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你正在看的一本书是什么?

如题所述

    自从家里有了孩子之后,孩子他妈就开始了疯狂的购书活动。家里到处都堆满了各式各样的书,都是关于孩子的。有孩子看的各种绘本故事,还有各种各样的育儿方面的书籍。

    最近,618淘宝搞活动,他妈妈又购入了大量的书籍。我也被他妈妈逼的不得不看书,没办法,哪都有书,坐那都有书。

    最近我正在看的书是《希尔斯亲密育儿百科》,厚厚的一本育儿百科全书,看上去就挺吓人,一共七百多页,本来以为我会看不进去的。没想到,这本书翻开之后就会让人有继续读下去的魔力。

    我想把这本书推荐给所有即将成为父母的准爸爸准妈妈们,和那些面对刚出生的宝宝有些不知所措的新手父母们。读一下这本育儿大百科,有很多养育孩子方面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

    本书的作者是美国有40年儿科从业经历的威廉·希尔斯和他做护士的妻子玛莎·希尔斯,还有他们的两个儿科医生的儿子罗伯特·希尔斯和詹姆斯·希尔斯共同撰写的。其中威廉和他的妻子玛莎共同养育了8个孩子,且两人在40年的儿童护理工作中养育和接触过很多的儿童,对于儿童养育护理方面,绝对是很有发言权的。

    为什么我会给父母们推荐本书呢?因为本书中有很多关于养育孩子的问题与我们实际遇到的问题很相似。从孩子出生到现在孩子两岁,我和孩子的妈妈也接触过很多不同的育儿方面的书籍。有医学的,也有护理的,也有关于孩子早教的。但是看希尔斯的书,简直让我们眼前一亮。

    以前接触的很多书,都属于那种像科普文一样的,要么就是理论性很强的那种,要么就是专业性很强的那种。虽然也有用,但是也有很多跟实际护理和育儿方面有些不贴合的地方,看的育儿书籍越多,就会越让人有点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的感觉。但是希尔斯的这本书,让我们在育儿方面有了新的方向,重新找到了自信。

    我想,如果孩子的妈妈早些接触这本书,在育儿早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焦虑了。中国的家长带着孩子出去的时候,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各种比,比孩子的身高,体重,比孩子的饭量,比孩子睡觉时间,比孩子吃母乳还是吃奶粉。反正是只要能比的,家长们都要比。

    这样很多时候,带孩子出去后,回来的时候,他妈妈都会有些小小的焦虑。回家就会翻看她买的那些育儿方面的书籍,对比一下孩子的发育情况,是否达标。有的时候看到孩子发育在较高的标准会有小小的傲娇,有的时候看到别的小朋友饭量比自家孩子的大,也会有些小小的忧虑。

    翻开希尔斯亲密育儿第一部分,有个前言,作者就讲了“没有一种育儿的最佳办法”、“所谓‘专家’的意见太多了,可能会干扰你作为新手父母的直觉,会阻碍你天生的学习能力”。看到这几句,就跟我和孩子的妈妈又同感。真的,我们都觉得每个孩子是不一样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都有不同的育儿方式,家长和孩子是需要相互磨合的。

    没有人可以做到完全照着书去教育孩子,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所以,对于爱学习的父母们,我想给你们推荐这本书,让你们与孩子之间可以磨合的更加融洽亲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8-07

       目前看的是火车上没看完的一本书,木心的《云雀叫了一整天》。这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甲辑的诗歌和乙辑的短句。

       甲辑收录有木心的经典诗歌作品,比如从前慢、卡夫卡的旧笔记、素描旅者等等。从前慢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了:“从前的日色很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其实木心先生的其他作品也很美。像我很喜欢的一篇叫克里斯港旧居:“事情发生了又发生,说不得的,除非记忆。”说是诗歌,但有些并不是囿于格式的,更像是一些随性所写的长短句,显得平易近人,不会像有些诗歌一样晦涩难懂。

