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如题所述

一、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存在学生不懂就问的现象,但是这种现象大多数发生在学生遇到数学疑惑的时候首先不通过自己看书来寻找答案,而是直接寻求同学或者教师来解决问题,这样就降低了学生的自学意识,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养成了一种依赖心理。因此,我们首先要不断激发和强化学生的自学意识。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进行备课,对课堂上的内容进行设计,通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欲望,希望通过自学看书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和自己不懂的问题,或者当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教师首先要表扬学生敢问的精神,同时要鼓励学生先通过自己的自学看书来解决问题,这样就能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自学能力。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
在长时间的应试教育中,大部分初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了重作业轻自学、重做题轻读书和反思的习惯,这些习惯严重制约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习习惯是学习主体在学习活动中的行为定型,对于初中生的数学学习,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形成自学习惯的基础,良好的自学习惯对于提高学生个人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例如,一般学生都知道二次方程ax2+qx+c=0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但就不一定清楚要使ax2+qx+c=0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时,需加a≠0这一限定条件。其原因就是教师讲课中未体现出这里a、q、c也是变量,当a=0时,方程就不是二次的。使得学生只习惯于把x、y看成变量,把系数a、q、c看成常量。这种思维方式反映了学生自我思考能力不足,过于依赖教师的讲解,并没有养成自学的良好习惯,同时也反映了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能力和自学习惯的培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校要创造一个适合学生自学的学习环境,同时教师要制定出培养学生自学习惯的计划,并且有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实施方案,为指导学生学习提供有力保障。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引导学生学会读书
读书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培养其自学能力的关键。引导学生读书,首先,要能够正确的阅读和理解数学中的定理、概念表述,只有提高了阅读能力才能深刻懂得这些内涵。我们可以引领学生精读、分析定义、公理或者公式的内涵和外延。例如,关于圆心角、顶点在圆内的角、圆周角、弦切角(特殊的圆周角)及顶点在圆外的角的度数定理,学生一般都知道它们的定义,但对于它们之间的关系却并不清楚,这时教师要去引导学生,进而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其次,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进行具体的读书方法指导,拟定导读提纲,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精神。例如,采用“读、思、练”方法阅读数学课外读物,利用“比较、猜想、验证”探索式读书方法学习平行四边形,或者利用“类比”读书法指导学生学立方根、分式等。最后,学生在进行阅读的同时还要进行思考并做好笔记,在阅读的时候对数学课本进行研究,而不是走马观花。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如今很多初中生都不喜欢进行课外阅读,尤其是和数学有关的课外阅读,这样就导致了许多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缺少了自觉性,对数学的基础知识无法理解或者掌握的不够深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而老师在数学课堂上应该采取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时代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视频教学,向同学们展示有关教学内容的精美图片,这样就能吸引学生认真学习数学知识,另外,还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各种活动加强课堂的活力,提高教学氛围,只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建构学生自学的平台
为了更好的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教学中应该努力为学生创设读书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自学创造良好的平台,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并亲身实践、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这样就有利于学生积极探索,获得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自身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自学能力的提高。
五、提高学生自我思考的能力
