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的读音

如题所述

彻(拼音:chè)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

此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古字形从鬲从又(或从丑),字形之义是指吃过饭后将食具撤除。本义当为撤去、撤除,引申指穿、透。又引申指通达。又引申指治理。后引申指毁坏。

1、文字溯源

会意字。罗振玉《增订殷虚书契考释》据图1的甲骨文字形释为“彻”:“此从鬲从又,象手象鬲之形,盖食毕而彻去之。许书之彻从支,殆从又之讹矣。卒食之彻乃本义。训通者,借义也。”。

甲骨文(图1、2)左边为“鬲(lì)”,为古时盛食物的器具。右边像人的手(又,或作丑)。从鬲从手会意,本义为吃完了饭,把食具撤去,收拾干净。

金文作图3或作图4,鬲下加火,增强表意性。战国时,又字改为攴(属于形义皆近偏旁的互用),后来从攴成为主流写法。有的文字在左边加了意为小步走的“彳(chì)”字(图9),并改“鬲”为“育”;“育”从肉,也表示食物。饭后撤食时要小步走,这是古代的一种礼仪。

加“彳”字就使“卒食之彻”的本义更为彰显。篆文沿用这一形体写作图12。《说文解字》另收一从彳、从攴、从鬲的古文(图6)。从鬲的古文应当就是甲、金文的遗留字形。汉代隶书沿袭小篆作图13、图14,现简化为彻。

2、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三】【攴部】丑列切(chè)

通也。从彳从攴从育。

𢖉,古文彻。 [9]

说文解字注

通也。

段注:《孟子》曰:彻者,彻也。郑注《论语》曰:彻,通也。为天下通法也。按《诗》彻彼桑土,传曰裂也。彻我墙屋,曰毁也。天命不彻,曰道也。彻我疆土,曰治也。各随文解之,而通字可以隐栝。古有彻无辙。

从彳,从攴,从育。

段注:盖合三字会意。攵之,而养育之,而行之,则无不通矣。《毛传》所谓治也。丑列切。十五部。

一曰相臣。

段注:疑有譌。铉本无此四字。

𢖉,古文彻。

段注:中从鬲。 [10] 

广韵

直列切,入薛定(zhé)

彻,通也。明也。道也。达也。又丑列切。

丑列切,入薛透 ‖彻声月2部(chè)

彻,通也。 [11]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10-18

彻的读音:chè

拓展知识:

彻(拼音:chè)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

此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古字形从鬲从又(或从丑),字形之义是指吃过饭后将食具撤除。本义当为撤去、撤除(以手撤离鬲。或说为布列,相反相成),此义后用“撤”字。引申指穿、透。又引申指通达。又引申指治理。后引申指毁坏。

彻的笔顺:

撇丿撇丿竖丨横一竖提𠄌横折钩𠃌撇丿

详细释义:

一.作动词

1.〈文言〉撤除;撤去。

例:《诗经·小雅·楚茨》:“诸宰君妇,废彻不迟。”

2.〈文言〉拆毁;拆下。

例:《诗经·小雅·十月之交》:“彻我墙屋,田卒污莱。”

3.〈文言〉剥;取。

例:《诗经·豳风·鸱鸮》:“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4.通达;贯通。

例:《墨子·备穴》:“为铁钩钜长四尺者,财自足,穴彻,以钩客穴者。”

5.透;渗透。

例:柳宗元《小石潭记》:“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6.〈文言〉达,到。

例:《国语·鲁语上》:“既其葬也,焚,烟彻于上。”

7.〈文言〉治;治理。

例:《诗经·大雅·江汉》:“式辟四方,彻我疆土。”

8.〈文言〉明;显明。

例:葛洪《抱朴子·至理》:“反听而后所闻彻,内视而后见无朕。”

9.〈文言〉列;排列。

例:《方言》第三:“班、彻,列也。北燕曰班,东齐曰彻。”

10.〈文言〉尽,完。

例:杜甫《江畔独步寻花》诗之一:“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11.〈文言〉遵循。

例:《诗经·小雅·十月之交》:“天命不彻,我不敢效我友自逸。”

12.〈文言〉到底,彻底。

例:《儿女英雄传》第十回:“自己也算‘救人救彻,救火救灭’,不枉费这番心力。”

二.作名词

1.〈文言〉车轮碾压出的痕迹,后作“辙”。

例:《老子》:“善行,无彻迹。”按,通行本《老子》作“辙”

2.周代的田税制度。

例:《孟子·滕文公上》:“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

3.(chè)姓氏用字。

三.作形容词

1.〈文言〉紧密的样子。

例:《释名·释宫室》:“栅,迹也。以木作之,上平迹然也。又谓之彻。彻,紧也,诜诜然紧也。”

2.〈文言〉同“澈”。清澄。

例:《宋书·乐志二》:“彻宇丽干光。”按,《南齐书·乐志》作“澈”。

第2个回答  2023-10-19

彻的读音:chè

彻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古字形从鬲从又(或从丑),字形之义是指吃过饭后将食具撤除。本义当为撤去、撤除(以手撤离鬲。或说为布列,相反相成),此义后用“撤”字。引申指穿、透。又引申指通达。又引申指治理。后引申指毁坏。

彻的笔顺:撇丿撇丿竖丨横一竖提𠄌横折钩𠃌撇丿

详细释义:

一.作动词

1.〈文言〉撤除;撤去。例:《诗经·小雅·楚茨》:“诸宰君妇,废彻不迟。”

2.〈文言〉拆毁;拆下。例:《诗经·小雅·十月之交》:“彻我墙屋,田卒污莱。”

3.〈文言〉剥;取。例:《诗经·豳风·鸱鸮》:“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4.通达;贯通。例:《墨子·备穴》:“为铁钩钜长四尺者,财自足,穴彻,以钩客穴者。”

5.透;渗透。例:柳宗元《小石潭记》:“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6.〈文言〉达,到。例:《国语·鲁语上》:“既其葬也,焚,烟彻于上。”

7.〈文言〉治;治理。例:《诗经·大雅·江汉》:“式辟四方,彻我疆土。”

8.〈文言〉明;显明。例:葛洪《抱朴子·至理》:“反听而后所闻彻,内视而后见无朕。”

9.〈文言〉列;排列。例:《方言》第三:“班、彻,列也。北燕曰班,东齐曰彻。”

10.〈文言〉尽,完。例:杜甫《江畔独步寻花》诗之一:“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11.〈文言〉遵循。例:《诗经·小雅·十月之交》:“天命不彻,我不敢效我友自逸。”

12.〈文言〉到底,彻底。例:《儿女英雄传》第十回:“自己也算‘救人救彻,救火救灭’,不枉费这番心力。”

二.作名词

1.〈文言〉车轮碾压出的痕迹,后作“辙”。例:《老子》:“善行,无彻迹。”按,通行本《老子》作“辙”

2.周代的田税制度。例:《孟子·滕文公上》:“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

3.(chè)姓氏用字。

三.作形容词

1.〈文言〉紧密的样子。例:《释名·释宫室》:“栅,迹也。以木作之,上平迹然也。又谓之彻。彻,紧也,诜诜然紧也。”

2.〈文言〉同“澈”。清澄。例:《宋书·乐志二》:“彻宇丽干光。”按,《南齐书·乐志》作“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