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统一六国一共花了多少年?

如题所述

秦始皇统一六国一共花了九年,前230年至前221年 。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铲除了丞相吕不韦和长信侯嫪毐集团,开始亲政。秦王政在李斯、尉缭等人的协助下制定了“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的策略。具体的措施是:笼络燕齐,稳住魏楚,消灭韩赵;远交近攻,逐个击破。

从公元前230年攻打韩国到前221年灭齐国结束,共计10年的时间,先后按顺序消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中国自春秋以来长达500多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主中央集权国家,即秦朝。秦朝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扩展资料:

秦国前后用了十年时间就完成了中国的统一,从此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

秦的统一使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秦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为中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这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长期以来,中国社会以高度发展的经济和文化,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而且能有效地抵抗外来侵略,保持国家的独立,这与秦统一的开创之功,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06
秦王嬴政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十年间灭掉六国,建立秦朝。

所以秦始皇统一六国是在公元前2世纪。

秦灭六国之战又称为秦灭六国、秦朝统一之战、秦朝统一六国、秦朝统一中国、统一六国,指中国战国末期七大诸侯国之一的秦国进行消灭山东六国、完成中国统一的战争。

前238年秦王政铲除了丞相吕不韦和长信侯嫪毐集团,开始亲政。秦王政在李斯、尉缭等人的协助下制定了“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的策略。具体的措施是:笼络燕齐,稳住魏楚,消灭韩赵;远交近攻,逐个击破。

从前230年攻打韩国到前221年灭齐国结束,共计10年的时间,先后按顺消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中国自春秋以来长达500多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主中央集权国家,即秦朝。

过程:

并韩灭赵

秦在发动攻赵之前,即依李斯、尉缭之谋,以间谍挑拨活动,挑起燕赵两国之间的战争,待燕赵战起,秦国即借口援燕抗赵,开始对赵进攻。秦军从西面、西北面、南面三路攻赵,但把进攻的重点指向赵国南部,以陷赵军两面作战、腹背受敌的困境。秦始皇十一年冬,燕赵两国正在酣战之际,秦派王翦率军进攻太行山之战略要地阏与,使这个早为秦国垂涎的战略要地一举被秦拔除,从而打开了从西面进攻邯郸的通道。秦杨瑞和军进攻韩阳(阏与之北),也顺利攻克,这样邯郸的西北方向即失去了屏障。秦桓龁军从南阳出发,攻占邺邑所属之安阳。至此,秦军已推进到邯郸之南,仅与赵都邯郸相隔一条漳水和少数城邑。各路秦军虽有30万之众,但由于受到赵20万大军的顽强抗击,在攻占上述地区后,即被阻于现地。后来,经过连续作战,秦始皇将原来由南北3支攻赵部队,编为1个独立作战单位,由桓龁统率。

始皇帝十三年(公元前234年)这个新编部队,再度向赵南部进攻。桓龁避开正面渡河,改由漳河下游渡河迂回赵扈辄军的侧后,攻击邯郸东南的平阳。两军于平阳展开交战,赵军被击破,被斩10万人,赵将扈辄阵亡。赵王启用北部边疆名将李牧为统帅。李牧军曾歼灭匈奴入侵军10万之众,威震边疆,战斗力最强。李牧率军回赵,立即同秦桓龁军交战于宜安肥下地区,给秦军几乎全军覆灭的沉重打击,只有统帅桓龁带领少数护卫突围逃走。韩国在七国中为最小,而所处地位却最重要。它扼制秦由函谷关东进之道路,秦要并灭六国,必须首先灭韩,因而形成了秦韩两国间的连续战争,经过秦国的多次打击,韩的土地日渐缩小,韩于是向秦表示愿为藩属。秦始皇十七年,韩王安九年(公元前230年),秦为彻底灭韩,派内史腾率兵再度对韩进攻,韩无力抵抗,内史腾指挥秦军攻克韩都,俘虏韩王安,把所得韩地改建为颍川郡。 这样,韩成为当时六国最先被灭亡之国。

