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兵入关实行“剃发令”,祸害千万同胞,当时提议者是谁,竟提出这样的馊主意?

当时提议者是谁?

对于当政的清朝统治者而言,剃发并不是什么馊主意,而是占领了一方土地之后自然而然的同化措施

满清入关称霸中原的时候曾经不止一次的发布过剃发令,其中比较权威的两个分别是清兵刚入关时,那位顺治皇帝颁布的命令,要求所有人民必须把头发给剃了,头发或者人头,二选其一。

后来多尔衮又一次下令要求:举国上下,不论身份,京城及周边要求十天内完成剃发,其他地方以文件到时起算,十天内完成剃发

其实现在会有很多年轻人不理解,不就是剃个头,换个发型嘛, 有什么大不了的,没人强制自己还总换发型呢,无非是朝廷统一要求一个制式的发型而已呗?

其实这个观点放在明朝末年,那是大逆不道,背恩忘祖的危险思想,做出来可能会被打死的那种。因为我大天朝几千年来受儒家思想熏陶洗礼,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妄动。想想三国时期的曹操,割了一把头发就像杀头了一样,把全军上下吓的够呛,对头发的这份重视,现代人很难理解。

而满清作为少数民族,一样以特立独行,标新立异而闻名,入主中原后的满清统治者,如果不让这些手下败将顺着自己的风俗来,难道还要自己留长头发不成

所以,剃发只不过是统治者治理天下的一小步棋而已,通过剃发,可以把那些顽固不化,满脑子还想着反清复明的反贼清理一大波,然后再通过其他的手段,比如易服或文化慢慢同化整个汉民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21
这个汉奸叫孙之獬

孙之獬是明朝天启年间进士,授检讨,迁侍读。孙之獬做官时正是魏忠贤当权时期,阉党吃香,他便成为阉党成员,着实过了一段好日子。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魏忠贤倒台后,明崇祯帝下令毁掉由阉党编写的以排斥、诛杀异己为目的的《三朝要典》,孙之獬曾抱着《三朝要典》到太庙痛哭,为士林所不齿。这年八月,朝廷“削孙之獬籍”,让他回乡居住。

清军入关以后,孙之獬俯首乞降,自己带头与家人奴仆一起剃头留了辫子,并换上了满装,一心一意在山东等待满清主子的到来!清廷为收揽人心,接纳并让他当了礼部侍郎。但这并不是让他臭名昭著的原因,“剃发令”的倡议使孙之獬被大家牢牢记住,并被刻在耻辱柱上的最主要原因!当满清刚进北京时,时因天下未定,允许明朝的降臣上朝时仍穿明朝服饰,只是满、汉大臣各站一班。孙之獬为独得满清欢心,有心“标异而示亲”。一日上朝时他变得“焕然一新”,不但剃了发,留了辫,还改穿了满族官吏的服装。当大臣们步入朝堂站班时,他很亲切地走进了满族大臣的行列。满族大臣都自谓高人一等,哪能容忍属下的汉臣孙之獬与之同班?七嘴八舌又你推我拉把他逐出班外。孙之獬自讨没趣,悻悻然走回汉班,汉臣恨他过于逢迎求宠,一个紧挨一个毫不松动,不让他入班。徘徊于两班之间的孙之獬进退不得,狼狈万状。

于是这孙之獬一怒之下便上疏对满清提出应下令让汉人剃发留辫。疏言:“陛下平定中国,万事鼎新,而衣冠束发之制,独存汉旧,此乃陛下从中国,非中国从陛下也。” ,本来早想彻底显示自己征服了中原的多尔衮便顺势采纳了这一提议,于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六月间,下达剃发令。清军所到之处,以10日为限,“文武军民一律剃发如满族式样,不从者治以军法”。令出行随,到处可见兵勇带着剃头匠,挑着担子巡行在城镇乡村,担子上挂着“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粉牌,见一个捉一个,强行头部四周剃发,留金钱鼠尾辫。

顺治三年秋,山东爆发了谢迁领导的农民起义,这时孙之獬正巧衣锦还乡。农民军攻入淄川,将其活捉,五花大绑示众街市,人们在他身上遍刺针孔,插上毛发, 然后斩首市曹,暴尸通衢。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0-23
最近正在看《别笑,这是大清正史》这本书,书中说到是多尔衮提出的“剃头令”。当时,清兵已经占领北方及中原地区,为了加强满族人对于汉族人民的统治,发布了“剃头令”,要求汉族人全部统一留“猪鞭子”发型,并且提出“留发不留头”的强制要求。由此可见,满族对于汉人的统治并没有太强的自信,通过改变汉人的发型和衣着来实现自己的强制态度,从心理和生理来强制统治汉族人民。
第3个回答  2019-10-23
多尔衮,他实行的“十从十不从”里其中就有“男从女不从”。即男子必须剃发,归顺满洲统治,而女性则继续实行宋朝以来“裹小脚”的习俗。
第4个回答  2019-10-24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满清推行“剃发令”的始作俑者竟然是一位身为汉人的明朝降臣,这个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人就是——孙之獬[xi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