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姓氏问题

请教一下;有“宝”姓吗?它的来历是什么?谢谢!!!


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部落博尔吉锦氏姓宝,清朝时大部分均有官职,无官职的也奉台吉待遇,元重臣扎勒玛所属的乌利扬罕部姓乌,清朝及清以前其历代后裔非官员者均奉塔布囊待遇。相当于宝姓的台吉待遇。宝,乌二姓是蒙古族最高贵的姓,历来如此。
蒙古族人的姓是和部落名, 部落首长名, 地域名等有密切关系,在宗室家族发展演变过程中姓也有所变化,有的按等级或类别又划分出不同的姓氏。如: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部落博尔吉锦氏姓宝,清朝时大部分均有官职,无官职的也奉台吉待遇,元重臣扎勒玛所属的乌利扬罕部姓乌,清朝及清以前其历代后裔非官员者均奉塔布囊待遇。相当于宝姓的台吉待遇。宝,乌二姓是蒙古族最高贵的姓,历来如此。因而因各种原因,如犯罪,破落,或受排挤等不再相配的人被视为非正统的人则不能再用宝姓和乌姓,但这些人为纪念自己的姓,往往在改称它姓时用其同音字,如把宝改成鲍,包等。其他部落的蒙古人也有类似的情况。还有赐姓的作法,对多年在一起的外姓人或奴隶表现好的可以赐姓。多数情况是和部落名,首长名,地域名第一个音有关。
下表列出部分部落与姓氏关系:
博尔吉锦氏 成吉思汗黄金家族 博尔--取近音“宝”
清朝时无官者奉台吉待遇
兀济业特部 据说成吉思汗的一支早期著名部落 兀---取同音“吴”
其木得部 东迁时带来的蒙古部落 其---取近音“陈”
白仞部 东迁时带来的蒙古部落 白---取同音“白”
白---蒙语察干的察的近音“常”
兀良哈部 成吉思汗的功臣扎勒玛所属的部落, 数皇亲,兀---取同音“乌”
清朝时奉塔布囊待遇, 相当于宝姓台吉
宝姓
回族中的宝姓,出自经名首音。如在元代,就有三位名同人不同的“宝合丁”。此外还有“宝合丁刺只”、“宝童”、“宝哥”等人。清代,在云南回民起义军中,有一位将领名叫宝文明。宝姓回族主要分布在西北和云南。汉族宝姓,源于元朝洪武年间,一于姓礼部侍郎到腾冲征粮,恰逢兵变,粮薄丢失,遂易姓为宝隐居大理,后人主要分布龙陵、腾冲、芒市、缅甸等地.谱载在世族人约3000,设有家会统管祭祀.

