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蒙古草原上的王爷们,集体反对之下,忽必烈为何还能当大汗?

在王爷们的集体反对之下,忽必烈采取了什么措施成功成为了大汗?

对于忽必烈,很多人都听过他的名字,也知道他是蒙古的大汗,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他其实当上大汗的过程并不是很顺利,曾经遭到过很多人的反对,但是他最终又当上了大汗,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首先,他在率军南下的时候,就有了汉化的倾向,当时是蒙古的大汗派和b列去攻打其他小国,等到忽必烈率军马过去以后,发现那里的衣着服饰和住的地方都和他们蒙古不一样,于是他开始有一点点动摇,穿了汉人的衣服,住了汉人的场所,在这个地区的汉人只认识忽必烈,并不认识什么蒙古大汗,忽必烈的名声就在这个时候打出去了。

其次是因为忽必烈掌握着兵权,忽必烈是蒙古军队中的一员大将,每次有战争发生的时候,蒙古大汗都会配他出征,经常朝南战斗完以后又赶紧去了北方,中间没有一刻喘息的机会,可结婚必列的重要性。他掌握的军队骁勇善战,所以在战斗力量上货币量的军队远远高于其他人带领的军队。

最后主要是因为忽必烈的出手速度比较快,他一看形势不妙,就快速拉拢了其他地区的国王,他与其他地区的国王商量,如果你拥护我为蒙古大汗,那么我将给你多少的金银财宝,多少的利益,并且如果你的国家以后遇到了战争,我也会出手相救,就是这样一系列的手段下来,他先一步当上了蒙古大汗,当时也没有什么通讯工具,周围的百姓都以为忽必烈已经是大汗了,所以别人再做什么也无济于事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6

这是因为忽必烈早就想到了这种情况,提前就做好了谋划,再加上他一直有提高警惕,其三就是他夺位的速度非常快,给那些反对他的人来不及反应。

忽必烈之所以最后可以成功当到大汉,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他提前谋划的好,当时蒙哥上台让他去攻打大理的时候,他就已经在计划了。他为了得到南方那边的认可,他在攻打大理的时候,特意不用蒙古人屠城的习惯,还专门写了牌子禁止他们屠杀老百姓,让全城的士兵去宣传,当时大理王一直不服气,顽固的抵抗,忽必烈也没有因此而为难他,最后还让他去当大理的王,这让他亲善的名声得到了很好的宣扬。

再到后来忽必烈也一直广泛的吸纳人才,尤其把汉人的知识分子收为己用,一时间他的王府可以说是人才济济,远远超过了蒙哥的其他人才,这为他最后夺得大汉提供了强大的智囊。

再加上忽必烈一直都有训练军队囤积粮钱,按照规定忽必烈所收的粮钱,大部分是要上交的,但是他悄悄的瞒报了军粮。

第二就是,忽必烈非常的警惕,蒙古人打仗都有把家属带在身边的习惯,而家属通常都会组成一支队伍,当时忽必烈攻打南宋的时候,没有把妻子带在身边。而是让她留在王府观察敌人的一举一动,也正是因为他妻子的留守,蒙哥去世之后,忽必烈还准备进攻南宋。但是妻子给他来信说,大鱼已经死了,小鱼都在蠢蠢欲动,干什么还要留在南方,忽必烈接收到这封信之后立即和南宋签订了条约,回到北方开始进行夺位的行动。

再加上他一回到王府,趁阿里不哥不注意的时候就开始准备武力,直接开始进行选举,把自己推举为大汉。抢先了其他人一步,再加上他又有军队,又有粮草,还拥有一群人才,在民间也拥有威望,所以说最后夺得了大汉的位置。

第2个回答  2020-09-16

忽必烈是草原上的一只雄鹰,早晚会展翅翱翔。在忽必烈崭露头角的时候,蒙古草原上的王爷们集体反对,忽必烈还能当上大汗,肯定有他的过人之处。忽必烈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物,他很注重汉族文化,这引起贵族王爷们的不满,认为他忘本,而且认为按顺序不应该轮到忽必烈做大汗,不过忽必烈在多方精心准备后。靠着自己的实力做上了大汗。

在忽必烈统辖漠南的时候,不但精心治理,为人宽厚,而且大量吸收有才能的人,能够善待优秀的人,这样忽必烈的人才储备越来越多。然后,忽必烈大量储存粮食和钱财,经过悄悄的准备,已经积攒了足够多的钱粮。人才和粮草钱财都准备好了,这是他夺取大汗之位的重要一环。

在忽必烈在外奔波的时候,时刻留心王爷府的一举一动,当蒙哥去世后,作为内应的忽必烈的妻子立刻传消息给忽必烈,收到信息的忽必烈立刻返回,做好夺取大汗的各项准备。信息抓得很好,这也是足智多谋的忽必烈取得成功的一个原因。

在忽必烈回到王府以后,面对着阿里不哥的觊觎王位,忽必烈采取了先下手为强的策略。自己组织人选举,选举自己为草原上的大汗,兵强马壮,又有威望,忽必烈的大汗之位势在必得。面对着阿里不哥的挑衅,也根本撼动不了忽必烈的大汗之位。忽必烈作为勇猛机智的草原之鹰,成为大汗也是必然。

第3个回答  2019-07-18
反对只是表面现象,更多的是让忽必烈对他们好些,在他们心底里还是同意和支持的。
第4个回答  2019-07-17
并不是真正的反对。只是当时的情况有一些不同意而已。事实上他们对于他当大汗还是很支持的。不然的话,也没有未来的良好发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