秦始皇十五年,赵王迁四年(公元前232年),秦又出动南北两路大军对赵进攻。

赵军统帅李牧决定先集中兵力,打击北面来犯的秦军,取胜后,再攻击南面的秦军。李牧指挥的赵军机动灵活,风驰电掣,先给进攻番吾的秦军以沉重打击,跟踪追击,驱逐秦军退出赵境,立即回师南进,声势所及,锐不可当,漳河沿岸秦军闻讯,不战而走,上党等地秦军也纷纷撤退,不敢应战,秦军第3次大举进攻失败。赵军虽然在李牧统率指挥下,一再战胜,可是兵力损失后难以补充,单凭现有兵力无法对秦持久作战,必须立即寻求外援。而这时楚、魏业已削弱,燕、赵关系欠佳,只有联齐,争取齐国人力物力的支持,才能与秦相抗衡。秦也察觉赵的这一企图,立即派遣一批策士到齐进行游说活动,极力破坏齐、赵的联合,孤立了赵。秦则不失良机,接着发动又一次大规模的进攻。

秦始皇十七年,赵王迁六年(公元前230年),赵发生特大旱灾,秦就于次年再度发动对赵大举进攻。秦军派出南北两路大军并抽调一些少数部族兵参加作战,赵军则在大将军李牧、副将司马尚指挥下,继续对秦军作战。秦军虽经苦战,但胜负未分。秦王和他的谋臣认为秦两次伐赵均被李牧所阻,都深感在军事上无法取胜,遂改用反间计,不惜重金收买赵国内奸赵王宠臣郭开在赵王面前造谣诬蔑李牧、司马尚企图谋反。赵王竟不加分析即轻率罢免了李牧、司马尚,改任赵葱、颜聚为赵军统帅,并错误地将名将李牧杀害。

赵王迁由于中了秦之反间计,为秦灭赵铺平了道路。赵葱不是王翦的对手,很快被秦军击败,赵葱被杀,颜聚收拾残兵退回邯郸勒兵固守。内奸郭开被秦收买,甘心为秦效劳,多方劝赵王投降。赵公子嘉则坚决反对,主张战斗到底,率领宗族、宾客参加了首都邯郸的保卫战。但赵王丧失斗志,任由内奸郭开摆布,竟下令开城向秦军投降。

秦国攻下邯郸后,赵国灭亡,公子嘉逃到代地(今河北蔚县东北)称王,是为代王。 前222年秦将王贲攻代,代灭,公子嘉自杀(或说被迁西戎)。建国250多年的赵国最终灭亡。

灭魏

赵被秦灭亡后,秦即想南下灭楚,但中间尚相隔一个魏国,魏此时虽然已只剩国都大梁附近的一些城邑,但终属秦进军楚地之障碍,于是决定先灭魏,再伐楚。本来魏处于“天下之枢”,具有优越的战略形势,但由于战争频繁,大量削弱了魏的实力。多年来,在强秦的进攻下,节节败退,不断割地求和,魏国大河以北领土被吞食殆尽。秦始皇二十二年,魏王假三年(公元前225年),秦派兵进攻魏国首都大梁。秦战地统帅王贲认为大梁城垣坚固,很难在短期内攻拔,于是引大沟之水冲灌大梁城,经3个月战争,城垣崩塌,魏王假出降,被王贲所杀,魏国灭亡,秦以其地建为东郡。

灭楚

秦军灭赵、破燕并魏后,紧接着大举进攻楚国。当时楚仍为中国南方大国,拥有今河南西部及东南部,山东南部,湖北、湖南两省,洞庭湖以东和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全部。

楚国此时尚有对秦作战所需要的实力。秦始皇认为年少壮勇的将军李信,曾以数千兵急追燕太子丹于衍水,并获得了胜利,是率兵攻楚的理想将领。于是便委以重任,并问李信说,如果派兵攻楚,需要多少兵马?李信答复说“不过用20万人”。始皇又问王翦,王翦则说“非60万人不可”。始皇不同意王翦的意见,而同意李信的说法,当即说:“王老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然壮勇,其言是也。”王翦以言不见用,谢病告老,归还频阳。李信则受命为秦军统帅,与蒙恬率兵20万对楚进攻。李信把兵力集中于颖川郡,鉴于秦楚接界多为平原,无险可扼,认为这次作战的目的在于歼灭楚之野战部队。李信判断,当秦军向楚进攻时,楚军为抗御秦军之进攻,必将兵力集中于汝水两岸,即淮阳、商水、上蔡边界地区。进而决定采取两翼钳形攻势,包围歼灭楚军。于是确定以部分军队由蒙恬指挥,沿汝河两岸前进,从正面进攻楚军。主力军由李信亲自指挥,从汝水以南,经过舞阳、平舆、新蔡、颍邑迂回楚军左侧翼,与蒙恬军会师,包围楚军,聚而歼之。

