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陶行知和陈鹤琴学前教育思想的异同

如题所述

(一)相同之处


1. 都主张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幼稚园教育


陶行知在《创建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中指出,当前中国的幼稚园有3中大病: 外国病,花钱病和富贵病。他指出,应该把我国的幼稚园改革成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幼儿园。


陶行知也为这一目标努力了一生。陈鹤琴认为中国当时的幼儿园全是美式化的,所以要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幼儿园,真正以中国儿童为中心的幼儿园。


2. 都主张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陶行知提出为了培养儿童的创造力,需要先建立良好的习惯。陈鹤琴认为,幼稚园应注意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因为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



3. 都反对传统教育中的“读死书,死读书”的观点


陶行知坚决反对没有“生活为中心”的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陶行知还 把“传统教育”称作“吃人教育”。他主张把旧传统教育中的“字纸篓,死读书,死教书”的教学方法转为着重培养学生的活的能力的轨道上来。


陈鹤琴先生认为中国传统教育课程中的教材内容是一成不变的,而且与实际生活相差甚远,所以要改变。


(二)不同之处


1、陶行知的“生活教育”与陈鹤琴的“活教育”


陶行知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陈鹤琴主张活教育思想,即:“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2、关于教育目的论


陶行知主张的生活教育是“为生活而教育”,生活教育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目的,其核心就是启发儿童、青年、人民大众改造社会生活的觉悟、手脑结合的实践创造能力,去改造生活,创造新的人生,创造新的中国、新的世界。


而陈鹤琴主张的活教育思想认为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3、关于教育方法论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方法论,也是他最早提出生活 教育中基本原理和校训。


陈鹤琴说:“活教育的教学方法有一个基本原则,这个原则就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他主张把活教育的思想贯彻到教学过程中去,并把教学过程分为4个步骤:实验观察,阅读参考,发表创作,批评研讨。


4、 关于课程论


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所以说,整个社会活动都是教育的范 围。陶行知把整个社会,整个人生都列入生活教育的范畴。这一点与我们现代所提倡的“素质教育”有着相通之处。


而陈鹤琴先生是强调要去活教材中学习,只有亲自接触大自然才能够真切理解书本知识。希望大家能把过去“书本万能”的错误观念抛弃,去向活的直接的知识宝库探讨研究。


5、关于教育思想的内容组成


陶行知和陈鹤琴两人的思想还各有侧重点。幼稚师范教育思想是陶行知普及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方面。陶行知主张改造并创办幼稚师范学校,并提出采用“艺友制”的方法来培养幼稚教育师资。


然而陈鹤琴则主要研究家庭教育,并吸取他人教育子女的经验撰写了《家庭教育》一书,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扩展资料:


1、陶行知主要贡献:


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不仅创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而且进行了大量教育实践。


细考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创新犹如一根金线,贯串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各个部分。创新在这里指革除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旧”,创立与社会、历史进步相符的“新”。创新还具有打破偶像,破除迷信,挣脱教条的束缚,从僵化习惯性思维中走出来的含义。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创新,也表现在培养目标上。他针对旧教育把培养“人上人”作为目标的现象,指出新教育应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中人”。早在他创办南京安徽公学时就为这所学校提出三个教育目标:研究学问,要有科学的精神;改造环境,要有审美的意境;处世应变,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


2、陈鹤琴主要贡献:


陈鹤琴创立了中国化的幼儿教育和幼儿师范教育的完整体系。


他从事的幼教事业是全面的、整体的,从托儿所、婴儿院开始手,到幼儿园和小学;在师资培养方面创办了中等幼师和高等幼师专校。陈教授为了配合幼儿教育与儿童教育的需要,创办了儿童玩具、教具厂,根据儿童心理的发展程序,制作了多种型式的玩具与教具。


陈教授为了丰富儿童的知识,编辑出版了不少儿童课外读物,如:《中国历史故事丛书》、《小学自然故事丛书》等,他所编辑的儿童读物。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语言活泼,图文并茂。他还为幼教、小教界主编了多种辅导性刊物,如:《幼稚教育》、《儿童教育》、《活教育》等。


陈教授为了推广与普及关于幼儿教育和儿童教育,创办与领导了中国幼稚教育社、中华儿童教育社,通过学术团体的活动,对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和教育研究者进行了辅导。


