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专权太监

讲述下唐朝专权的太监 分别是谁?

李辅国(公元703—762年)在唐玄宗年间入宫做了太监。后因尽心侍奉太子李亨而成为太子的心腹。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叛军所到之处,望风披靡,直逼京都长安,唐玄宗仓皇出逃。太子李亨奉命在后安抚百姓,安土重迁的百姓们希望太子留下抗击叛军。李辅国以国家大义劝说太子留下抗敌,太子遂与玄宗兵分两路,北上灵武。李辅国又劝太子迅速称帝,以安民心。公元756年,太子李亨即位,是为唐肃宗,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肃宗为人性格懦弱,此刻见李辅国忠心拥戴,便视其为左右臂,赐名“护国”,后又改名“辅国”,把军政大事都委托于他。 肃宗取玄宗而代之是战时的需要。公元757年,唐玄宗回到了长安。起初过着无所事事,但尚算自由的生活。肃宗与李辅国都怕玄宗复位,因此在肃宗的默许下,李辅国对玄宗步步紧逼。初则把玄宗喜欢的三百匹马收回大半,仅留下十匹;继则强令玄宗迁到皇宫内宫,留下几个老弱病残之人伺候玄宗;然后又把对玄宗忠心耿耿的心腹太监高力士流放,强令玄宗的亲信官员陈玄礼致仕。这样,彻底成了孤家寡人的太上皇唐玄宗在寂寞、凄凉中走完自己的一生。肃宗曾数次想看望重病中的玄宗也因李辅国的阻挠而未成行。李辅国权势之大由此可以想见。 李辅国大权在握,天下大事几乎全决定于李辅国,朝臣所奏之事往往先经他手然后才告知肃宗。为了更准确地了解朝中大臣的动向,李辅国还专门派几十人负责监督官员的一举一动。对于不顺从的官员加以严厉打击。李辅国根据自己的好恶处治全国的讼案,并以皇意相标榜。地方上的节度使也是李辅国一手委派。李辅国权倾朝野,宰相及朝中大臣想见皇帝都须经过李辅国的安排,皇帝的诏书也需要李辅国的署名才能施行,群臣不敢提出不同意见。李辅国出行时,气势之大无与伦比。出于对李辅国嚣张权势的敬畏,宗室贵人也以“五郎”尊之,当时的宰相李揆更称李辅国为“五父”。也有一些正直之士不耻李辅国的行为,宗室李岘多次对肃宗陈说李辅国的违例行径。肃宗虽有所警觉,但在李辅国的操纵下,还是把李岘贬官出京。一手遮天的李辅国企图做唐朝的第一位宦官宰相。此举遭到了宰相萧华的激烈反对。李辅国怀恨在心,多次在皇帝面前诬陷萧华,并威逼皇帝用自己的亲信元载取代了萧华的相位,最终将萧华逐出京城。 李辅国之所以为所欲为,还得益于与肃宗皇后张氏的勾结。张皇后与李辅国内外相应,控制政权。他们对不利于自己的人,无论是高官还是显贵都是除之而后快。肃宗的次子建宁王李炎聪明过人,尽心辅佐太子广平王李豫,深得皇帝的欢心。心胸狭窄的张皇后与李辅国多次在皇帝面前中伤建宁王,诬蔑建宁王心怀不满,准备谋害太子。昏庸的皇帝竟然下诏赐死建宁王。 李辅国与张皇后的狼狈为奸是为了各自的利益。但两个都想大权独揽的人是不可能永远和平相处的。在肃宗病重期间,李辅国与张皇后终于在决定由谁继承大宝的问题上发生了尖锐的冲突。李辅国支持太子李豫登基,而张皇后素与太子有隙,因而暗中策划越王继位,以便于自己将来继续插手政局。张皇后密谋杀掉太子,其阴谋被李辅国的同党发现,李辅国等首先把太子保护起来,然后冲进皇宫,抓获了越王及其支持者百余人。张皇后逃入重病中的肃宗寝宫,被李辅国抓住。