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动物眼睛在黑夜里会发出各色的光,这是为什么呢?

如题所述

动物的眼睛晚上会发光,其实它们的眼睛本身并不发光,只能反射进入眼睛的月光、星光和其他微弱的光线。

但是,按照常识,在漆黑的夜晚照射到动物眼睛上的入射光的强度是很弱的,由此导致反射光的强度应该更弱。

而且有些动物的眼睛并非在夜晚一定会放光,只用当其需要用眼睛搜索目标时,其眼睛才会骤然闪射 å‡ºæ˜Žäº®çš„冷光。到了白天,在外界的入射光增强的状态下,动物的眼睛反而不再放光了。

有一种说法认为它们的眼球上有个非常特殊的晶点,能够先把夜晚中微弱的光聚集起来,然后反射出去,从而看清楚黑暗中的东西。这个晶点的形状可受眼部肌肉控制,从而根据外部光线强度的不同调整反光率。

看上去这很有道理,但是我对此仍有疑问。为什么反射光比入射光亮?如果说晶点可以积累光线再一起释放,那么狼眼光比周围环境亮上百倍,它们是否需要储备一整夜才能看上几分钟呢?显然不需要。况且,动物眼的结构应当是为了将光线(或者说电磁波)聚集到视网膜上,而不是将其反射出来,它与汽车前大灯的作用不同。所以这种说法仍不是最好的解释。

以下这一种观点是目前应该是最完善的。它的提出者认为动物的眼睛在夜晚放光,并非只是简单地反射了夜晚中极其微弱的可见光,而是反射了人眼看不见的红外线,并且在反射红外线时令其发生蓝移,变成了可见光。解释中用到了美国隐形战机所用的吸波涂层的基本工作原理,即光电效应阈值可变原理。

众所周知,看上去好像一片黑暗的夜晚。其实充满着人眼看不见的红外线。但是,红外线即使被物体反射,一般也不会变成可见光,除非被反射的红外线发生蓝移。

在通常情况下,动物眼睛内的液晶膜分子是处于基态,无论其怎样排列,受到红外线照射的动物眼睛内的液晶膜是不会产生蓝移反射的。因此,动物的眼睛在白天和夜晚一般是不会放光的。


所以,动物眼睛在晚上显出了各种耀眼的颜色,是有科学依据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02
动物的眼球后面的视网膜上有一个类似反光板一样的物质,能把收集到的光能反射出来
第2个回答  2019-09-02
因为每种动物眼睛的结构都是不一样的
第3个回答  2019-09-02
很多动物眼睛在黑夜里会发出各色的光因为有一个类似反光板一样的物质
第4个回答  2019-09-02
因为有着很强的夜视能力,所以会反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