初中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要进行自我思考,思考是是认知的原动力,是通过学习主体的思维加工转化为认知者的认知结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实践,抓住知识间相同、相近、相异、互通、互逆的联系,选择合理的思维方法,去理解所学知识。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学习,才能使学生进行自我思考,才能深刻理解数学知识,体味到思维的技巧、方法,提高了思维水平,认清了数学学习的实质。例如,在数学课堂结束以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习题进行分析,同时进行思考、分析与总结。由于数学题目一般都是一题多解,当同学养成认真分析的思维习惯后,就会形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习惯,进而就会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另外,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还要进行经常性的反思,即对所学知识的再思考,对所学知识起到再现、整理、深化和提炼,教师可以采用“示范——练习——矫正”三步走方法指导学生反思,经过反思能提高学生的灵活性、发散性、创造性,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六、让学生有效掌握学习方法
教方法就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解决会不会学的问题。强化数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数学成绩的根本途径。学习方法是完成学习的有力工具,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定向、选择、助动、调节功能。数学学习方法包括阅读课本知识、进行知识练习、归纳与总结知识点等,运用科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成了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提高自学能力。
1.进行课前预习
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预习,这是培养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重要方法。在预习时,应该明白这节课程的重难点,以及其与之前所学内容的联系。在进行预习的时候要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大胆质疑课本知识,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知识进行多方面的探究,提高自我提出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引导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初中生,心理素质还不够成熟,因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指导学生不断反复地琢磨和思考,运用相关理解的知识对题目进行解析;引导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中的符号和语言,点醒学生在自我学习时标出数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理解数学知识的寓意;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数学练习,帮助学生提高思维方法、突破数学难点 。如果不通过教师的引导就会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失去学习方向和学习目的,学生也会因此而无心学习,而通过教师的引导要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的态度、动机与意志等,其中最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逐步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处理好学习与成才、学习与成功的关系,促进学生提高自学的意识和能力。
3.建立学习小组
由于大部分初中学生自学能力偏低,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初中生在进行数学学习的时候往往存在对数学知识理解不够深刻的现象。在教师讲解完毕的时候能够理解,但是当自己来讲解其内在原理的时候却说不出来,为了解决学生对知识理解不深刻的问题,教师可以建立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作业的检查与验收,并给予量化评估,利用学生的竞争意识、集体荣誉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学生就能自觉学习来提高水平,而且通过学生之间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互动中学会了自我约束,因而,通过建立学习小组的方法对于提高初中生的自学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七、联系实际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实际生活中存在很多数学现象,而数学课本知识的较于实际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更有逻辑性,但初中生理解起来往往显得比较空洞。因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例如,把课本中的“钢产量”与“粮食产量”联系起来,把“配制烧碱溶液”与“配制农药”联系起来。这样将名词进行变化,不仅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内容,而且让生活走进了数学课堂,使得数学课堂更加实践化,加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后,当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各种与数学相关的情况就会不自觉的将其与所学的数学知识联系在一起,在联想的过程中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发学生的潜力,进而在不断的自主学习中强化数学能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2-24
  如何培养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从情感、课外及课内方面入手:
  情感方面:
  1、首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平时注重对学生情感的投入,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尽力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在学生学习困难时给予帮助,在成功时给予赞扬,正确对待学生中的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评价时做到不褒此贬彼。
  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主要途径有两个:其一营造课堂氛围。通过教师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因惑质疑,激发学生产生悬念或在问题中溶入一些趣味,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其二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设计一个问题的模拟发现过程或借助类比联想等方法,使学生置身于发现问题的情境中,进入发现者的角色,从而激发学生生疑质疑。
  课内方面:
  除了要重视老师的教学方式。也要尊重发挥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是学习者持续一贯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学习策略指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或实现学习目标而采用的一系列步骤,其中某一特定步骤称为学习方法,例如:有的学生倾向于借助具体形象进行记忆和思考,有的学生偏爱运用概念进行分析,叛断和推理;有人善于运用视觉通道,有人倾向于运用听觉通道,也有人喜欢运用动觉通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倾向,包括学习情绪、态度、动机,坚持性以及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等方面的偏爱。比如有人喜欢在竞争中学习,有人偏爱合作学习,有的学生能够从学习本身感受到乐趣,还有人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有效的工作和学习,指导自主学习不仅要鼓励学生独立且富有个性地学习,更倡导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还要鼓励倡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经历并体验探究过程,在深入思考和交流讨论中获得感悟与深入理解,建立“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三个方面并不是相互独主、互不相容,也可以相互运用。
  课内的具体措施有:
  1、开始阶段关健的一环就是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并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具有“反省认知”和不断改进的能力,从而达到不完全依赖老师也能把功课学好的目标,这一阶段对学生的要求归纳为培养五种能力即:能分析关键字句和符号标记;能读懂字意,句意,式意,例题意;能分析写出标题;能找出教材中的主要句段;能用不同颜色笔画出重点和注意事项,指导学生阅读时做到“三读”。第一遍粗读:即扫清文字、符号障碍,了解本节大概内容。第二遍细读:即读句,逐句解释,把课本中某些省略了推理依据或中间运算补写出来并对课本中重难点加圈加点作记号,第三遍精读:即在学生基本掌握教材知识,完成练习后,再重点分析关健词,重点句子,归纳总结和写学习体会,教师常采用提问,抽查等方式进行检查,并注意与家长逐步配合逐步培养。上课时大至步骤如下:
  ①、开始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自学提纲进行讨论小测,约二十分钟,练习做完自检或他检相结合。
  ②、教师用十分钟左右答疑精讲。
  ③、用十分钟左右学生进行自我检测。
  ④、用五分钟左右由学生或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总结经验,调节学习行为。
  2、经过一般时间以后上课大自如下:
  ①、先按照好中差组成的学习小组讨论解决课前预习中遇到的问题约十分钟,课前预习中的内容包括课程内容及课后练习和自己学做教具。
  ②、由小组长或教师解答小组不能解答的问题,因势利导讲解重难点内容约十五至二十分钟,如果问题小组能够解决,由小组长或其他同学上讲台讲解例题,能够用教具讲解的尽量由学生用自己做的教具讲解。
  ③、用十分钟左右做教师或学生出的自测题,自测题的内容不宜过多,难度适中,做完后由学生交换批改订正,教师抽查部分自测题,了解存在的问题。
  ④、小结由教师或学生进行总结约五分钟,最后布置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学生作业要求学习小组长超前一课时把学习小组好中差(3人)的作业批改好,填好反馈卡,教师抽部分作业了解存在的问题。每学一单元之前与之后均开设导学课与归纳总结课。教师指导学生自己自学,讨论,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网络,自己写章节单元小结,整理知识结构。上课一些较容易例题及黑板上练习答案,可由学生上讲台自己讲解、订正,尽量做到一题多解,开拓思路。
  教师应注意以下三点:
  1、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启发”艺术和技巧,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始教师可出自学提纲到后面渐渐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出。
  2、课堂上严格遵循“三讲三不讲”原则:学生对基本概念、规律的理解和运用,出现错误或易混淆之处要讲;学生新旧知识断线之处要讲;学生解答不完整、知识抓不到要领、思路阻塞之处要讲。三不讲是:已学懂的内容不讲;似懂非懂的内容不讲,通过组织讨论解决;没有熟练的技能技巧不讲,组织他们练习。
  3、特别注意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辅导,有意识地观察他们看书和做练习,从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逐步改变他们在学习中的被动状态。
  4、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布置少量或不易出错的作业,形成良性循环,尽量发挥他们的闪光点。每单元考试后要求每个学生对自己的成绩作评价。如是否有进步,主要在哪些方面出错了,有错之处要求“错一做三”,对于不及格的同学可以进行补考。
  
