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夜相声会馆的团体介绍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14

北京星夜相声会馆成立于2010年10月,是一个专业的相声艺术团体。以“发展中国传统艺术、发扬中国曲艺文化”为主旨,以“继承传统精髓、弘扬传统经典”为原则,其运营理念和艺术造诣深受业界和大众的认可与肯定。
为了发扬中国曲艺文化,星夜相声会馆与翠微小学合作,开展相声进校园活动,创办了“翠·微星夜曲艺团”,将传统文化以新鲜的,更易接受的方式传承及发扬下去,同时融入新鲜血液,开创属于新一代的传统艺术。
星夜相声会馆不仅注重传承,还是第一个把团队带出国门的相声团体,2010年底举办了全球相声巡演,已在英国的伦敦、利物浦,奥地利的萨尔斯堡、维也纳、林茨、格拉茨,德国的柏林等多个国家和城市举行了相声专场演出,当地观众反响热烈。并受邀远赴加拿大温哥华进行文化交流。2012-2013年曾两次受邀赴台,与海峡两岸的艺术家交流互动。并在2013年与保利合作成功举办了14场全国巡演,受到各地观众好评。
自成立以来,星夜相声会馆在保证每周一场的高水准演出外,还举办了各类特色专场,如:单口姚家井专场、行云流水专场、传统相声八大棍专场、反串专场等;李菁、何云伟还带领团队不断探索开拓,尝试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碰撞出新的火花。2011年底与中国杂技团合作推出杂技相声剧《北京》、2012年初与中国评剧院合作推出评剧相声贺岁剧《杨三姐》,得到广泛好评。2013年底星夜相声会馆首次登上话剧舞台,领衔主演新春贺岁剧《春节联欢晚饭》,该剧首演连跨五节,为观众奉上了一场场温馨大餐。 何云伟、李菁联手打造“星夜相声会馆”,组建全新阵容,由此正式长期入驻“新大都饭店”,建立以二人为核心的演出阵地。此次转型,以创新的“精英组合”呈现世人,展现他们作为当前相声群体“精英力量”的独特魅力,也体现了他们追求“精致作品”的坚定决心。二人将始终坚持“精装相声”原则,以精英、精粹、精致、精气、精妙、精诚为表演理念,携诸多精选鲜见的相声名段,为观众打造出“可听可视”的“精装版相声”,回馈一直喜爱和支持他们的京城观众。
星夜相声会馆力推特色曲艺曲种。何云伟、李菁坦言:“现在相声很火,但是其他曲艺形式也要传承发扬。所以我们做好了心理准备,哪怕不能满座也要坚持演下去,毕竟曲艺的红火不能仅靠相声这一枝,培养观众任重道远。

目前,“星夜相声会馆”阵容包括何云伟、李菁、应宁、王玥波、徐德亮、王文林、崔琦、张德武、王磊、康松广、靳佩良等10余位中国最具实力的年轻曲艺表演艺术家。更有后起相声新秀组成的新锐队参与其中,老中青三代艺术家齐聚,他们精湛的表演,让传统的曲艺文化呈现出全新的艺术魅力。除了经典佳段的精彩演绎,复原水牌提示、专业人员检场、传统手绣桌围等演出细节,也让大众在“复古”的氛围中深刻感受原汁原味的传统艺术。
  
李菁:
师从相声艺术家师胜杰、快板艺术家梁厚民等曲艺名家。现为中国曲艺家协会
会员、北京曲艺家协会理事、中国快板艺术委员会委员。荣获“北京青年笑星”、“曲艺之星”称号。在英国利物浦、伦敦举办个人相声专场演出,2011年参加“央视春晚”,后赴奥地利和德国进行中外文化交流演出,同年率“北京星夜相声会馆”团队赴新加坡演出。在中国杂技团首创语言杂技剧《北京》中担任主演,与中国评剧院合作的评剧相声版《杨三姐》取得一致好评,2013年春季带领团队进行《合情合理》全国巡演,除相声事业的发展之外,在电影圈也是风生水起,接连的《倩女幽魂》《毒战》等几部大片获得好评。
何云伟
相声演员,北京人。师从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先生,2008年退出德云社,现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北京曲艺家协会会员。
北京昌平区政协委员,北京东城曲艺家协会副主席。自幼喜爱相声艺术,1999年开始学习相声表演,2004年正式与李菁合作演出。经常上演的节目百余段。台风火爆,颇具人缘。2011年10月荣获“北京青年笑星”称号。
在“2005年北京相声小品大赛”中,与李菁一举夺得相声专业组一等奖。2010年10月,与李菁在英国利物浦和伦敦两个城市分别成功举办个人相声专场演出,笑动英国,同年被北京曲艺家协会授予“曲艺之星”光荣称号。2011年参加“2011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参演节目《独家录制》,颇受好评。2011年2月,与李菁赴奥地利和德国进行中外文化交流。2011年9月与李菁率领“北京星夜相声会馆”团队赴新加坡演出,盛况空前。
  
