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 有了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后电力系统的运行会更安全

如题所述

为了更好的适应当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电网进行了大量的改扩建工程,使电网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电力应力范围得以不断的扩展,电力自动化水平得以不断的提高,这样就无形中使电网调度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目前技术的发展,使电网调度已基本实现自动化功能,对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电网运行时,并没有有效的技术手段来对运行环境的安全进行监督和管理,往往还是通过人工管理和一些制度上进行约束,不仅很难保证电网运行的安全,同时也导致管理工作效率较低。 1 电网调度系统的组成
随着电网调度系统的技术更新,已经实现了电网调度的自动化,其主要的构成是主站系统、电厂和变电站端和信息通道。其中,主备前置通讯机负责数据采集、规约解释、数据处理及接收并处理系统的控制命令;主备服务器存放整个系统的实时数据、历史数据及应用数据,为主备前置通讯机、调度员工作站、后台工作站提供数据库服务;WEB浏览服务器提供实时画面公布;多串口网络通信服务器支持多种编程语言,操作简便。另外,根据不同的工作需要,可以将系统划分为信息采集和执行、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人机交互等子系统。这个子系统实现功能的基础就是各种针对电力调度而设计的软件,其中包括电网调度软件、人机交互软件、信息处理软件等,系统通过这些软件来实现对电力设备的自动调控。
2 影响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的因素
2.1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自身的因素
目前电网调度已普遍应用自动化系统,自动化系统的运行不仅非常专业,同时也较为复杂。自动化系统由若干个软件及硬件组成,同时分布于不同的区域和处于不同的运行环境当中,对系统进行监管具有较大的难度。所以需要管理人员时刻关注大量的数据信息,这就导致管理人员要面对各种分布不集中且格式各异的数据资源,不仅工作量较大,同时也无法及时的获取其中所需要的安全信息,所以无法在第一时间对各种故障进行识别,从而导致系统的安全防御体系无法发挥正常的功能。另外,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在管理方面对安全产品缺少严格的监管,对各种病毒系统和入侵检测系统还是采用传统的监控手段来进行,监控模式形式较多,且处于分散的局面,各司其职,没有使整个系统形成统一的管理和监控模式。
2.2 管理制度的因素
目前电网调度系统虽然实现了自动化,但在维护和管理上还都是由人工的形式来完成的,对其运行的安全性还是通过制度来进行约束,没有完善的管理机制和技术手段,从而导致运行维护管理的水平处于较低的水平,对于出现的故障和问题不能及时进行处理。对系统的安全造成较大的威胁,所以就建立严格的管理、维护和使用制度,避免对网络和系统进行随意的变更,从而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3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安全运行的对策
3.1 日常管理
3.1.1 建立电网调度运行日志及调度自动化停运记录
电网调度使用和维护人员应对每日的主、厂站设备的运行情况做详细记录,包括远动设备运行中断时间及原因、事故时遥信误动次数、误码率、拒动次数、控误动等。并根据每日记录统计出远动系统运行可靠率、事故时遥信动作正确率、日报表合格率和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可靠率等指标,同时生成调度自动化报表。另外,要建立缺陷管理制度和缺陷处理记录。
3.1.2 定期检测
(1)主站系统:①双机热备用是否自动切换;②网络测试;③UPS电源检查;④前置通道误码率/运行率;⑤遥测合格率、遥信动作响应时间、事故画面时间等;⑥模拟屏上遥测量、开关量是否正确。
(2)厂站系统:①RTU自检;②对遥信量进行抽样检查,数量一般不少于总量的20%;③检查遥测的运行情况、测量误差;④测量调制解调器的输入、输出电平和测量传输通道中远动收、发电平。
(3)定期校核遥测精度,遥测的总准确度应不低于1.5级。交流采集精度应不低于0.5级。为保证数据的精度,发现问题要及时上报、处理。
(4)定期做好设备的预防维护。设备在长时间的运行过程中,会有灰尘、磨损及处于临界边缘的情况出现,这些都可能会导致故障的发生,所以应提前对这些情况进行消除。当对设备进行检验时,需要由专人进行负责,并做好充分的准备,以便更好的完成检验工作。同时应对每台设备建立维护档案,对设备每一次的维护都应详细的记录。这样管理人员可以根据检验数据对图纸进行修改,以使其与设备实际情况相符,而维护人员通过日检及时的发现问题,调度人员发现缺陷后上报后及时进行处理,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工作,可以有效的降低设备故障的发生率,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
3.2 安全管理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在运行时,当发现受到病毒感染、黑客攻击、人为破坏及突发性事件,使其正常运行受到影响时,则应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对系统进行备份、防护和隔离,从而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当发生以上情况时,需要准确的确定自动化系统故障的原因,并对其故障点及攻击点进行有效的隔离,同时应先恢复系统的监控功能,等系统全面恢复后再恢复其他功能的正常运行。
3.3 故障管理
调度自动化系统具有较强的实时性,一旦发生故障,则需要维护人员准确及时的进行处理,以使其尽快恢复正常运行。所以不仅要配置一定数量的备件备品,同时还要建立问题管理流程,许多时候故障的接连发生可能都是由于一个问题所导致的,这样通过问题管理流程找出故障发生的根本原因,从而采取一些预防性措施来防止故障的再次发生,或是在故障发生时能及时的进行处理,通过问题管理流程可以使故障少发生或是避免发生。
3.4 制度的管理
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安全运行,需要从管理制度上进行保证。首先,需要从系统的建立和维护管理上进行全面的规范和控制;其次,要强化值班制度,实行二十四小时值班制,同时各级人员就加强与值班联系,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对于无人值班的站点在确保四遥功能的实现;最后,人员素质需要加强。调度自动化系统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系统工程,其完全由高技术组合面成,其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和较高业务能力的人员配置,所以对参于其中的自动化专业人员和维护人员具有非常高的要求,其不仅需要定期的进行专业知识的更新培训,同时还要对自动化系统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从而保证其运行的安全性。
总之,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安全运行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其运行管理系统也必须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涉及到技术、管理等许多方面。因此,应对整个电力网络资源进行系统分析和系统安全方案设计,建立严密的安全管理措施、可靠的安全策略以及高素质的网络管理人才才能全面、实时地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正确性,从而能够使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稳定、可靠地运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