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老师也叫“赤脚老师”,是指由县乡聘请的老师。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基础教育全面铺开,师范毕业生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村对教师的庞大需求。因此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广大乡村活跃着一批本土的老师,他们基本上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要么是中考,高考的落榜生,要么是家境贫困的辍学在家的优秀学子,要么是本村识文断字的乡土秀才……
那个年代,农村知识分子奇缺,初中毕业都可以算是 比较高的学历了。他们的录用也基本不是通过考试,而是学校,乡镇领导考察,觉得文化水平合适就上岗,县乡发给聘任证。
民办老师为国家基础教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那时的农村学校,民办老师是主力军,一所学校往往只有一两个公办老师,其他的都是民办老师,他们在实践中摸索经验。我读小学的时候,教我的基本上都是民办老师,包括我妈,他们水平不高,但是责任心很强,管理学生很严格,所以很多民办老师教学成绩大多还是不错的。
那个时候,我们学校总共10个老师,除了我爸(担任校长)和另外一个担任教导主任的老师是公办的,其他都是民办老师,他们卷起裤腿下田,放下裤腿进课堂,一面种地,一面教书。因为民办老师比公办老师工资低了好多,种田才是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
那时候的乡村教育,是民办老师的天下,他们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了祖国基础教育的大旗。
转一批,清退一批,民办老师最终成为了历史随着师范毕业生的增多,民办老师在教育中的作用渐渐减小,国家采用转一批,清退一批的方式来解决民办老师的问题,很多民办老师通过考试,培训成为了有编制的公办老师。
还有一部分老师由于没有任用证,续用证(在一定时间以前担任民办老师的老师才有这两证)被清退,也有一些有任用证,续用证的老师由于屡次考试都不能过关,也被清退。民办老师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总结语:民办老师虽然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他们对国家基础教育的贡献不可磨灭,虽然他们当中也有不合格的,但是大多数还是敬业的,师德优秀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