  课后方面:
   课后自主学习教师可鼓励有条件的学生上网查询数学资料、史料拓宽视野,节假日鼓励较近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或中等生一起到优生家中合作学习、互补学习,及时解答疑难问题。鼓励学生自己出题,教室黑板可设立一块数学园地,每天小组长轮流更新一道习题,习题允许出自于课本但不得重复。
每一单元接近结束时要求每个同学利用课后均出一张考试卷,教师可筛选优秀的卷子经过适当加工作为单元考试卷。
  课后鼓励学生做教具。如学习几何三角形全等定理“sas”,就可让学生自己用硬纸片做两个三角形,其中一个三角形的对应角不是两条对应边的夹角,结果两个三角形不全等。上课时让学生带进课堂来分析三角形不全等的原因。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基本性质时布置学生自己用硬纸皮制作一个等腰三角形,把等腰三角形对折,体会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顶角上的角平分线互相重合。使学生在学做教具的同时在自主学习数学。课后可指导学生写小论文,如《我是这样进行自主学习的》,《课后先自主预习的好处》,《学习中如何发挥主动性》等,进行探究性学习。
第2个回答  2015-02-01
一、培养学生的主动阅读能力。

阅读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心智活动,它是将文字符号转化为语言信息的心理活动过程。而主动阅读能力是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心理综合体,它主要包括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它既指阅读的积极性,又指阅读的准确性、敏捷性,还指阅读的倾向性。一句话,主动阅读能力就是要具备良好的品质,为此,应注意从以下几点着手: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培养,在于使学生意识上产生学习的需要,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活动本身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为此,教师应从自身出发,切实提高自身的素质,把功夫下到艺术性的指导辅导上。比如在引课时像打灯谜给学生猜一样。教师巧妙、风趣、艺术地说出谜语,谜底由学生自己猜,学生为揭开这个谜底而急于阅读、认真阅读,从而达到使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的目的。

2、建立读书常规

自学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培育和约束,因此建立良好而且严格的常规管理,对培养学生的主动阅读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⑴强调读书必须做到“三到”,即:眼到、手到、脑到,具体地说就是看书时脑子要集中,重点的内容要做到圈、点、划、批、摘,必要时记到摘录本上。

⑵书要读两遍:学生在阅读时,要分粗读、精读。即对书本中的内容,先粗读一遍,对于重点部分和疑难部分做到细读和精读,特别是重要的概念、法则和公式,在通过反复地思考、深入地了解后,进行内容的概括和记忆。

3、适时地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

经过一个阶段地训练之后,在绝大部分学生已能读懂并正确理解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可适当地着手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从而提高阅读的敏捷性。

二、培养学生的自练自检能力

检查学习效果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步骤,而自练自检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一环。“自练自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在学生自练自检中遵循小步子、快节奏的原则。学生在自学完了一节的内容之后,产生想知道结果的强烈欲望。为此,教师应适时地给予正确答案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帮助学生能及时地发现错误并且改正。教师设计练习题时要充分体现小步子的原则,使学生解题准确无误,降低错误率。

2.建立错题笔录,对错题分析原因,逐渐培养自检能力。获取反馈信息之后,对错误的题目及时而准确地分析、订正,这是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培养解题技能的一种极其有效的方法。

三、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和灵活性、综合性

发展创新思维能力是自学能力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中学教学的任务是“打好扎实基础的同时,着重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和计算方法及证明方法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创造思维活动有两个显著标志,即思维的产物和过程都是新颖的,它在数学学习中,常常表现为用非一般的方法去解题。教师应充分掌握学生的独立思考精神,尽力引导学生探索问题并得出结论。通过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重视每一个概念、定理、性质或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不局限于某一习题及消极思维定势所束缚。
教师的指导还应全面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综合性。

思维的灵活性表现为随新的条件而迅速确定解题方向,而综合性则主要表现为智慧能力,思维传摄能力及辨证分析能力。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综合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不改变教学内容的同时,要注意由“复习性”练习到“研究性”练习再到“巩固性”练习。达到鼓励学生用不同方法,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思考问题,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自学能力还包括学生的促进自制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自觉探求能力等,它们在自学过程中相互配合地发挥作用,但阅读能力、自练自检能力及思维能力是关键。只要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的自学能力肯定有所提高,并迁移到其它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逐渐达到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素质。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5-02-01
兴趣来源之一:教法新颖多样.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方法的运用要使学生从中产生发
现的惊奇、自豪,满足求知欲的愉快和创造的欢乐等各种情感体验,而带着高涨的,激动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使教学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进入角色,采用引趣、设疑、悬念讨论等手段,使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兴趣来源之二:融情于教.“情其师,才能信其道.”一个身正学高的老师,常常是学生直接追随效法的对象.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加大师生的感情交流,满腔热忱地提高教学艺术,用自己的情和爱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才能激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来源之三:及时鼓励、多作表扬,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但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运用期望激励每一个学生,即使回答有误,也要对合理的成份加以肯定,并进一步启发和引导.让每一个学生受到鼓舞,体验成功的愉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