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省略谓语

如题所述

1. 文言文省略谓语 《河中石兽》

文言文中之的意思 之 ⑴他,她,它(们)。

例: ①人皆吊之。(之:他,指上文善术者) ②以刀劈狼首,数刀毙之。

(之:它,指狼。) ③ 然之。

(之:它,指上文李 的话。) ④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

(本义项指后一个“之”:她,指燕后。) ⑤彼竭我盈,故克之。

(之:他们,指齐军。) ⑥我见相如,必辱之。

(之:他,指相如。) ⑦以杜君言泛讯之。

(之:他们,旨狱中囚犯。) ⑧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

(之:它,指上文府吏的话。) ⑨遽扑之,入石穴中。

(之:它,指蟋蟀。) ⑩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本义项指后一个“之”它指兵器。) ⑵的。

例: ①近塞之人,死者十九。(《塞翁失马》)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③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④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⑶往,到。

去。例: ①如欲之南海,何如?(《为学》) ②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

(本义项指前一个“之”。) ③诸将请所之。

④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本义项指前一个“之”?) ⑤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⑥于是弃其家走之关中。 ⑦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王见之,曰:“牛何之?”(本义项指后一个之“之”。) ⑷这,此。

例: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本义项指后一个“之”。) ②其上以构脂、腊和氏灰之类昌之。

(本义项指前一个之。) ③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④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⑤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⑥郯子之,其贤不及孔子。 ⑦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为之谋。

(本义项指中间一个。) ⑸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例: ①何陋之有? ②宋何罪之有? ③句读之不知。 ④何功之有哉? ⑤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本义项指后一个之。)

⑹我。例: ①君将哀而生之乎?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③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④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 ⑤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 ⑥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之以为戮:以之为戮。之:指我们。)

⑺调整音节,无实义。例: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本义项指后一个之。) ⑻用在主谓结构中,表示了消句子独立性。

例: 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②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③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⑼作定语后置的标志。

例: ①云之崔嵬。 ②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沿河求之,代石兽一老河兵⑥闻之,代讲学家的话。

当求之于上流,代“失石”。其反激之力,然则天下之事,至石之半——结构助词,的。

求之下流,求之地中,都是代词,代石。

2. 文言文 省略句多少种类型

省略句式是文言文的特殊句式之一。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主语省略省略主语有承接前面的主语省略,有呼应下文省略;在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主语。例如:①旦日,客从外来,(我)与(客)坐谈。(((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第二天,有位客人从外边来,(邹忌)跟(他)坐着聊天;

二、谓语省略谓语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是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例如:①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左转·曹判论战》)译文:第一次击鼓振作了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士气就衰竭了;

三、省略宾语。(1)有动词宾语的省略。例如:

尉剑挺,广起,夺( )而杀尉。(司马迁《陈涉世家》)

每字为一印,火烧( )令( )坚。(沈括《活板》)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 )斗卮酒。(司马迁《鸿门宴》)

(2)有介词宾语的省略。例如:

竖子不足与( )谋。(同上)

四、省略介词。文言中介词“于”也常常省略。例如:

今以钟磬置( )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苏轼《石钟山记》)

激昂( )大义,蹈死不顾(张博《五人墓碑记》)

3. 文言文中谓语是什么,句式有什么特点,最好详细一点

一、文言文中:主语是语言动作的发起人、谓语表示主语动作状态的词,宾语是主语动作的承受者。

如:【主谓宾式句子】:予(主语)独爱(谓语)莲(宾语)之出淤泥而不染。可以作谓语的词:动词,形容词,或者其他实词.。

动词和形容词是充当谓语的主要词。例如:1,我爱学校.(动); 2,中国好;(形); 名词可作谓语, 例如:1,今天星期二,(名}; 2,我28岁,(名) 数量词可作谓语: 例如: 白菜100斤, 是(判断词)常用在代词或名词的前边,后边的代词或名词构成"合成谓语", 例如:这是白菜,(是白菜),与名词合成谓语 新来的工人就是他(就是他),与代词合成谓语。

二、古代汉语中常见的几种特殊句式主要有:判断句式、被动句式、倒装句式、省略句式、疑问句式、否定句式等。一、判断句式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1、“。

者,。

也。”

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如:“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了涉世家》)2、“。

,。

也。”

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资治通鉴》)3、“。

者,。

”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

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4、“。

者也。”

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

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齐策》) 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还有,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

二、被动句式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在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1、动词后用介词“于”表被动,“于”起介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作用。如:“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史记.屈原列传》)这里“惑”、“欺”的动作是由“于”后的“郑袖”、“张仪”发出来的。2、有时也在介词“于”或动词前加“受”,形成“受。

于。

的形式表被动。如:“吾不能举金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

(《资治通鉴》)3、用“见”、“于”,“见。

于。

”表被动。

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同上)“暴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下》)4、“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

(《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丰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那为此种用法。用“为”,“为。

所。

..。”表被动。

如:“(巨)偏在远郡, 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5、用“被”表被动。

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无标志的被动句,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

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

三、倒装句式(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等形式。)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王—谓—宾”“定(状)—中心词”,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

主要有以下几种倒装形式:1、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实际上是“汝之不惠甚矣!”2、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

4. 高中语文文言文主语省略句有哪些

一)主语省略

古汉语第三人称代词“之”不能作主语,当需要第三人称作主语时,或重复前句名词,或干脆省略,所以古汉语中主语省略就比较多.

1、承前省.如:

疾在腠里,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是承前主省主.译为:病发生在皮肤,是汤熨所能治好的;(病)发生在肌肉;用针砭就能治好;(病)发生在肠胃,可以用火剂汤药来治疗.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是承前宾省主.译为:永州的野外出产怪蛇,(蛇)身黑色的底子上有着白色的花纹.

2、蒙后省.如: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蒙后主省主.译为:(您)估计我到了咱们军营中,您再进去.

3、对话省.如:

蔺相如固止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廉颇蔺相如列传》)由于是对话环境,对话的主语都省略了,甚至连对话内容里的主语也省略了.译为:蔺相如坚决制止住他们,(蔺相如)说:“你们比一下廉将军和秦王,谁厉害?”(舍人们)说:“(廉将军)不如秦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