东汉时期就有汉人宝姓,如宝忠,再寻前面的源头就不知了。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9192356.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1-10
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195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
  毕业后一直在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曾先后担任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社会兼职有南京图书馆学会理事长、南京作家协会主席、南京文联名誉主席、江苏大众文学学会会长、省鲁迅学会会长、省作协理事、中国马列主论学会理事、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三江学院中文系系主任等。以文艺美学现当代文艺思潮的研究见长。
  著有《鲁迅的思想和艺术新论》、《艺术与人学》、《文学初步》、《马思列斯文艺论著选诗》、《马列文苡经百题》、《鲁迅-中国文化革命主奖》、《现代文学观念发展史》、《当代中国文艺理论史》和《世界学术名著导引丛书》等。
  专论有《艺术规律与“人学”》、《文艺编至论》、《艺术生产和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论文学的人性、人道主义和阶级性》、《论文艺理论的民族化和现代化》和《世纪之交文艺理论的思 》等三百余篇。
  曾多次获省市级、国家级优秀著作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其文学教学和研究受到同行专家认可,《论文艺学家-包忠文》等专论多篇对其学术人格、科研贡献作了较切实的评价。
  【宝 声】:(公元1941~今),北京人。著名现代画家。
  文化部中国文化信息协会中国书画艺术委员会委员。1962年毕业于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从师卫天霖、李瑞年、吴冠中、白雪石等前辈。
  系香港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美国海外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华侨文学艺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翰墨书画院院士、河南中原书画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传略入选香港出版《世界名人录》第四卷十二页。传略入选香港出版《世界艺术家名人录》首卷。作品《八仙图》获香港第二届“世界华人艺术大奖”作品《八仙过海》被中南海收藏。四十米长卷作品《五百罗汉图》发表在人民日报主办市场报。
  作品《十八罗汉图》入选山东莱阳编《二十世纪中国著名书画家》画册、山东莱阳编《世界传世名画法书鉴赏》画册、山东烟台编《亚洲艺坛名流》画册。
  作品《八仙过海》入选北京编《20世纪中国著名美术书法家作品拍卖库》画册。
  作品《张颠疾书图》获河南“画圣杯奖”。
  作品《柏柿如意》参加98海峡两岸名人名家书画展,并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作品《年年有鱼》参加97北京赴香港庆回归展。
  作品《福禄寿》发表在大型画报“中华英才”专版介绍。
  作品《孔子像》入选山东曲阜纪念孔子诞生2550年书画大展画册、入武汉编《世界东方文人书画家全集》画册、入选四川编《当代中国书画名家精典》画册、获河南“东方杯”诗书画印精品大奖赛二等奖,入选《中国东方艺术家》画册。
  作品《贾岛觅句图》入选文化部编《中国当代文化艺术名人大典》
  传略入选中国国际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会编《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入选《中外名人辞典》、《中国当代创业美术》、《中外名星辞典》
  【宝 音】:(公元1954~今),蒙古族;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人。
  内蒙古呼和浩特玉泉区长和廊街道党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呼和浩特市第十一届人大代表。
  1970年12月—1978年9月在呼和浩特市农机厂工作,1978年9月~1987年12月在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学校工作,1987年12月~1991年3月在玉泉区长和廊办事处工作,1988年9月任副书记,1991年3月~1994年9月任玉泉区五车路街道党委副书记,1994年9月至今任现职。
  工作数年来,积累了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脚踏实地,具有较强的领导协调能力、任职以来,始终把经济工作,社区服务等项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克服了资金不足的困难,采取挂靠,联办等形式,加强对经济工作的指导。
  1997年参与创建的“人和酒业有限责任公司”,1998年上缴税金达3万余元。在抓办事处企业的同时,注重发挥居委会主任的积极性,采取“四三三”、“三三三”等政策,使居委会都建起了自己的经济实体。积极支持兴建各种商点,启动扶困早市,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1997、1998年税收任务连续超额完成,积极开展社区文化建设,大庆期间成功地承办了大召庙会,为民俗文化的发展、经济的繁荣,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998年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改善了办公条件,由原来的平房,改善为现在的400多平方米的楼房。
  【宝 泉】:(公元1958~今),蒙古族,内蒙古奈曼旗人。著名地方公务员。
  内蒙古锡林浩特市民政局局长,锡林浩特市人大代表。
  1975年9月~1978年3月在巴盟中旗当知青;1978年3月~1980年1月在内蒙古象专学习;1980年1月~1994年8月在锡市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内蒙古党校学习,锡市人大常委会工作;1994年8月至今在锡市民政局工作。
  【宝 泉】:(公元1959~今),蒙古族;内蒙古土默特左旗人。著名机电工程师。
  库伦旗力元水泥有限公司生料车间主任,助理工程师。
  1979年参加工作,历任库伦旗第一水泥厂电工车间主任、机电科科长、生产科科长。
  自参加工作以来,始终致力于机电设备的研究,他的一些小改小革不断被应用到生产中,为节能降耗、增产增效发挥了明显的作用。他的时英钟计量熟料准确度较高,磨机强力通风,合理机配提高了台时产量l.5吨,节电1.2度,年节约资金约三万元。
  【宝国枝】:(公元1960~今),蒙古族,女;辽宁阜新人。
  化德县石油公司员工,化德县第十一届人大代表。
  1976年7月~8月在化德县朝阳乡新富村下乡;1976年8月~1980年5月在化德县百货公司上班;1980年5月~1997年11月在化德县石油公司工作;1997年11月至今下岗待业。
  1976年响应党的号召,上山下乡到新富村,粮农民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同吃同劳动,既锻炼了身体,又增长了知识,被社员称赞为上山下乡的好青年。在百货公司工作期间,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对待顾客像对待亲人一样,热情、服务、周到,被公司评为优秀班组长。
  在石油公司工作期间,历任审计员、会计员、团委书记,对工作尽心尽职,配合有关单位做好该公司的审计工作,给领导当好参谋,带领青年团员,哪里有困难,就出现在哪里,被该公司和盟公司评为优秀先进工作者。
  【宝福凯】:(公元1963~今),云南腾冲人。著名医学微生物学专家和虫媒传染病专家。
  宝福凯, 1963年4月生,教授,研究生学历,硕士,博士;硕士生导师,美国耶鲁大学3年博士后研究经历。1985年昆明医学院医学系本科毕业,1987年研究生毕业,2002年-2005年在美国耶鲁大学从事学习和科学研究工作。现任昆明医学院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主任、病原生物学重点学科带头人,昆明医学院实验动物质量检测站技术负责人、微生物检测室主任。系美国微生物学会(ASM)、美国纽约科学院(NYAS)、美国螺旋体研究会会员,中国微生物学会、中国免疫学会会员。长期从事医学微生物学、免疫学教学和科研工作,做出显著成绩。主要研究方向:(1)虫媒传染病病原体和虫媒传染病(vector-borne pathogens and vector-borne infectious diseases)的病原学、免疫学、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2)结核病病原学、免疫学与分子生物学。作为主要成员参加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美国NIH项目4项、云南省计划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主持或参与过多项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教育厅基金项目的研究。至今发表论文及综述50多篇,其中国际权威杂志《Nature》1篇,《Cell》1篇,《J Exp Med》1篇,《J Infect Dis》1篇;SCI收录8篇,影响因子累计达85.8;获发明专利1项(排名第二);参编本科教材、专著5部。来历跟楼上的一样。
  
第2个回答  2021-04-12

《百家姓》:一部关于中文姓氏的作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