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虞氏家谱

我姓虞,绍字辈,前面不知道,我后面有,振,康,再后就不知道了

  先给你讲讲虞姓氏的起源。
  起源主要有四:①出自虞舜。据《元和姓纂》所载,舜有天下,号曰虞,即远古部落名,舜为其首领,居于蒲阪(故城在今山西永济附近),其后有以部落名为氏者。另据《通志·氏族略》、《广韵》、《辞源》、《姓氏考略》所载,禹封舜之子商均于虞城(故城在今河南虞城西南三里)为诸侯,后世国绝,子孙以国为氏。②出自姬姓。周太王之子太(一作泰)伯之弟仲雍,是为虞仲,嗣太伯之后于句武。武王克商,封舜之后胡公满于陈,封虞仲之庶孙于虞城(故城在今山西平陆东北六十里),春秋时灭于晋,子孙以国为氏。③出自他姓。隋时京兆栎阳(今陕西临潼)人虞庆则、虞孝仁父子,其先本为鱼姓,后改为虞姓。④出自他族。清满洲八旗姓虞佳氏后改为虞姓。
  始祖:虞舜。

  迁徙:
  虞姓在春秋时已分布于今晋南与豫东一带,晋献公十九年(前658),姬姓虞国被晋所灭亡,子孙有离开祖居地而徙奔他乡者。战国时齐有虞姬,表明已有虞姓播迁于山东。秦汉之际,虞姓之主源繁衍于济阳郡(治所在今河南兰考东北)、陈留郡(治所在今河南开封),除此以外,在今陕西西安、河南洛阳、河南鹿邑、山东巨野、山东淄博一带也有了虞姓人家。据《后汉书·冯鲂传》所载,东汉时,今河南唐河一带虞姓已成为当地大姓。虞姓南迁甚早,据《尚友录》所载,两汉之交,有节臣虞俊,其为会稽无锡(今属江苏)人,可见虞姓落籍会稽郡之早。东汉之际,虞姓以陈留郡最为著名;三国以后,虞姓以会稽郡最为著名;东晋时,以济阳郡最为著名。济阳郡的著名缘于虞豫女虞孟母适司马睿之故,而其它郡望则由于其名家辈出,官宦众多而驰名。两晋间之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加之司马睿迁都今江苏南京,使得虞姓南迁者甚多,虞姓除南迁于今安徽、江苏、浙江外,还有南迁于今湖南长沙者。当然虞姓在此际因避难等原因已有迁居于今山西者。南北朝至隋唐间,虞姓在会稽郡的发展势头很猛,其不但名人辈出,而且族大人众,子广孙多。唐末五代时,虞姓以会稽为中心,逐渐散居于今江西、湖北,并有入居四川者。宋元间,宋丞相虞允文之玄孙汲由四川仁寿侨居今江西崇仁。亦有虞姓入居福建者,宁化《虞氏族谱》载有:虞族受封豫章金斗窠籍。后因贸易移居邵武禾坪,时有九郎、八郎、七郎、三兄弟各寓其所。八郎,因厌居集市而择居于邑西大南河林头之塘边。传八世孙友纲,纲生子二:本祖、本宽,兄弟二人于明万历间迁居宁化龙上下里陈坑。尔后,本宽及本祖次子广贵先后转迁兴国永丰。明初时,山西虞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北、河南、山东、陕西、东北等地。明中叶以后,沿海虞姓有入居台湾者。如今,虞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浙江为多。目前虞姓人口列全国第二百六十八位。

  郡望:
  会稽郡 秦置,治所在吴(即今江苏吴县),东汉移治山阴(即今浙江绍兴)。
  陈留郡 汉置,治所在陈留(故城在今河南开封东南)。
  济阳郡 晋分陈留置,治所在济阳(故城在今河南兰考东北)。

  堂号:
  五绝堂 唐太宋曾经夸赞虞世南:“德行绝好,忠直绝好,博学绝好,文词绝好,书翰绝好。”一时传为美谈。
  其它堂号:①郡望堂号:会稽、陈留、济阳。②自立堂号:尊白等。

  字辈:
  某支虞氏字辈:元明天子昌,文诗必安邦。
  浙江温州乐清虞氏字辈:大孟廷邦友,朝思可崇久,熙世洪儒茂,学隆经典明,荣登文翰序,万载贤泽声。
  湖北洪湖、仙桃虞氏字辈:必一铭鼎声,大振万国士,朝臣邦家之,光祖功忠德。
  四川合江虞氏字辈:思绍世应学,万代永留传,祖宗德泽远,富贵金满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