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美术活动中教师如何指导

如题所述

2-3岁幼儿以涂鸦为主,喜欢摆弄他们能接触到的绘画工具,比如铅笔、蜡笔、粉笔、钢笔甚至树枝、木棍等,在他们认为能画的材料如纸、书、墙、地板上又涂又画。当他们看到自己涂画出的线条时,就感到非常的高兴和满足。但有些幼儿对绘画不感兴趣,在美术活动中不是呆呆地坐在那里,就是眼泪汪汪,不要画画。幼儿兴趣是可以培养的,也是可以引导的。在平时的绘画教学活动中,我特别注意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一、采用丰富多彩的导入方式,激发幼儿兴趣。绘画活动往往需要参与者带有巨大的热情。对生活冷漠、缺乏热情的人是创造不出感人的作品的,幼儿也不例外。如果采用单一的方法导入课题,会使幼儿感到厌倦,不能激发幼儿创作欲望。所以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努力创造一个美妙的充满感情色彩的、能引起幼儿情绪激动的情境与环境,使之亲临其境,产生追求美、表现美的欲望和热情。例如:在进行绘画“小金鱼”教学活动中,运用表演导入法。首先准备大幅的主体背景,有水草、卵石、各种生物等等。再画几条不同形状的小金鱼隐藏在水草里,并系上线以便随时拉出。在进行导入时,我一边轻轻唱“鱼儿,鱼儿,游出来,游出来。”一边将一条条小金鱼从各个方向拉出来,此时孩子们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我趁势要求幼儿每人画一条最美的小金鱼送到小河里游一游。此举大大激发了幼儿画画的欲望和灵感。绘画活动中我还有很多种导入方法,如采用实物导入、谜语导入、故事导入、儿歌导入、游戏导入等等,以丰富多彩的导入方式,来激发幼儿的作画兴趣。二、采用多种作画手段,激发幼儿兴趣。对于小班幼儿,如采用单一的油画棒作画,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失去兴趣。为此,我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棉签画、吹画、水彩画等。在一次绘画中,也用多种作画形式,幼儿不能掌握的,我帮助完成。如在“好朋友”的绘画活动中,当幼儿画好了一个个可爱的小朋友后,我用手指点画的形式,帮助他们画上背景,使画画更完美,幼儿尝到成功的愉悦,增强了幼儿的绘画兴趣。我还利用手工与绘画相结合的形式,激发幼儿兴趣。因为手工与绘画相结合,不像单纯绘画那样追求作品效果,而注重动手操作的乐趣,为幼儿所喜爱。幼儿在捏泥、折纸、粘贴等活动中所获得的对物体的感知,有助于他们在绘画时表现此物体。如,为了让幼儿感知、了解小鸡的基本特征,让幼儿观察小鸡后,用橡皮泥把小鸡的形状捏起来,幼儿感知了小鸡的形状,绘画时不但能很快地画出外形,且形态各一,充满童趣。再如,用棉签画“一串红”前,先进行撕纸、粘贴活动,幼儿通过粘贴,对花形有了感知,再进行绘画,也就容易多了。三、幼儿在主动参与中,增强绘画兴趣。小班幼儿基本处于涂鸦的表现期,对枯燥、单一的临摹不感兴趣。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遵循绘画学习的原则,在绘画活动中,先让幼儿通过观察,在情境中培养感情,激发兴趣。例如,幼儿学习绘画线条,先带幼儿去观察饲养角,看看里面的小动物,观察一下笼子的样子,在进行绘画时,为每个孩子准备一张印有大灰狼的白纸,用故事的形式开头:“动物园里的大灰狼跑出来了,会伤害我们的小动物,现在请小朋友把它关到笼子里去。”孩子们自然而然画了许多密密麻麻的线,把大灰狼关在里面。既达到了教学目的,又培养了孩子们爱护小动物的情感。我还根据本地的自然环境、季节变化,引导幼儿观察环境,体验生活,让生活成为绘画的源泉。如春天带幼儿到空旷的田野中去放风筝,孩子们尽情地玩耍。回到教室,师生共同把刚才的情景回忆一遍进行绘画,我不用示范,幼儿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自然而然表现出来。虽然在构图、色彩方面尚有所欠缺,但画的内容是孩子亲自经历的,真正成了绘画的主人,体会了其中的愉悦,兴趣也随之增加。四、在绘画过程中,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成功感。绘画过程中是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过程,无论是对绘画能力强还是弱的孩子,教师都应做到因势利导,充分尊重孩子独立思考、独立创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善意地接纳每个孩子的作品,对于孩子点滴的进步、闪光点加以表扬、鼓励。例如:孩子在绘画中,把头发涂成绿色,不加以指责,反而表扬他的勇于创作的精神。小班幼儿年龄小,在绘画中,边画边说话的现象较多,我也不横加制止,给孩子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绘画环境。幼儿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每个孩子的作品,对孩子的作品进行欣赏评价。通过这一环节进一步提高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例如:在画“花衣裳”的绘画活动中,我通过为免宝宝做花衣裳引出活动的主题,在进行评价欣赏时,我又以免宝宝的身份和幼儿一块欣赏幼儿的作品。活动结束后,有许多小朋友都表示还愿意为小兔子再画一件花衣裳。这就给下次的绘画活动埋下了一个很好的伏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