秦军排除楚边境部队的抵抗,于汝河南北分向寝、平舆展开攻击,击破楚军,李信军占领了平舆,蒙恬军占领寝城。秦军未遇楚军重大抵抗,进占两城后,渡过洪河东进。

楚军统帅项燕以秦军转变进军方向,孤军深入,立即率楚军主力,兼程急进,追击秦军于棠溪,给秦军以沉重打击。李信战败,率军往城父方向撤退。楚军乘胜猛追,3昼夜战斗不息。秦军连日所筑营垒,都被楚军攻破,都尉一级将领7人阵亡,李信军损失惨重,多亏城父蒙恬军的掩护,李信得以突围逃回秦境,才免被俘。这是秦统一战争中宜安战后,又一次重大的挫折。

秦军遭受重大挫折,秦始皇虽然感到自己当初对统帅人选有误,但并未动摇灭楚之决心,仍然继续进行灭楚战争。李信失败后,秦军统帅一职只有重行起用王翦。秦始皇移樽就教,亲往王翦家乡频阳邀请王翦出任秦军统帅。王翦谢绝说,身体不好,难以从命。秦始皇则坚持请他出征,并问他有什么要求。王翦此时才说:“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60万人不可”。秦始皇应允。王翦于是接替李信,担任秦军统帅,率领60万大军对楚作战。秦始皇亲送王翦至京郊灞水之滨。王翦请求秦王多赐给他一些田宅。秦王答应了他的要求,王翦遂带兵东去。

王翦根据已往长期作战经验,知道楚军和赵军都具有坚强的战斗意志,是能战能守的军队。楚军新近击破李信指挥的秦军,锐气旺盛,斗志昂扬,对付这样的敌人,不仅没有胜利的把握,一旦行动不慎,还会影响整个战争前途。所以王翦进入楚国后,即令部队在商水、上蔡、平舆一带地区构筑坚垒,进行固守,并令部队不许出战。休整待命,故双方相持数月没有大的交战。

楚对秦军大举东进,也集中全部兵力应战。当时秦已灭三晋,无后顾之忧,有物力的大量支援,能够打持久战。楚则无论军事、政治都远为落后。统帅项燕仍然集中楚军主力于寿春淮河北岸地区,等待秦军的进攻。楚王责怪项燕怯战,派人数度催他主动进攻秦军。项燕军只得向秦军进攻,但既攻不破秦军的营垒,秦军又拒不出战,项燕无奈,引军东去。王翦立即令全军追击楚军,楚军为涡河所阻,双方交手,楚军被击破东逃。秦军追至蕲南,平定楚属各地。斩杀楚将项燕,王翦率兵直取楚都寿春,楚国首都被秦军攻陷,楚王熊负刍被俘。秦军进军蕲南,只经1年多的作战,号称南方赫赫之强国的楚,便冰消瓦解。

秦始皇二十年(公元前227年),秦派将军王翦、辛胜率军对燕作战。统帅王翦以直接攻略燕国首都蓟城为作战目标。同时判断燕军必然依托燕赵大道经过的各河川作抵抗,尤其燕赵界上较大河流易水定有重兵守备,不宜将主力投入正面进攻。易水下游,河流深广,渡河不易,由易水上游山地迂回包围易水正面燕军,可出敌意外,容易成功。于是,王翦决定以部分兵力由中山(今河北定县)北攻燕。燕军与代郡赵嘉部赵军,已组织了联合部队于易水北岸抗击秦军。王翦以秦军主力,迂回易水上游,包围易水燕代军右翼,双方在易水以西相遇,秦军击破燕军,赵军撤回代郡,燕军残部向蓟城退却。秦继续对燕进攻,击破燕军抵抗,进围燕都。燕无固守首都决心,向辽东撤退,使秦军轻取蓟城。王翦攻克燕国首都后,立即派将军李信率军急追东退的燕军,追击到衍水击破燕太子丹率领的残部。此时逃到辽河流域的燕统治者,认为秦军攻燕,是完全由太子丹的谋刺阴谋引起,祸起于太子。赵嘉亦劝燕王杀太子丹,献首于秦以求和。于是燕王杀太子丹,献首求和,但秦军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其军事进攻。

