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黄金、白银和青铜哪个更硬?硬度各是多少?

黄金、白银和青铜哪个更硬?它们的硬度各是多少?
最硬的金属是哪种?硬度又是多少?
铁的硬度是多少?

一、不掺杂质的情况下,青铜的硬度最大,黄金的硬度最小,硬度由大致小分别是青铜、白银、黄金;

二、硬度:材料局部抵抗硬物压入其表面的能力称为硬度;

1、黄金的硬度为纯金与合金,纯金比较软,合金硬度大。
足金的硬度2~3,当用金属针(如大头针)刻划真金会留下明显的刻痕,民间金匠往往用牙咬,根据能否咬动来判成色也是利用了硬度的原理分辩真假。
黄金虽然光泽强但却不很硬(摩氏硬度2.5)用牙咬可见齿痕,故易于分割。

2、纯银是从自然银和其它银矿物中提取的一种银白色的贵金属。硬度2.7,密度10.53克/立方厘米,具有很好的导电性、延展性和导热性。多用于电子工业、医疗和照相行业更主要的用途是用来制造首饰、器皿和宗教信物。

3、青铜:以锡、铝、铍、硅、锰、锆、镉、铬、钛、镁、铁等为主要合金元素的铜合金称为青铜。
青铜的种类有很多,分为锡青铜(含锡磷青铜)、铝青铜、铍青铜、硅青铜、锰青铜、锆青铜、镉青铜、铬青铜、钛青铜、镁青铜、铁青铜、铬锆青铜等等。

锡青铜的硬度变化范围很大,主要和铜锡比例和热处理工艺有关,一般在5-6.6之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1-04
黄金的密度是19.32克/立方厘米 ;
白银的密度为 10.53克/立方厘米 ;
铜密度为8.96 克/立方厘米;

应该是铜最硬.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01-04
金与银都具有美丽的光泽,质地柔软,易于加工,因而成为工艺匠人最受欢迎的加工材料。同时又都具有耐大气氧化和腐蚀的特性,可以历经千年,都仍然新亮如初。所以不少金银制品历代相传,成为传世之宝。特别是黄金,这种特性更佳,既不会锈蚀,又不易失去光泽。与金相比,银的这种性能则稍差。潮湿的臭氧会使银表面氧化,这是我们所见到的,银制品使用或搁置时久了,其色泽会由白亮转达为灰或黑色的原因。另外,银抗硫化物腐蚀的特性也不及金。

古代黄金中的银、铜、铁含量偏多纯度较低。

一、古代金银器的鉴定

金银器的真伪鉴别,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对其材料质地的鉴定;(2)是对其制造年代的鉴定。

1、对金银器的材料质地的鉴定方法:

(1) 现在科技手段法:对金、银器质地的鉴别已能做出比较精确的测定。比如器物金银含量的成色测定,对金银器内所含其他金属的成分及其含量的测定,甚至对一件金银器不同部位的金银含量,亦能分别做出测定。

传统简易手段法:金银的硬度小,质地软,延展性强。若用金属物在金银制品上轻轻划试,一般留下凹痕的是真品,留下划痕的是伪品。

(2)金银的密度大一般说来,对于相同体积的金属品,金制品要重得多,太轻的制品必是伪品。

(3)金银的硬度小,质地软,延展性强。若用金属物在金银制品上轻轻划试,一般留下凹痕的真品,留下划痕的是伪品。

(4)金银的化学性质较稳定,特别是金,在空气中不易氧化,而铜铁制品均易氧化生锈。金在酸性液体中(如稀盐酸、硝酸等),其颜色不变,而铜制品只在触及硝酸,便会失去光泽。如是镀金,表层镀金容易脱落,不仅脱落部分易生锈,即使镀金表面也易被铜覆盖。

(5)古代金银器,有些表层带有铜锈,特别是银制品。这种情况是由于金银器在接触过其他腐蚀的铜,如与铜器在一起而沾染了铜锈。另一个原因,则是古代大多数银器的质地,是以含有一定成分的的铜合金,当铜氧化腐蚀后,便在银器上形成了铜锈覆盖层。不过这种情况,大多可以经过除锈垢处理,以复原器物的本来面目。

(6)此外,还可以通过器物的声音、味道,以及颜色、手感等,来辨别金银器的真伪。

2、金银器制造年代的鉴别

年代的鉴定难度大。现代科技手段对器物的质地鉴别已达到比较精确的程度,然而对器物的年代鉴别尚显得无能为力。主要还是根据经验的积累,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一套比较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

(1)铭文:一般说来,金银器年代的鉴别离不开器物铭文的研究和对器物形制、纹饰、制作技术的分析研究。相比较之下,器物铭文的研究是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依据。如果金银器上无铭文或款识,对其制造年代的确定是极为困难的。

从中国金银器的发展看,唐代以前金银器上的铭文很少见。唐以后,特别是宋元以后,有铭文款识的金银显著增多。有些金银器上虽然没有铭文,但却可以通过同地伴出的其他形制相近的金银器上的铭文,间接进行年代推定。

(2)形制:器物的形制、纹饰、制造技术以及铭文等特征,应该说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断定器物的年代的方法。因为每个时代的器物,都不可避免地带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具有那个时代所特有的风格特征。

