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钱学森之问基本介绍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15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探望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老提出了一个深思的问题:“回顾过去,我国培养的学生在学术成就上与民国时期的大师相比,似乎有所欠缺。”钱学森认为,中国发展滞后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于缺乏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大学,缺乏独特且卓越的教育模式,未能培养出真正的杰出人才。这个问题,被称为“钱学森之问”。

自2000年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以来,大部分获奖者都是在1951年前毕业的,这似乎反映出教育系统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的不足。温总理曾试图通过咨询国内知名大学校长和教育专家来解决这一问题,他们提出的建议集中在教师素质、基础与高等教育的衔接、以及大学规模和质量的提升等方面。然而,这些答案并未完全满足钱学森和总理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期待。

“钱学森之问”的核心在于探讨如何在发展中国家挖掘并发挥创造性人才的价值,即如何从注重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模式转变为培养创新和发明型人才。这涉及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估体系、培养德才兼备的教育环境、以及鼓励创业精神和科技创新。比如,缺乏像诺贝尔奖那样的企业家和科学研究基金会,反映出学术道德和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的重要性。教育应以人为本,注重品学兼优,而非仅仅追求知识和技能的积累,否则难以培养出具备道德责任感和专业技能的全面人才,包括企业家和商业人才。

钱学森及其团队对中国系统的科学发展贡献显著,如邓聚龙的灰色系统理论和曾邦哲的系统遗传学等,这些成就表明中国在自主创新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然而,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石,依然面临着诸如应试教育、学术腐败和学术不端等问题。教育改革的缓慢和行政化、功利化倾向,可能阻碍了培养像钱学森那样的科学巨匠的可能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