肃宗因受到惊吓而当天死亡。李辅国趁此混乱时机,将张皇后、越王及参与者一并斩首。太子李豫在李辅国的拥戴下即位,是为唐代宗。 代宗上台后,因念其拥立之功,册封李辅国为司空兼中书令,李辅国终于实现了他的宰相梦。李辅国气焰更加嚣张,他曾对代宗皇帝说�“大家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实际上让代宗把军国大事都托付于他。这一举动自然引起了代宗的不满,但由于李辅国掌握军权,代宗只得忍气吞声。 宦官程元振对唐代宗也有拥立之功,但处处受到李辅国的压制,因而产生了除掉李辅国的念头。此刻他见代宗已有除掉李辅国之心,便不断地暗中向代宗控告其罪状。代宗得程元振之助,陆续解除了李辅国的一些职务,最终把他逐出了朝廷。此后不久,有个身份不明的刺客夜闯李宅杀死了李辅国,并将他的头颅扔到了粪坑里。这个欺压皇帝、无恶不作的“老奴”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李辅国死后,宦官程元振专权,其骄横情状较李辅国竟有过之而无不及。唐德宗贞元年间,宦官窦文场、霍仙鸣分别就任左、右神策军中尉,从而把持了中央禁军的统帅权。以典掌禁军为基础,唐代后期宦官权焰日炽,并上演了一幕幕逼宫弑帝的丑剧。 俱文珍是唐德宗后期重用的宦官。公元805年德宗去世后,因中风而半身不遂的唐顺宗继位。顺宗不甘心受制于宦官,他内靠嫔妃,外靠翰林学士王叔文及著名的士大夫韩泰、柳宗元、刘禹锡等人,试图通过改革克服德宗朝因宦官专权而造成的弊政。改革触及到了宦官的切身利益,当朝权阉俱文珍联合其他宦官坚决反对。俱文珍先是想法让顺宗取消了王叔文进宫议事的权利,然后密谋把支持王叔文的唐顺宗逼下台。当时太子李纯有意早登帝位,俱文珍等宦官与李纯合谋,日夜聚集在顺宗周围,气势汹汹地逼其让位。身体本来很差的顺宗惧于俱文珍等人的逼迫,只得把军国大政交给太子。俱文珍还不满足,他把翰林学士召到金銮殿,逼迫他们起草诏书,由太子即位,尊唐顺宗为太上皇。只做了七个月皇帝的唐顺宗就这样被俱文珍逼宫退位了。 太子李纯即位后,称唐宪宗,俱文珍因有拥戴大功而备受重用。忘乎所以的俱文珍不仅对百官为所欲为,对手下的宦官也毫不留情。不少宦官因为与其稍有摩擦即被处死。宦官们对俱文珍又恨又怕,宪宗也不满俱文珍的居功擅权。此时正值担任监军的俱文珍因不请示朝廷而擅杀东川节度使李康而引起众怒。朝野上下竞相指责俱文珍专横独断、目无君主,宫中的宦官也群起攻击。俱文珍渐渐失宠于宪宗,不久死去,大宦官吐突承璀、王守澄继之而起。 唐宪宗统治后期开始追求生活上的奢侈腐化,拒纳忠谏,还诏求方士,奢求长生不老。不断服食丹药的宪宗变得暴怒无常,动辄痛责身边的宦官。宦官们朝不保夕,人心惶惶。以王守澄为首的部分宦官既为了自保,更为了谋求更大的政治资本,密谋杀死宪宗,策立太子李恒继位。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王守澄指使宦官陈弘志将宪宗闷死在中和殿,对外则宣称宪宗因服金丹毒发身亡。然后王守澄拥立太子李恒即位,是为唐穆宗。自王守澄之后,宦官挟制君主乃至弑君立君,一凭于己,故而史曰:“自元和之末,宦官益横,建置天子,在其掌握,威权出人主之右,人莫敢言。” 唐穆宗是一个昏庸无能、耽于享乐的皇帝,军政大权悉交于王守澄及其亲信。穆宗时的宰相多是投靠王守澄之徒,也无所建树。