秦军追击燕残部到辽东,由于地方偏远,对全局关系不大,即把兵力转用于对楚作战。经过3年左右时间,秦对楚战争胜利结束,又转用兵力,由将军王贲指挥,进攻辽东。燕军无力应战,燕王喜被秦军俘虏。秦又立即转移兵力,攻击代郡,赵嘉率部虽力战,终于不免失败,悲愤自杀。

灭燕

在灭赵的过程中,秦国大军已兵临燕国边境。燕王喜惶惶不可终日,眼见秦国扫平三晋,就要向自己杀来,却无计可施。燕太子丹最终想出了孤注一掷的暗杀行动,即历史上有名的荆轲刺秦王,时值公元前227年。刺杀行动最终失败,但是秦王政差一点死于荆轲的匕首下,他深恨燕国,立即增兵大举进攻。前226年,秦军攻下燕都蓟(今北京市),燕王喜与太子丹逃亡辽东郡。秦将李信率领秦军数千人,穷追太子丹至衍水。太子丹因潜伏于水中幸免于难。后来,燕王喜经过权衡利害关系,派人将太子丹杀掉,将其首级献给秦国,想以此求得休战,保住燕国不亡。燕王喜逃到辽东以后,秦军主力就调往南线进攻楚国。前222年(秦王政二十五年),王贲奉命攻伐燕国在辽东的残余势力,俘获燕王喜,燕国彻底灭亡。

灭齐

齐经过燕军进占,元气大为损耗,以至没有力量参与东方各国与秦国纵横捭阖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在秦军并灭赵、韩、燕、魏、楚战争时期,齐国一直置身度外,坐视各国灭亡。过去当秦赵长平之战的关键时刻,赵向齐请求援助军粮,有政治远见的周子曾向齐王说:“且赵之与齐楚,捍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力主积极援赵。齐王竞没有接受这一具有战略远见的建议,尔后各诸侯国虽几度联合对秦作战,齐都避免参加,或者参战不力,企图讨好于秦。

齐王建继位40余年,三晋、楚、燕与秦战争连绵不断,齐由于与秦没有共同边界,未被攻击,上下宴然,长期处于和平环境,不备兵革,不修战备,政治上达惊人的麻木程度。齐王建本人昏庸无能,齐相国后胜又是一个贪财无厌之徒,秦多年来用重金贿赂后胜,后胜就为秦远交近攻的策略效劳,终日规劝齐王建臣服于秦,朝野上下已无丝毫斗志。所以尽管秦灭六国时,齐还拥有70余座城邑,但仍不堪一击。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王贲统帅的军队,由燕南部对齐北境突然进攻,直趋齐都临淄。齐则毫无作战准备,竟无应战之兵。齐相后胜力劝齐王投降,齐王建也就不战而降 。齐王建被送于共这个地方,饿死于松柏之间。这个贪图享受、丧失国家的亡国之君,得到应有的下场。

秦在统一过程中,派遣数十万内地人民到南方去戍守,把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带到南方,促进了当地的开发,同时还修通了道路,特别是修凿了灵渠,使长江水系同珠江水系连结起来,对中原地区同南方、西南的经济文化交流起了重要的作用。

经过对匈奴、越族的战争后,秦的疆域空前辽阔,东达大海,西至临洮,“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意义

秦国前后用了十年时间就完成了中国的统一,从此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秦的统一使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秦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为中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这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长期以来,中国社会以高度发展的经济和文化,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而且能有效地抵抗外来侵略,保持国家的独立,这与秦统一的开创之功,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
第2个回答  2021-01-11

