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13-09-26
章程 章程 zhāngchéng (1) [regulation]∶指组织的规程或办事条例,也泛指各种制度 (2) [solution] 〈山东方言〉∶指办法;主张 —、概说 (一)含义。 章程,是组织、社团经特定的程序制定的关于组织规程和办事规则的法规文书,是一种根本性的规章制度。 (二)适用范围。 章程有组织章程和业务章程之分。组织章程适用于组织、社团制定组织规程;业务章程适用于单位在行使业务职权时制定的规则。从实践来看,组织章程用得较多,业务章程与组织章程的共同点也比较多,这里着重介绍组织章程的特点和写作。 (三)特点。 1.内容纲领性强。 章程规定一个组织的组织规程和办事规则,具有纲领的性质。它属下所有组织和成员都得承认,共同遵守。组织规程是该组织的最高准则,该组织的一切活动,都必须遵循这个章程,体现这个章程的基本精神。 2.通过合法程序制定。 章程一定要通过合法的程序制定,才能要求属下所有组织和成员认可,才能要求所有的组织和成员遵守。通常是成立起草小组拟出草案征求意见,最后由该组织的最高级会议——代表大会通过,成为正式章程。这一点,一般在标题下边就要标明,这是它有法定的权威、有法定约束力的主要原因。 3.用条款方式说明。 一般公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为了讲明事情真相,有时也用议论。章程,它解说性质、任务、权利、义务和活动原则等,全用说明的方法,用最简的语言把有关内容阐述清楚。 章程的内容全用条文表达。较多的情况,是用章条式排列,以显示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条文表达,断裂行文,是章程表达方面最突出的特点。 二、写法 (一)标题。 组织章程的标题,一般由组织或社团名称加文种构成。标题下面,写明什么时间由什么会议通过,加上括号。有关组织的代表大会通过了,就算正式章程。如果是尚未经代表大会通过的,在标题末尾加上“草案”字样。 (二)正文。 章程正文,包括总则、分则和附则三部分。 总则又称总纲,从总体说明组织的性质、宗旨、任务和作风等。 分则规定:(1)成员,讲成员条件、权利、义务和纪律; (2)组织,讲全国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代表大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专业小组、名誉职务; (3)经费,讲经费来源和使用管理等。 附则,附带说明制定权,修改权和解释权等。 三、写作要求。 (一)内容完备。 章程的内容要包括社团名称、宗旨、任务、组织机构、会员资格、入会手续、会员权利义务、领导者的产生和任期、会费的缴纳和经费的管理使用等。必要的项目要完备,既突出特点有照顾全面。 (二)结构严谨。 全文由总到分,要有合理的顺序。分则部分,一般是先讲成员,后讲组织;先讲全国组织,次讲地方组织,后讲基层组织;先讲对内,后讲对外。要一环扣着一环,体现严密的逻辑性,使章程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章程的条款,要完整和单一。一条表示一个意思,不要把一个完整的意思拆成几条,弄得零零碎碎;也不要把几个意思合在一条之中,交叉杂乱。这样,才便于称说,便于执行,便于引用。 (三)明确简洁。 章程特别强调明确简洁。要尽力反复提炼,用很少的话就把意思明确地表达出来。 章程用断裂行文法,用条文表达,句与句、段与段之间有一定的跳跃性,一般不要用“因为……所以……”,“虽然……但是……”等关联词语。 章程的语言多用词语的直接意义,不用比喻、比拟、夸张和婉曲等修辞手法。这样,语义毫不含糊,没有歧义,让人一看就明白。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