        乙辑则是一些短小的随感,很像我们发在朋友圈、微博上的句子。比如“给我的自由愈多,我用的自由愈少”、“岁月不饶人,我亦未曾饶过岁月”、“才华十倍于你,功力百倍于你,我爱你”等等。这种风格的短句可能更容易被我们接受,短小精悍,妙语横生。

       虽然是画家出身,也有人评论说他是被高估的文学大师,但是我还是很喜欢木心。喜欢他字里行间的风趣幽默,机灵可爱,还有一丝小任性。比如: “那些摇晃的树枝,就是我呀就是我呀”,还有“大红配大绿,顿起喜感,红也豁出去了,绿也豁出去了”。诸如此类,让人不禁轻松一笑。木心先生的书我只看过这一本,所以对他的散文、小说等其他文学作品还并不了解,但我以后肯定会阅读他其他的作品,以便更好地了解木心先生,了解这个在黑夜里大雪纷飞的人。

第2个回答  2017-08-06

  我正在看的一本书叫《重口味心理学》。一起实习的几个同学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时,还因此笑我说原来你是这样的人啊!这么重口味,连看的书都是重口味的。之前,第一次看见这本书时,是在高三,在我们班里的一个男同学的桌面上发现的这本书,由于书名是这样的,我也就没好意思跟他借,毕竟也不太熟悉,就是怕出现被别人说笑的情况。现在,在看这本书,是因为这本书是我宿友的,也拿来满足一下我这么久以来的好奇心。

  《重口味心理学》,它其实讲的心理方面的内容是那些在心理方面较为稀奇古怪,有的会让人觉得有点毛骨悚然的心理疾病。比如,它的第一章讲到的多重人格障碍。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致命ID》,这里面的故事就是讲关于这个多重人格障碍的故事。一个人他可以有13~15种人格,而且换上多重人格障碍的人是不知道自己有多重人格的,这其他人格的出现会受到外界的刺激在不经意间出现。这让我想起韩国的一部电视剧叫《没关系、是爱情》。里面男主就是有多重人格障碍。而且这种精神疾病要完全治好的概率不大。看完这第一章时,我就觉得我是不是也会有多重人格障碍,觉得有点可怕,也觉得精神上的疾病有时候比身体上的疾病让人更加害怕。因为,有的精神疾病发作起来会去伤害他人,而且要完全治愈,依靠药物是不太可能的,还要心里的辅导等等。

  因此,我想说我们要重视心灵的健康,而且也不要对那些患有精神疾病的抱着歧视的态度,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是有点心理问题的,只是我们没那么严重而已!

第3个回答  2017-08-06

    我最近正在看陆春祥老师写的一本《焰段》,这是一本杂文集,每一篇都是短小精悍,最多的字数也才几百字,少的更是几十字。陆春样说他在两所大学担任教授,就用老师称呼他吧。初看《焰段》时,以其无聊且驳杂,读时经常失去兴趣,甚至有段时间完全弃掉,不过好在我后知后觉,如今再次拾起这本书便完全沉浸其中不能自拔了。

    用陆老师自己的话说,生旦净末丑,喜怒袁乐郁,皆可拿来,皆可抛去。陆老师给这几十一百字便自成一章的文体命名“微杂文",其中有直抒胸臆之言,也有余韵悠长之作,某些观点真当得上“刺贪刺虐,入木三分”。整本书在我看来,如一杯温度恰到好处的白开水,入喉时不冷不沸,入胃时细腻温润,唇齿之间还留有少许甘甜,算不得回味无穷,却自有解渴功效。偶尔灵光乍现时我还能想起书中所记录的几个故事,会心一笑,作者知我心,言我所不能。

    细细想来,陆老师说他以元曲中的名词“焰段“来作为书名,以皮黄、乱弹等作为章节名,皆是受元曲启发,不过都恰合题意。焰段,取其如火焰,易明而易灭也。每篇文章都是一簇小小的火焰,有明艳光泽与柔和温度,出现在你视线与脑海之中,微小却并不弱小。

    我一直相信文字的力量,正如我一直坚持的意义。陆老师几十上百字便表达清楚,我又怎敢繁冗赘述。

    明灭之道,焰段,艳段。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06-27
德川家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