秦王嬴政仅仅用了十年的时候,就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战国六雄,统一了中原地区,建立了大秦帝国,载史册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实际上,自从秦成为诸侯国以来,为这一目标奋斗了将近六百年之久!除了立国的秦襄公不说,这近六百年中,有四个国君的功绩是至关重要的。若是没有他们,秦始皇能不能统一天下,甚至说秦国能不能统一天下,还真不好说。
穆公东扩西霸
秦穆公是这条成功路上第一个关键人物。穆公之前,秦国是西鄙小国,不仅要时不时受西戎的欺辱,东边的大国也把其当成蛮夷之地,虽然秦国位列诸侯国,但是别的国家从来不买账,不给秦国联系。
穆公在位39年,这么多年,其实他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扩张国土,尤其是晚年,任用人才由余的计谋,对西戎用兵,一下子就吞并了十二个西戎国,开辟了千里疆土,称霸于西戎之地,这就为以后子孙们向东发展打下了坚定的基础,毕竟小国资源有限,而大国无论是军事还是人口,都有绝对的优势。而穆公的前三十多年,主要工作,还是向东发展势力,其实,主要是和强大的晋国打交道。

孝公变法图强

孝公,绝对是秦始皇嬴政能够统一六国的最关键人物(祖先)。为什么?不忙说,先来看一个人。
商鞅,卫国人,也叫卫鞅。他先是在魏相手下做官,很久都没有得到魏国的赏识,因为看到秦国国君秦孝公的“招贤纳士贴”,才来到秦国的。未央这个人,实在是有经天纬地之才,匡扶天下之能。从此,秦国开始了强大之路。

孝公之前,秦国国内忙于争权,无暇外顾,穆公时的昌盛大有衰败之势,而秦国东边的六国都强大了起来,秦国不仅不能参加中原诸侯的会盟,而且还有随时被吞并的危险。秦献公去世后,孝公继位,年仅二十一岁的孝公和他的祖先穆公一样心怀大志,决定变法强秦,于是公开征求贤士:谁能够让秦国强大起来,愿意给他高官厚禄,并且分给土地(封建时期,这是最有杀伤力的武器)。商鞅看到了这个广告,于是,他来到了秦国。
经过二十年的变法,秦国强大到令人发指。孝公的梦想就要实现了,可惜,在孝公四十四岁的时候,呜呼哀哉了。他的继任者秦惠文君,开启了新的时代。
惠文君连横破合纵
其实,这么说并不准确,破了苏秦合纵的,是张仪的连横计谋,然而,任用张仪的人,正是秦惠文君。
孝公死后,秦国的强大已经是一家独大,秦之外的各国都十分害怕秦国吞并自己。于是苏秦的机会来了,他凭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游说六国合纵对秦,所谓合纵,就是六国联合起来,谁家有难大家都来帮,目的就是不让秦国占一点便宜。这计策对秦国可是大大的不利,惠文君知道厉害,居然十五年不敢东向用兵。那秦惠文君在位的二十多年,都干什么了?像他祖先穆公一样,东边暂时不好动,那我就打西边主意。他派司马错讨伐蜀地,获得了全部的资源人口。在此期间,任用张仪游说各国,自己也使用武力高压和政治利诱魏国,先破了一环,之后张仪又破了楚国和齐国的联盟,于是,合纵宣告失败。秦国继续向前大跨步。惠文君也完成了他的使命,死了。
昭襄王称霸天下
惠文君死后,秦武王继位,这位君主也有很大的抱负,然而不幸的是,他仅仅在位三年,就在逞能举鼎的时候,砸断了腿,还没来得及交代后事,就挂了。于是,争权游戏开始,不过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动静。其实,昭襄王本来没有继承权,但是因为权臣魏冉的拥护,当了秦王。昭襄王就是秦始皇的曾祖父。

