪”。
  妻子听了扑哧一声笑了:“不过年不过节杀什么猪呢?”
  曾子严肃地说:“你不是答应过孩子要杀猪给他吃的,既然答应了就应该做到。”
  妻子说:“我只不过是骗骗孩子,和小孩子说话何必当真呢?”
  曾子说:“对孩子就更应该说到做到了,不然,这不是明摆着让孩子学着家长撒谎吗?大人都说话不算话,以后有什么资格教育孩子呢?”
  妻子听后惭愧地低下了头,夫妻俩真的杀了猪给孩子吃,并且宴请了乡亲们,告诉乡亲们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则。
  虽然曾了的做法遭到一些人的嘲笑,但是他却教育出了诚实守信的孩子。曾子杀猪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他的人品一直为后代人所尊敬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02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哭着跟着她。他的母亲说:“你回去,我回来时为你杀猪。”她刚从集市上回来。

曾子就要给他儿子杀猪吃,他的妻子说:“我不过是开玩笑罢了,你居然信以为真了。”曾子说:父母去教他,听从父母的教导。现在你欺骗孩子,就是在教他欺骗别人。母亲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于是就杀猪煮肉吃。

一个晴朗的早晨,曾子的妻子梳洗完毕,换上一身干净整洁的蓝布新衣,准备去集市买一些东西。她出了家门没走多远,儿子就哭喊着从身后撵了上来,吵着闹着要跟着去。孩子不大,集市离家又远,带着他很不方便。

因此曾子的妻子对儿子说:“你回去在家等着,我买了东西一会儿就回来。你不是爱吃酱汁烧的蹄子、猪肠炖的汤吗?我回来以后杀了猪就给你做。”这话倒也灵验。她儿子一听,立即安静下来,乖乖地望着妈妈一个人远去。

曾子的妻子从集市回来时,还没跨进家门就听见院子里捉猪的声音。她进门一看,原来是曾子正准备杀猪给儿子做好吃的东西。她急忙上前拦住丈夫,说道:“家里只养了这几头猪,都是逢年过节时才杀的。你怎么拿我哄孩子的话当真呢?”

曾子说:“在小孩面前是不能撒谎的。他们年幼无知,经常从父母那里学习知识,听取教诲。如果我们现在说一些欺骗他的话,等于是教他今后去欺骗别人。虽然做母亲的一时能哄得过孩子,但是过后他知道受了骗,就不会再相信妈妈的话。这样一来,你就很难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了。”

曾子的妻子觉得丈夫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心悦诚服地帮助曾子杀猪去毛、剔骨切肉。没过多久,曾子的妻子就为儿子做好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拓展资料

《曾子杀猪》是一篇古文,讲述了曾子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孩子要言而有信,诚实待人。同时这个故事也教育成人,自己的言行对孩子影响很大。待人要真诚,不能欺骗别人,否则会将自己的子女教育成一个待人不真诚的人。

曾子(前505~前436),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 鲁国 南武城人(今属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南武城)。生于公元前505年( 周敬王十五年, 鲁定公五年),死于公元前435年(周考王五年, 鲁悼公三十二年),十六岁拜 孔子为师,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词条  曾子杀猪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