  
应宁
青年相声演员自幼学艺,先后拜赵小林、马桂荣为师学习相声。中国煤矿文工团
相声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北京曲艺家协会会员,北京国粹艺术传承促进会理事。在相声界有“相声活宝”之称,六岁起学习相声艺术,启蒙老师相声界老前辈张善曾、回婉华、马贵荣,后拜师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王谦祥、著名相声作家赵小林、著名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杨凤杰。2011年获得北京曲艺家协会颁发的“青年笑星”称号。现任中央电视台《生活早参考》、北京电视台《快乐健身一箩筐》、《快乐生活一点通》、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文艺广播《娱乐七十二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相声广播《笑口常开》等节目的嘉宾主持。
  
  
王玥波
相声名家。中国煤矿文工团演员。北京市青联委员。北京市曲艺家协会理事。
北京市东城区曲艺家协会副主席。自幼学艺,拜赵小林、马贵荣为师学习相声。拜章学凯为师学习联珠快书、拜贾建国、连丽如为义父义母学习评书。相声、评书、单弦样样精通。在表演相声的同时,更是将评书、戏曲等表演方式融入其中。被观众评为台风稳健,颇有古风,曾多次随团赴国外访问演出。2011年获得北京曲艺家协会颁发的“青年笑星”称号。 代表作品:《舞台轶事》、《相声第五次兴起始末》、《聊斋之马介甫》《打灯谜》《国学研究》等。
  
  
李立山
相声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快板艺术委员会副会长、北京曲艺家协会
副主席、新加坡新风相声学会艺术顾问。
自幼学习曲艺,拜师高元钧,专攻相声表演。舞台表演文雅大方,幽默含蓄,捧哏艺术、快板书表演独具特色。其代表作品有:《巧立名目》《妻子褒贬》《假话真情》等。善于创作并多次获得国家及部队大奖。多年从事相声高等教育,曾任教于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戏曲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等。获得中国曲艺牡丹奖文学奖,被中国文联、中国曲艺家协会授予“建国六十年突出贡献曲艺家”称号。
  
  
王文林
相声表演艺术家,北京人。9岁登台,12岁随北京青年曲艺队进行业务演出。
他是王长友之子、刘宝瑞之徒、王世臣之婿,身得三位大师之教,这在近代相声历史上绝无仅有。2006年春节,王文林正式与徐德亮合作,自此声名大起。二人的代表作有《批聊斋》、《品位》、《对春联》、《买楼记》、《批三国》、《黄鹤楼》、《西江月》、《朱夫子》、《爱之初体验》等。口头禅“有点儿意思”被观众广泛接受,成为相声界最有代表性和最有影响力的演员之一。王文林从艺50余年,捧逗皆佳,并能创作。早年逗哏时经常演出的曲目有《汾河湾》、《八扇屏》、《山东二黄》、《学评戏》、《新旧婚姻》、《劳动号子》等,晚年专心为徐德亮捧哏,台风沉稳大气又火爆异常,徐王是相声界公认的黄金搭档。
  
徐德亮
相声演员、曲艺作家,“新文哏”相声的实践者。满族镶黄旗10岁以前曾学京剧,
随即参加北京崇文区小花艺术团,随臧鸿、赵亮、张善曾、丁玉鹏、马贵荣、刘树江等学相声,随马增锟学评书、三弦,随蔡芳、赵俊良学单弦。曾获崇文区金帆艺术节相声一等奖。2010年12月拜汪良为师,学习评书和播音艺术。2006年春节与王文林合作,艺业大进。2006年6月在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举办《徐德亮北大省亲专场》,创作相声《我的大学生活》,风靡网络。2006年11月,与著名足球评论员黄建翔、董路创作、表演群口相声《不说足球说相声》,声名大起。2009年,出版119回的长篇评书《济公传》,这是我国第一部正式出版的现场版评书。2011年出版《徐德亮王文林相声选》。2011年开始在北京交通台主讲的《徐徐道来话北京》成为北京人最爱听的节目之一。徐德亮是相声界唯一一个有北大本科学历的演员,其撰写了《知道点中国文化》、《普通话的表演艺术》、《清中叶至民国北京地区俗曲研究》、《新鲜猫屎》、《人间喜剧》、《逗你玩——草根幽默的复兴之路》等富含相声内容的书籍,被称为“相声才子”。代表作品:《大登殿》、《罗成戏貂蝉》、《百兽图》、我的大学生活》、《我的大学往事》、《进化论》、《新批聊斋》、《新西江月》、《买楼记》、《新八扇屏》、《逛庙会》、《狮子座》、《变形金刚》
  
