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形色色的天然油气库怎么形成的?

如题所述

集中储油的地方叫做“储油构造”,它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有油气居住的空间,叫“储集层”;二是覆盖在储集层上面的即不透油、不透水、不透气的岩石层,叫“盖层”,它就像一层“天然大被子”,有效地防止了油气的继续外流;三是油气藏四周的封堵条件(图15)。

图15 生、储、盖层配位关系

由于沉积环境不同及后来受到的构造运动影响的不同,使得地下能够储存油气的各个天然仓库从内部结构到外部形态都不相同。再加上形成油气的原始母质不同,油气生成后的运移、保存条件不同,在各个天然油气库中储存的油气的性质也不完全相同。所以,世界各地的油气藏都是各自不相同的。

能够储存油气的地下仓库叫做“圈闭”,地质学家根据圈闭形成的原因,把油气藏分为了以下几大类。

构造油气藏 构造运动使具有渗透能力的地层发生了褶皱、断裂等形变,从而形成了圈闭条件的油气藏。这种圈闭易于发现,它的研究历史最长,是目前已发现的油气藏中的主要类型。世界上许多油气藏就属于这一类。如背斜油气藏,它是由于构造运动使储油层、盖层和底层向上隆起,形成了圈闭油气的条件。这种油气藏是所有各种油气藏中最常见的,因而也最有代表性,也是油气勘探中首选的目标(图16)。

图16 背斜油气藏

典型的背斜油气藏像一个倒扣着的大锅。这个“锅”的表壳就是盖层,向下的面是底层。盖层和底层阻止了油气向垂直于储油层的方向运移。隆起则在储层中形成了一个液流停滞区,既有利于油、气、水在内部发生重力分异和聚集,也使聚集起来的油气可以在其中保存。充满在储层中的水从下面将油、气托住,封存在隆起的储集层中。

还有一种构造油气藏是断层油气藏,它是地壳发生褶皱或伸张运动时,地层的某一部分受力过大发生断裂,地层断裂以后,裂开的部分如果发生相对错动,就形成断层。断裂的部分之间如果未被不渗透的物质充填、堵死,就可以成为油、气运移的通道。如果被封死了,断层就可以形成一个遮挡面。在适当的条件下,这种遮挡面与盖层、底层相结合,就可以形成断层圈闭油气藏(图17)。

图17 断层圈闭油气藏

属于构造圈闭的油气藏种类最多,以上只是两个较为典型的例子。

地层油气藏 主要由经过沉积间断以后就沉积的不渗透地层作为遮挡面而形成的油气藏。这类油气藏的圈闭条件实际上是由沉积成岩作用和构造运动相结合形成的。

在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年之间若没有岩石沉积的现象,叫做沉积间断。沉积间断之后又发生了新的沉积,这种新旧地层之间的接触面叫“不整合面”(图18)。不整合面的作用与断层的作用十分相似,既有助于油气的运移,又有助于起到遮挡作用,形成地层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属于比较复杂的油气藏。

图18 不整合现象1—平行不整合;2—角度不整合

岩性油气藏 这是由于储集层本身和岩石性质或物理性质变化而造成的储油气圈闭。在同一时代的海洋或湖泊中的沉积物质可能会大不相同,在深水处形成的是泥岩,在浅水处则可能是砂岩甚至砾岩;或者是同一种岩层,因为沉积环境不完全相同,而造成物理性质不同。比如都是砂岩,而且同处一层,但可能有的地方渗透性较好而有些地方渗透性又较差。这种现象叫做“岩性变化”或“相变”。在储油层中,岩石物理性质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形成圈团油气的条件。常见的有岩性尖灭油气藏、透镜状油气藏,等等(图19)。现代化的高精度地震勘探可以识别这类油气藏。

图19 岩性尖灭油藏

古潜山式油气藏 在古代突显于地表的高大山体,经历千万年的风吹雨淋,产生了数不清的缝缝洞洞,后来地壳下沉,它们又被深埋于地下,如果附近有适当的生油岩,它们就像是一块块吸收油气的“大海绵”,形成古潜山式油气藏。我国的渤海湾地区和任丘油田就有许多这类油气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