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当好一名乡镇党委书记

如题所述

一、具备的基本素质
要当好乡镇党委书记并非易事,必须具备较强的理论素养、政策执行力、实干作风和协调能力,这既使成事之基,又是为民之本。
一要有较高的理论素养。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只有理论上成熟,思路上才能清晰,行动上才能自觉。乡镇党委书记既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者,又是各项具体任务的落实者,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因此,一定要把提高理论素养作为一项基本功,坚持经常学、带头学,努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理论、强素质成为各级干部的自觉行动和价值追求。当前尤其要学好科学发展观,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别人,用新的视角观察社会,无论在什么场合讲话,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有一定的理论含量,不说不着边际的外行话,不说缺乏理论涵养的庸俗话,尤其要把理论素养转化为解放思想的实际行动、善谋发展的决策能力,决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树立起党在人民群众中的权威性,才能有号召力和感召力,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展现自己的工作水平。
二要有较强的政策执行力。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主要是方针政策的领导。乡镇党委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团结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堡垒。作为“班长”,首先要把好方向、推进落实、取得成效。因此,一定要提高政策水平,把党在农村的各项支农方针搞明白,把各项惠民政策弄清楚,善于挖掘政策的含金量,善于在上情与下情结合上下功夫,既要大力宣传政策、凝聚共识,又要创造性的贯彻政策、推动工作,把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工作不偏离方向,干出一番让组织认可、群众满意的业绩。
三要有较好的协调能力。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作为“一把手”能否打开工作局面,推动工作上台阶、出成绩,关键要看乡村干部是否认同你、支持你,农民群众是否认可你、拥护你,而这关键又要看你是否有较强的协调能力和应对复杂局面的工作艺术,能否把干部群众的注意力和积极性引导到一心一意谋发展上来。作为“领头羊”,工作中既要有原则性,又要有灵活性,把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有机的统一起来。要善于关心下属的工作和生活,尽力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增进感情,尽可能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从而挖掘其潜能,散发其光芒;要学会用群众的语言同他们打交道, 用群众乐见的方式同他们交朋友,融入其中,了解其思想动态,把握思想脉博;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同广大干部群众打成一片,做到思想上同心、行动上同步、工作上同力。
四要有扎实的工作作风。乡镇干部处于农村工作的最前沿,甚至处在矛盾的风尖浪口上,既要带领群众发展农村经济,又要处理各种复杂问题,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近年来,乡镇工作任务越来越重,节奏越来越快,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必须尽力克服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书记要带头深入基层,深入生产一线,真心实意地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设身处地的为他们排忧解难;要力戒空谈,力求实干,做出表率,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要在全乡镇营造一种“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工作环境,真正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工作氛围。只有这样,我们的事业才会无往而不胜。

二、正确处理四个关系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乡镇党委书记素质的高低,作风的优劣,不仅关系个人的成长和前途,而且也关系到干部群众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形成,关系到一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因此绝不可小视,特别是在当前基础差、任务重、矛盾多的情况下,更要处理好以下关系:
(一)处理好显绩与潜绩的关系。作为乡镇党委书记,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具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顺民意、解民忧、帮民富”放在首位,既要干出让人民看得见,群众得实惠的实事,又要多做打基础,谋长远的好事,要抱着对事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不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和沽名钓誉的“形象工程”,不制造显山露水和哗众取宠的“轰动效应”;要甘为人梯、甘当无名英雄,多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事,坚决克服“一年看,两年干,三年等着换”的错误思想,安下心,扑下身,要有干不出一番事业誓不罢休的勇气;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尊重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把政府主导同群众自愿有机结合起来,反对搞“马路经济”和“领导工程”,要相信历史是会作出公证的评判,群众心中自有“一杆秤”。
(二)处理好统揽与包揽的关系。乡镇党委属于基层组织,处于贯彻落实的关键环节,既有事关全局的大事,又有鸡毛蒜皮的小事,既要抓宏观决策,也耍抓微观落实。因此,作为“班长”,一定要处理好统揽与包揽的关系,要不断增强从乡镇全局分析、把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要学会统揽全局抓好事关全乡发展的大事,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抓好事关群众利益的小事,有容人容事之量,有善于放权之度,既不能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包办班子其他成员的工作,也不能人云亦云、推卸自己应负的责任;要学会“弹钢琴”,既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也不能捡了西瓜丢了芝麻;要敢抓敢管,敢于负责,学会用法律手段调解疏导民事纠纷、化解各种矛盾;要调动各方力量,既要全力抓好乡镇中心工作,又要注意发挥乡镇人大和工、青、妇等组织的独特作用,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打组合拳。
(三)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统揽全局,敢于负责,并不等于党委书记一人说了算。要认真贯彻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这一原则,摆正自己的位置,把握自己的角色,发挥好“班长”应有的作用。要善于集中民智,作决策时要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把脉问诊”;要善于调动民力,抓落实时要充分动员各方力量打“歼灭战”。团结就是力量,和谐就是人气,要在班子内部努力形成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支持的工作氛围,尊重班子成员的意见,善于沟通思想,增进感情,努力维护班子的团结统一;要树立程序意识,凡事讲规矩,避免个人随心所欲;要善于让同事说实话, 广开言路,广纳良策,汇集民智,以“多谋”求“善断”,团结带领全乡干部群众同吹一把号, 同唱一台戏。
(四)处理好勤政与廉政的关系。任何工作只有落实了,才能真正把嘴上说的、纸上写的、会上定的变为具体行动。因此在工作中,书记要带好头,做好标杆,身体力行,真抓实干,坚决反对坐而论道,会上豪言壮语,会后按兵不动,只有唱功,没有做功的不良现象。要建立健全严格的工作责任制和结果问责制,使少数不作为和乱作为的人想为不敢为,欲为不能为;要坚持用制度约束人的行为,用制度激发人的潜能,坚持奖优罚劣,优劳优酬,让干事的人有荣誉感,让不干事的人有危机感;要筑牢防腐拒变的思想防线,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将拒腐蚀,永不沾作为做人的境界和追求。“己身正、不令而行,己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一把手”,一定要实行灯塔式管理,避免电筒式管理;要既保持大节,又注意小节,防微杜渐,任何时候都要把握自己,洁身自好,守住做人做事的底线,要把党组织和群众监督作为一面镜子,经常对照自己,检査自己。努力为政清廉、严于律己,不当贪官;勤奋敬业、忠于职守,不当懒官;高效务实、开拓创新,不当庸官。