王磊
相声名家。自六岁起学习相声艺术,师从相声创作名家赵小林先生,为相声
第八代传人。曾得到罗荣寿、丁广泉、刘洪沂、李立山等诸多相声前辈及名家的指点。2001年参与策划、发起并成立了北师大曲艺团。参加5·12大学生相声专场的演出。同年加入了昆鹏网城建立的“校友笑友”俱乐部,成为该俱乐部的骨干力量。2006年参加第三届CCTV相声大赛,获优秀奖。2008年参加第四届CCTV相声大赛,获优秀奖。代表作品:《学哑语》、《语言艺术》、《学双簧》、《窦公训女》等。
  
  
张德武
本名张承武,汉族,原籍河北承德,出生于北京。毕业于北京教育学院艺
术系,大学本科学历。现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丰台区委员会委员、北京曲艺家协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自幼喜爱曲艺、京剧。1978年向北京曲艺曲剧团演员刘晨学习相声表演,后拜师张文顺。通过演出实践,逐渐形成了自己表演文哏兼善柳活的艺术风格。台风端庄,嗓音清亮,韵味绵厚,表演真挚。其经常演出的作品多为自己创造,其中《恭喜发财》、《胖人浪漫曲》、《经典与时尚》、《文化达人》、等。除文艺创作外,擅长国画,其作品为多处宾馆及名人收藏。他创作的相声《独家录制》参加了2010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并获春晚优秀作品奖;相声《文化达人》荣获第二届北京青年相声节优秀作品奖
  
康松广
相声演员,回族,生于北京。现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北京曲艺家协会理事。
自幼酷爱相声艺术并学习表演。系相声艺术家、相声教育家王长友关门弟子。从青年时代开始相声创作,创作相声近百篇,著有《康松广相声文集》,其中众多作品在北京及全国相声大赛和作品评比中获奖。还创作了数十篇少儿曲艺作品,他的表演台风稳健,洒脱自然,语言清新流畅,节奏明快。剧场效果火爆。并善于汲取众家之长化为己有,既能体现传统功底,更加赋有时代气息。经常上演的节目有:传统段子《铡美案》、《八扇屏》,《数来宝》等现代作品基本是自创;如《盖房》、《新哭的艺术》、《上网须知》等。其中《盖房》在央视举办的“铜陵杯”相声评比中获作品奖和表演奖。《颠三倒四》获“第三届CCTV全国相声大赛”专业组二等奖。
  
靳佩良
相声名家。北京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
自幼年酷爱相声,听广播时常模仿及负谐童。文革后,经知音引荐承侯宝林亲自授课艺术启蒙,其授课作品众多如:《夜行记》《见义勇为》《卖布头》《打灯谜》等。1984年借调武警文工团,在此期间;受军旅艺术家于连仲的栽培表演走向成熟。此后曾受全总、铁路等中央艺术团体邀请加盟演出。行内皆知1986年承蒙侯宝林厚爱,并收为义子。参加全国政协新年团拜会示演。为相声大师侯宝林捧哏获益匪浅。后又拜军旅艺术家于连仲先生为师。代表作品有《夜行记》《见义勇为》《卖布头》《打灯谜》《拴娃娃》《规矩论》《偷斧子》《下象棋》等。
  
崔琦
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中华曲艺学会理事,北京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书法家
协会会员。其艺术传略被载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自幼酷爱曲艺,师承“快板大王”高凤山。研习相声、快板、单弦、评书、是集创作、表演、伴奏、理论研究及节目主持于一身的“曲坛杂家”。30年来创作并发表相声、快板、单弦、小品、杂文等近700篇。1995年获北京曲协“最受欢迎的节目主持人”奖。喜书法,师承书法大师启功。2006年创作单弦联唱《北京人儿》荣获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2010年获北京曲协“杰出成就艺术家”称号。出版有《崔琦曲艺作品选》、《曲苑杂坛》、《传统岔曲选》、《北京人儿》、《崔琦单弦创作选》等。曾多次应邀赴新加坡、法国、荷兰、比利时、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讲学演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