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金融忽然开放?

1997年12月13日金融服务贸易协议于1999年3月1日起生效

第1个回答  2020-05-05
中国的金融忽然开放,是因为这场婚姻的原因,中国的经济还需要继续发展,依靠着世界人民的力量来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产品还要远销于其他国家,从其他国家换取更多的资源,为未来的战争做好一切充分准备,并且能够获得全世界的资源支持,从而对抗美帝国主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5-05
本文摘自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出版的《中国金融四十人看四十年》一书,转载请注明出处。

金融如何开放?

中国40年改革的经验与教训

文 | 黄益平

从百废待兴的中国金融业说起

1978年12月18—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决定将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从而开始了改变国家、民族命运的改革开放政策。不过在改革开放的初期,领导人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改革蓝图,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当时的金融体系不但与世隔绝,而且只有一家金融机构即中国人民银行,占到全国金融资产的93%。当时实行计划经济,企业之间的资金调配都是由政府计划委员会决定,再加上老百姓也没有多少储蓄,金融中介发挥不了什么作用。

但中国的金融体系并非一直都是如此。大概在100年前,中国的金融体系不但很发达,同时也很开放。在国际金融中心上海,市面上一度有100多个国家的货币同时在流通。当时实行银本位制,跨境资本流动完全自由,当局并不直接控制货币的数量和价格。不过在20世纪30—40年代,因为受到大萧条和连年战争的冲击,金融体系基本崩溃了。从1952年开始,金融机构都被国有化了。从1956年开始,在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中,金融机构几乎都被取消了。

1978年末的中国金融业确实是百废待兴,不过在改革初期,政府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重建国内的金融体系,包括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资本市场。虽然日本输出入银行早在1979年就在中国建立了代表处,但在很长时期内对外开放并非中国金融政策的重头戏。政府第一次开始集中关注金融开放问题应该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主要采取了两大举措:一是1994年初汇率双轨并轨并从此开始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系;二是1993年实施“以市场换技术”的外国直接投资政策。

当然,这两个政策也并非横空出世,它们都是有前序故事的。汇率的调整大概始于1980年,当时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为1.5∶1,严重高估。为了鼓励出口,政府设立了内部结算价,从而开始了官方、市场两个汇率持续贬值的过程,直到1994年初合并到8.7∶1。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则源于1980年建立的深圳经济特区,只不过经济特区吸引外资来投资,主要是为出口,其目标市场还是在国外。而“以市场换技术”政策则是把国内市场让出去,同时把资金和技术引进来。单纯从吸引外资的角度看,这个政策是十分成功的,在随后的20年间
第3个回答  2020-05-05
国内金融很多东西不是能不能做会不会做的问题,而是有没有意识去做和到不到做的时间做的问题。衍生品的发行是需要大量“基建”的,包括标的资产市场的完成度,监管,法规,会计准则,意识到底层需求。
事实上,中国对金融市场的开放一度是较为谨慎的。在人民币国际化领域,金融市场的开放源自国际社会使用人民币进行直接投资的需求,而金融手段也只是辅助手段。核心原因在于中国的金融市场并不完善,一旦开放,将给中国的金融体系带来巨大的挑战。
中国的金融机构迟早要走出国门参与全球竞争,既然这场仗早晚要打,不如先把敌人拉进来,主场作战练练手,攒攒经验,就算打输了也不至于挂掉。
第4个回答  2020-05-05
中国金融忽然开放:这个事情要说当年中国要求加入WTO开始。当时的美国人就要求中国的金融要开放。中国没有答应。这个事情一度要闹僵,最后的解决方案就是不断延迟。在开放与不开放之间。美国的资本家要求中国开放金融市场,难道会是为了中国的金融发展和稳定么?本质只是为了给华尔街创造机会而已。
美国等国,长期以来以金融开放带来的好处云云要求其他国家开放金融市场。本质都是一样,就是为了钱,为了收割。
韩国,东亚的几个小国,当年98年,08年遇到金融危机,也不得不低头向美国求援,美国的要求也包括了金融开放。金融开放之后韩国的利益很受损失,但是韩国人也只能忍了。明明金融危机就是金融太开放,没法管控金融造成的。但是美国救韩国的条件还是要继续金融开放
作者:伯光君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8077584/answer/98732375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5个回答  2020-05-05
中国的发展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候,另外实力也允许中国的金融可以开放了。中国金融不是突然开放,而是长期发展成熟阶段的标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