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过了60岁就不能工作了,他们靠什么养老,专家给出三点建议

如题所述

专家给出三点建议:交社保,国家对子女展开孝道教育,拉动城乡平衡。

第一点建议就是交社保。

在我们中国还有大部分的父母为了子女那是掏心掏肺的付出,大多数的老人,辛苦奋斗了一辈子,把自己所有的积蓄都给了子女,根本就没有考虑过自己养老的问题。

专家就建议千万不要再这样做了,人有的时候,一定要自私一些,要多为自己着想一些,一定要趁着自己还年轻的时候,还能赚钱的时候,自己以灵活就业的方式给自己缴纳一份社保,这样等老了的时候,就可以领一笔养老钱,养老就不用在发愁了。

第二点建议就是国家对子女展开孝道教育。

国家要经常给年轻的子女开展孝道教育,通过孝道教育让他们承担起养儿防老的责任,争取让年轻人能够常回家看看父母。如果不能常回家看看父母,也要经常给他们打打电话,问候一下,给他们心灵上的慰藉。

对于父母来说,他们想要的很简单,并不是你时刻陪伴在他们身边,而是一个简短的电话,一句简单的问候。所以建议大家,没事的时候经常给父母打打电话,关心关心他们。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时候再来后悔,到那时候为时已晚。

第三点建议就是要拉动城乡平衡。

我们都知道在城市,老年人退休以后,每个月都有一笔不菲的退休金,而农村的老百姓,他们每个月只有很少的养老保险金。所以就有专家建议,将城市退休老人的工资比较高的那一部分,他们的工资的零头抹去,分配给农民,以此来平衡农民的收入。

国内养老难题

发展中的中国养老体系面临严峻考验。社保基金增值保值任重道远。我国现在虽然还处于劳动力黄金时期,但60岁以上人口超过14%,65岁以上人口超过10%,按照国际社会标准,我国显然已经跨进了老龄化社会的门槛。

养老不单是指开设养老院、敬老院这种机构提供具体看护服务,更重要的是建立一种养老机制,给老人提供一套生活方案。尽管一些基本护理岗位不一定要有太高的学位,了解基本的医疗、护理常识即可,很多保姆学校、家政人员服务站就可以承担对他们的培训任务。

但当下老年人除了在生活方面的基本需求,精神方面对于娱乐、出游等方面的需求,需要有人做专业、系统的规划。应该在高校中设立“专门针对养老产业的硕士学位”。

让那些本科本身有医学、心理学专业知识的学生深造涉猎养老产业。并且该产业应该“市场化”,可以试着由企业和机构联合高校来培养,既能解决就业问题,还能为市场提供人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