昭襄王是秦国所有国君中在位时间最长的,长达五十六年。这五十六年的时光里,昭襄王先后任用了两个有才能的人,第一个就是拥护他的魏冉。魏冉手握重兵,在打击各国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昭襄王把他封为穰侯,五次被任命为丞相。后来范雎来了,“强公室,杜私门”,把魏冉一族废了。自己当上了丞相。
范雎给昭襄王提出了一个战略总方针,这个总方针一直到秦始皇都不变,为秦国统一中原做出了最正确的一步。这就是著名的“远交近攻”。对齐国、燕国这种不和秦国相邻的国家,采用贿赂结盟的方式,“对燕齐是哥俩儿好,我打魏国韩国的时候,你们可不要插手哦!”而对相对弱小的韩魏两国,则采取逐步蚕食的政策,今天下一个城,明天夺一个池。这是十分高明的策略,既减轻了战争的压力,又获得了大片的土地。

昭襄王因为活的时间太长了,把自己的太子都熬死了,所以继位的是次子安国君,是为秦始皇的祖父,安国君更惨,在位仅仅三天,就老死了。后来吕不韦苦心经营,秦始皇的父亲异人继位,不过在位时间也不长。始皇即位,亲政后,开启了灭掉六国的十年征程。
俗话说,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秦始皇能够一统天下,同祖先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正是因为这些祖先们的努力奋斗和坚持不懈,才造就秦始皇的万世英名。而其他各国也有强盛的时候,不过都没有像秦国这样,连续那么多英主,所以他们败了,这是很大的原因。
秦始皇一统天下,只用了短短的十年,而背后,却是六百年的沧桑与积淀。

第3个回答  2021-04-06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当中总共是花费了9年时间。 其实这个国家在春秋战国时期可谓是十分的出名,这个国家便就是赵国,赵国在经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便是国力大增,整个国家经济以及军队的战斗力可谓是不容小觑,虽然赵武灵王在沙丘宫变当中饿死了,可是赵国国力却是依然鼎盛,可以说在战国后期基本上都是依靠赵国在与秦国进行抗衡,并且赵国民风彪悍,打起仗来全民皆兵,再加上名将颇多,可以说赵国是秦国在统一六国当中最大的障碍物,也是秦国最大的对手。

秦国的统一大业第一个选择的国家是韩国,而当时秦国之所以会先灭韩国,就是为了灭赵而做准备的,因为这样就可以切断别人援助赵国的后路,再加上秦国忽悠其他的国家进行坐山观虎斗,旁边的燕国以及齐国都是隔岸观火,这样一来赵国可谓是独自面对秦军的虎狼之师,在一切安排妥当之后,秦国便对赵国展开了猛烈的攻势,自公元前229年开始,秦国便开始一直在攻打赵国,直到公元前222年赵国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灭亡,要知道在这个灭赵的过程当中,秦国可谓是吃尽了苦头,费尽了心思。

在公元前229年的时候,秦国大将王翦便是带领军队出征赵国,而当时的赵国也是派遣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进行对战,李牧算得上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军事指挥人才,与王翦打了一年多的战争可谓是势均力敌,使秦国也没有任何的进展,最后秦国也只能靠离间计让赵王把李牧抽调而走,这样一来王翦才大破赵军攻下了邯郸。

虽然说王翦在公元228年就将赵国给平定了,可是赵国的公子嘉却是逃到了代国进行称王,一直坚持到了公元前222年才被秦军剿灭,这样一来秦国真正意义上灭掉赵国的时间可谓是花费了7年之久,由此可见赵国的实力是非常的不容小觑了,若不是赵王中了离间计,恐怕秦国想要统一六国的道路并不会如此的顺利,但是这样也能更加突出秦始皇的能力。
第4个回答  2021-04-06
秦始皇统一六国一共花了九年,前230年至前221年 。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铲除了丞相吕不韦和长信侯嫪毐集团,开始亲政。秦王政在李斯、尉缭等人的协助下制定了“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的策略。具体的措施是:笼络燕齐,稳住魏楚,消灭韩赵;远交近攻,逐个击破。

从公元前230年攻打韩国到前221年灭齐国结束,共计10年的时间,先后按顺序消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中国自春秋以来长达500多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主中央集权国家,即秦朝。秦朝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扩展资料:
秦国前后用了十年时间就完成了中国的统一,从此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

秦的统一使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秦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为中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这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长期以来,中国社会以高度发展的经济和文化,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而且能有效地抵抗外来侵略,保持国家的独立,这与秦统一的开创之功,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