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是怎样亡国的?

如题所述

亡国之君李煜的繁华与荒凉 说到李煜,但凡有点文化底子的人脑子里一定会冒出“亡国之君”的头衔来,跟着立刻吟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961-975),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愁宗”。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国破降宋,俘至汴京,被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为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著有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诗,被称为“千古词帝”。 这一首《虞美人》当真是千古绝唱:上阕“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重在铺垫,“小楼昨夜又东风”意在渲染气氛,一句“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阐述了一代词帝的兴衰荣辱和对南唐故土深深的思念之情。整阕曲调高亢悲慨,看似有意,实则无意的营造出一种落寞的氛围,不由得令人倍增感伤。下阕则用了曲笔。“朱颜改”暗描江山易色,一个“愁”字道尽李煜的去国之思、失国之悲、亡国之恨,所有的思、悲、恨最终的根源却是一个“改”字。“雕栏玉砌应犹在”,却终究物是人非,满腔的愁绪若一江春水绵延不绝,此情此景、此境此意怎能不令人动容? 是啊,时间的齿轮依旧朝夕不停地旋转,生命也跟着顺势而续,汴京的皇城一片歌舞升平、灯红酒绿,转瞬之间,曾经南唐的那座破败的宫殿也早已经淹没于一望无际的繁华中。如今江山易主、国破家亡,又有谁还记得他这个曾经的南唐国主,同情他这个亡国之奴呢? 李煜以形象的比喻,诘问的口吻,悲愤的情怀,激宕的格调,放笔悲号,全词基调婉约悲怆而不失大气,写尽亡国君主的哀愁,如此深度和力度的词作,大有负荷全人类之悲哀的气概,唯有经历过大灾难,炼就有大手笔,才能出手不凡,令人瞬间穿越时空,身临其境。王国维言:“后主之词,真可谓以血书者也。”,我想,说的大抵就是如此了。 李煜词作的风格可以以公元975年被俘分为两个时期。他前期的词风格绮丽柔靡,不脱“花间”习气,据内容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描写富丽堂皇的宫廷生活,从一篇篇词作中隐含的个人感**彩可以大致分析出李煜并不喜欢明争暗斗、尔虞我诈的皇城,一再逃避政治中心;另一类描写男女情事,如《菩萨蛮》、《一斛珠》,含蓄私隐的闺房韵事一览无余,李煜和大、小周后两位红颜知己的情爱纠葛,也为后人留下了无数香艳、柔情的话题,这些拿到现代来说也许算不上什么,但是在千年以前的封建社会里,李煜也算得上是够大胆够不羁的了。他后期的词由于生活遭逢巨变,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得以名流千古、生生不息。这些后期词作大多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坚实的伏笔,自然,李煜当仁不让的稳坐词史上一代文学宗师的交椅。 我曾经这么想过:后主亡国究竟是一种悲哀,还是一种幸运?任何事情都有独特的两面性,抛开传统的审视焦点,从另一方面来说,李煜是幸运的,而且可以说是很幸运。国破家亡、生活潦倒固然值得悲哀,但是,恰恰是亡国成就了一段千古“词帝”的美名。其实,这是一个毫无意义的问题。实质和虚名,孰轻孰重每个人的想法不尽相同,历史毕竟是历史,李煜可以说是一个偶然,也可以说是一个必然。 说实在话,我喜欢李煜这个人多过于他的词。我曾经翻阅过众多历史素材,千方百计试图从各个角度去剖析李煜的心理,至始至终我都对他充满了无限的好奇。自古有云:“男儿有泪不轻弹”,作为一个曾经的帝王,“觉来双泪垂”,承受的该是怎样一种悲伤啊?小周后被宋太宗赵光义玷污,堂堂七尺男儿,隐忍住的又是怎样一种屈辱啊? 有人说,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部传奇,那么,李煜的一生这个传奇显得尤为曲折动人。张爱玲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却长满跳蚤。李煜的一生经历过君临一方的繁华也经历过国破家亡的悲哀,前半生的锦衣玉食、后半生的寒窗愁苦,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加深了戏剧效果。如果我们有兴趣的话,不妨闲来翻阅历史资料,从李煜的生平和词作走进这位词坛“南面王”的心理世界,我相信一定别有洞天。 一个失败的帝王,却有许许多多的人在怀念、在赞美。因为,他又是那个时代最有天才、最为杰出的文学艺术家。李煜的才情和遭遇成就了一代词宗的美名,他亦是中国几千年历史长流中唯一一个亡国,依然流芳百世的帝王,他跌宕起伏的薄命人生,蜕变而成一首首人间绝唱,万古长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