陈鹤琴出版的《语体文应用字汇》,为第一本汉字查频资料,开创了中国汉字字量的科学研究。对编写小学课本和普及教育起了推动作用,也为陶行知、朱经农编写《平民千字课》课本提供了用字依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1-14
  (一)相同之处
  1. 都主张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幼稚园教育
  陶行知在《创建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中指出,当前中国的幼稚园有3中大病: 外国病,花钱病和富贵病。他指出,应该把我国的幼稚园改革成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幼儿园。陶行知也为这一目标努力了一生。陈鹤琴认为中国当时的幼儿园全是美式化的,所以要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幼儿园,真正以中国儿童为中心的幼儿园。
  2. 都主张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陶行知提出为了培养儿童的创造力,需要先建立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是 创造力的基础。陈鹤琴认为,幼稚园应注意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因为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所以说,习惯是会对人的一生产生巨大的影响的。
  3. 都反对传统教育中的“读死书,死读书”的观点
  陶行知坚决反对没有“生活为中心”的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陶行知还 把“传统教育”称作“吃人教育”。他主张把旧传统教育中的“字纸篓,死读书,死教书”的教学方法转为着重培养学生的活的能力的轨道上来。陈鹤琴先生认为中国传统教育课程中的教材内容是一成不变的,而且与实际生活相差甚远,所以要改变。
  (二)不同之处
  1.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与陈鹤琴的“活教育”
  关于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在很多场合表达过其含义。陶行知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生活即教育”的主旨包括:生活是教育的目的,它决定教育,有什么样的生活便有与之相应的教育,两者相伴而生,教育随着生活的变化而变化,而生活也时时刻刻需要教育。两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陈鹤琴主张活教育思想,即:“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2.关于教育目的论
  陶行知主张的生活教育是“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的提高、进步而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为“大众为生活解放而办的教育”; 是“教民造富”、“教民均富”、“教民用富”、“教民知富”,“教民拿民权以遂民生而保民族”;是“教人做人、教人做好人、做好国民”;是对学生进行“心、脑、手并用”、“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化相结合”的“全面教育”。 所以说:生活教育的目的首先是指向社会的、民族的、整体的、为人民生活向前、向上需要的、为民族、为大众求解放、谋幸福、培养“生活力”的教育;其次是指向社会个体的,即培养人的多方面的人格道德素质的教育。总之,生活教育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目的,同时对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与教育对象的不同规定了具体培养目标,其核心就是启发儿童、青年、人民大众改造社会生活的觉悟、手脑结合的实践创造能力,
  去改造生活,创造新的人生,创造新的中国、新的世界。而陈鹤琴主张的活教育思想认为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而作为现代中国人要具备五个基本条件。首先是健全的身体,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够不断为自己的目标和国家的未来奋斗努力。其次是要具备创新的精神,教育应诱导儿童本性中潜藏的创造欲望,以培养其探索和创造能力。幼儿时期,正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黄金时期.儿童的创新精神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不光要积极鼓励他们而且要努力地朝好的方向引导他们才能培养出儿童正面的创新精神。再次,还需要有建设的能力,要胸怀大志,在习得一定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也学会一定的操作技能,要做到全方位发展。然后,还要有与他人合作的态度。教育工作者要从幼儿时期开始就培养他们与人合作、助人为乐的品质,不能把幼儿培养成一个有能力但高傲的人。最后,要具备一定的服务精神。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所以为他人服务的意识有点薄弱。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为他人服务的高尚情操灌输到他们心中,使他们成长为高能力高素质的人才从而更好地为国家服务。
  2. 关于教育方法论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方法论,也是他最早提出生活 教育中基本原理和校训。教学做合一有两种涵义:一是方法,二是生活的说明。教学做三者是统一不可分割的,而且三者相辅相成。做是教与学的中心,做的实践是学与教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基础。陈鹤琴说:“活教育的教学方法有一个基本原则,这个原则就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他主张把活教育的思想贯彻到教学过程中去,并把教学过程分为4个步骤:实验观察,阅读参考,发表创作,批评研讨。这四个步骤分别要求学生要先通过感官去直观地学习系统的知识,获取直接的生活经验和鲜活的知识.然后阅读并研究相关的资料,融合自己的直接经验和别人的间接经验.之后才能进行自己的创作和发表.最后是师生间相互讨论学习成果,相互启发和鼓励,总结经验,臻于完善。
  3. 关于课程论
  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所以说,整个社会活动都是教育的范 围。陶行知把整个社会,整个人生都列入生活教育的范畴。这一点与我们现代所提倡的“素质教育”有着相通之处。而陈鹤琴先生是强调要去活教材中学习,只有亲自接触大自然才能够真切理解书本知识。希望大家能把过去“书本万能”的错误观念抛弃,去向活的直接的知识宝库探讨研究。
  4.关于教育思想的内容组成
  陶行知和陈鹤琴两人的思想还各有侧重点。幼稚师范教育思想是陶行知普及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方面。陶行知主张改造并创办幼稚师范学校,并提出采用“艺友制”的方法来培养幼稚教育师资。然而陈鹤琴则主要研究家庭教育,并吸取他人教育子女的经验撰写了《家庭教育》一书,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陶行知和陈鹤琴的教育思想有着很大的相通性,也有着很多不同之处,但他们俩都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所以我们要好好参透他们的思想,并与当今时代潮流想结合,更好地推动我国幼教事业的发展。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02
陈和陶的教育思想异同、陈:提倡活教育、陶:提倡生活即教育、相同:以学生为中心、要活教、(>﹏<)不好意思啊、具体的我得找找书、只记得那么多、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