一般讲,一件器物,其形制、纹制、甚至制造工艺和加工技术,应该是和谐统一的,与它所属的那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相适应。正是在这个基础上,考古学文化中形成了一套普遍较适用,又比较科学的分析研究方法,用以断定器物的年代,即利用考古中同类器物的共存关系,经过细致的比较研究,找出某一时期,或某一时代的标准器物,这类器物基本上具备了同时期或同时代同类器物的共性特征,然后将出土的其他同类器物,与已经确定的标准器物进行对比,或同已知同类器物的特点相对照,从而是对器物的年代做出判断。

在这方面工作得最有成效,并且已经能将同一时代不同时期的器物相互区别,并排出器物谱系的,是对古代陶器和青铜器的研究。但是迄今为止,对金银器这方面军的系统研究尚不成熟,主要是由于各时代金银器出土的总量少,而且出土分散、不集中,这给金银器的系统研究增加了难度。目前对金银器的研究最为细致,而又最富有成果的,当属对唐代金银研究。其研究成果,无疑为唐代金银器的分期断代奠定了坚实的基,同时也为日后对中国金银器的系统研究开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3)与伪造古代的铜、玉等器物不同的是,伪造金银器最常见的是在材料质地上作假,多是以谋取高额利润为目的。在年代上作伪者尚不多见,这也造成对金银器的年代鉴定工作,无论从理论上,抑或实践经验上都显不足,缺乏这方面的系统研究和经验总结。尽管有经验的人,能够娴熟地根据器物的质地、声音、味道,以及颜色等来辨别直伪,或根据器物的造型、纹饰、铭文,以及成形和加工技术方法的时代特征来推断年代,但科学的研究,并把已知的成果、经验加以确定和系统总结,仍有待于将大量细致地工作和深入地研究。

二、现代金银器的鉴定

1、金器的成色:

(1)古代黄金中的银、铜、铁含量偏多。含银越多越呈淡黄色;含铜者呈淡黄色,且稍微发绿,若入土时间偏长则会呈栗黄色;金中含铁偏多者,一般呈玫瑰红色。时下,古玩商大多依据“七青、八黄、九五赤”的口诀来识别古金器的成色。

(2)鉴别金器的成色还可通过以下方法:金密度比普通金属大,放在掌心掂试有沉重感;笨大而轻飘的金器,皆为赝品。用两根金条相击,含金量为99.9以上的黄金多无响音;掺有银质的有声无音;含铜质偏多的会有长音。成色高的黄金体质较柔,成色低的黄金体质偏硬。金含银者硬,金含铜者更硬。

2、银器的成色:

(1)看颜色(又称看面档)测试:纯度愈高,银色愈洁白,面档细腻均匀发亮,有润色。如果含铅质,面档发出潮花带有青灰色;如含铜质,面档出现粗糙 及烂心,有干燥感。被氧化了的白银尽管表面有“黑锈”,但其色泽黑而呈光亮 铅、锡、白铜则没有光泽,其色发暮。

(2) 看茬口定成色:把白银饰品截开,看茬口颜色,若茬口绢白而绵,饰品表面光润、细腻,氧化后表面色泽发乌呈光亮,可断定其成色在98%左右;若茬 口粗而柔,微显红色,成色在95%左右;茬口白而带灰,略有微红则成色在90%左 右;用手弯折较硬,茬口淡红色或带灰色,其成色在80%左右;成色在70%左右的白银,其表面白黄且干燥,茬口微红、黄兼有,弯折坚硬;若茬口红中带黑,黄 中带黑,其成色已在60%以下。

3、银器的真假辨别:

(1)重量:白银密度较一般常见金属略大,一般地讲:“铝质轻、银质重 铜质不轻又不重。”因而掂掂重量可对其是否为白银作出初步判断。若饰品体积较大而重量较轻,则可初步判断该饰品系其它金属。

(2)查硬度:白银硬度较铜低,而较铅、锡大,故用大头针稍用力划实物的 表面进行测试,如针头打滑,表面很难留下痕迹,则可判定为铜质饰品;如为铅锡质地,则痕迹很明显、突出;如实物留有痕迹而又不太明显,便可初步判定 为白银饰品。纯白银饰品用手拉,折就能使之变形。
(3)听声韵:饰品如为高成色白银,则掷地有声无韵,无弹力,声响为“卟 哒卟哒”。成色越低,声音越低,声音越尖越高而带韵;若为铜质,其声更高百 尖,韵声急促而短;若为铅、锡质地,则掷地声音沉闷、短促,无弹力。
(4)伪造白银的特点:伪造白银一般是用红铜、黄铜、白铜、铅、锡、铝等 制造的,其特点是: ①红铜质:外表紫红色,茬口黑红色,生绿绣。 ②黄铜质:外表黄色,茬口豆绿色,生绿绣。 ③白铜质:外表灰白色,茬口砖灰色,生绿绣。 ④铅质:灰蓝色,质软,用指甲可划出道痕。 ⑤锡质:银白色,质软,用指甲可划出道痕。 ⑥铝质:白灰色,体质较软而轻。
第3个回答  2007-01-06
按国际密度单位
黄金5.0
白银5.5
铜6.8
第4个回答  2007-01-09
白银更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