三、着力做好的工作
乡镇工作千头万绪、情况千差万别、问题千奇百怪,面对权小责大婆婆多的现实,如何做一名有作为的“一把手”,如何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应该成为新时期乡镇党委书记不断实践和努力探索的现实问题。
一是抓班子,强队伍。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干部是做好工作的关键。作为党委书记,必须高度重视抓好乡、村两级领导班子建设,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 这样再大的困难都能克服,再艰巨的任务都能完成。要选准配强村级两委班子,大胆起用那些谋划工作有思路,落实工作有魄力的年轻干部,果断调整那些只占位、不干事的人,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充分发挥用人的导向作用;要善于发现和利用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把人放在最能发挥其特长的岗位上,把好钢用在刀刃上,确保想干事的有机会,肯干事的有平台,干成事的有前途;要采用明确的激励机制,把奖勤罚懒作为一项有效措施,使埋头苦干且有政绩的人,工作上有奔头,物质上有甜头,精神上有劲头;要关心爱护干部,特别要注意保护那些因在工作中坚持原则、敢抓敢管得罪人丢选票的干部;要善于尊重和欣赏他人的个性,善于发现别人的闪光点,鼓励大家把心思用在谋发展上,把精力用在抓落实上,努力形成全乡上下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二是抓作风,强后劲。作风问题至关重要,好作风就能带出好队伍,就能取得好成效,好作风就能在干部中形成凝聚力、向心力,就能使一个地方的正气上升、邪气下降。作为乡镇党委书记,一定要注重学习,坚持在学习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工作能力;要提高前瞻力,牢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古训,善于观察事物发展态势,善于分析工作利弊,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想得深一点,把握规律性、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提升决策力,决策是执行的前提,作为党委书记,一定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谋思路、作决策上,要善于博取众长,集思广益,既不搞一个人说了算的“一言堂”,也不能搞人人说了算的“一窝蜂”;增强亲和力,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尊重别人,和谐相处,合作共事,善于团结大多数人一道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做到以德服人,以诚待人,以情感人。
三是抓典型,强动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先进典型是时代的标杆,是前进的方向和学习的榜样。作为乡镇党委书记,一定要在工作中注重培养典型,善于发现典型,注意保护典型,充分运用典型的示范效应推动工作;要抓点带面,抓两头带中间,抓示范带全面,用典型引领思潮,凝聚人心,增强信心。用典型说服人、引导人、激励人;要广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大力表彰先进典型,大力宣传先进事迹,鼓励人们争做典型,使“典型”政治上有地位、经济有实惠。只有这样,才能弘扬正气,鼓舞士气,激发活力,推动发展。
四是抓创新,强活力。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是当今时代的潮流,也是推动乡镇工作上台阶、出亮点的主要抓手和不竭动力。社会发展一日千里、瞬息万变,乡镇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因此,作为“一把手”,决不能用不变的视角对待工作,用不变的心态对待同志。不能习惯于形而上学、唯书唯上,而要推崇探索、宽容失败。实践充分证明,经验往往来自基层,来自人民群众,作为基层干部,一定要有敢于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不断探索推动发展的新思路,总结群众致富的新方法,坚决反对墨守陈规,畏首畏尾,裹足不前的消极现象,使创新创业成为全乡干部群众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
总之,农村基层组织是推动农村工作的战斗堡垒,农村基层干部是农村工作的骨干力量,作为书记,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最大的政绩,也是最大的责任,因此,要树立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科学求实的工作态度,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在其位、谋其政、使其智、求其效,不断提高发展农村经济、管理社会事务、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把党和人民交给的事情办好,决不辜负组织的重托和人民的期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