公元824年,穆宗因病而死,其子李湛即位,是为唐敬宗,王守澄又有拥立之功。敬宗只有十五岁,把政务交给权臣处理,每天与宦官们玩乐。当时朋党之争甚多,但每一派要取得胜利都必须先争得王守澄的支持。 唐敬宗玩心甚重,除了击球游乐之外,还喜欢在宫中“打夜狐”,即半夜捉狐狸。穆宗年纪轻,精力旺盛,经常连续几昼夜玩耍而无倦意,伺候在旁边的宦官们稍不遂他心意便会受到严惩,弄得这些宦官叫苦不迭。此时,以刘克明为首的一派宦官也嫉妒王守澄的权势,希望用换新君的方式得到皇帝的宠爱,进而取代王守澄的地位。公元826年,敬宗半夜猎狐归来与宦官们喝酒。酒酣之后,敬宗起身上厕所,突然灯烛全灭,刘克明等人趁黑暗之机把年仅十八岁敬宗杀死,矫诏让绛王即位。 刘克明以为大功告成,开始做专擅朝政的美梦了。可王守澄岂是等闲之辈?他联合亲信宦官,调集神策军把刘克明一伙全部杀死,迎立江王李涵即位,是为唐文宗。王守澄身具三朝拥立之功,官居骠骑大将军、右神策中尉,权力之高无以复加。唐文宗上台虽然得力于王守澄的拥立,但他对王守澄及其亲信的跋扈行为深恶痛绝。文宗使用以毒攻毒之策,利用王守澄与仇士良两个宦官集团之间的矛盾,成功地夺取了王守澄的兵权,赐其自尽。唐文宗在诛除王守澄后,也曾想乘机一举诛灭仇士良为首的宦官。文宗的宠臣李训与郑注经过密谋,决定在皇帝率文武百官欣赏甘露之时把仇士良集团一网打尽。但因事情败露,仇士良等宦官趁乱劫持了文宗,并立即展开了血腥的报复,皇宫内血流成河,官吏被杀者千余人,李训家被劫掠一空,李训、郑注都被杀死。京城的无赖们也趁火打劫,整个长安鸡犬不宁。没有参预事变的丞相王涯等人也被处死,其亲属皆被杀死。这一事件,史称“甘露之变”。此后,仇士良视唐文宗如同傀儡。史称“自是天下事皆决于北司,宰相行文书而已。宦官气益盛,迫胁天子,下视宰相,陵暴朝士如草芥。” 开成五年,文宗病重,诏命太子监国。仇士良知道消息后,竟闯入宫中,声称:“太子年尚幼,且有疾,请更议所立。”随后不顾朝臣的反对,假传圣旨把太子降封陈王,立文宗之弟李炎为皇太弟。文宗死后,仇士良扶持李炎上台,是为唐武宗。 唐武宗是在仇士良的一手操纵下继位上台的。他倒也晓得感恩图报,上台后即加封仇士良为楚国公,但他身为皇帝,自然不满于仇士良的专权。见惯了宫中勾心斗角的仇士良看出了武宗的心思,于公元843年主动提出告老还乡,武宗乐得顺水推舟,立即应允。不久,仇士良病死了,有人趁火打劫,告发他有不法行为,结果从他的家里搜出了数千件兵器。武宗一怒之下剥夺了他的爵位,没收其财产。据说,他家的财产用三十辆车子,运了一个多月还没有运完。 仇士良历经六朝,专权达二十余年,史称其“挟帝有术”。唐朝历史上还有一位连皇帝也以“父”相称的权阉,他就是唐末僖宗时的宦官田令孜。 唐僖宗即位时年仅12岁,为人又有些愚傻,被田令孜玩于股掌之间。田令孜让皇帝身边的宦官们变着法子让皇帝玩乐,然后大权独揽。僖宗喜欢斗鹅、嬉戏、打马球,玩得高兴时就对陪他玩耍的小宦官大加赏赐,以至于弄得国库空虚。田令孜便劝皇帝到长安的东市、西市上征高额税,宦官们则趁机四处抢劫。一时间怨声载道,唐僖宗却因有了钱而笑逐颜开,对田令孜也愈加信任。田令孜见僖宗如此昏聩,更加肆无忌惮,不仅日常政务完全自己说了算,甚至连四品以上高官的任命也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喜好,根本不上报皇帝。田令孜每逢见僖宗,都准备几样果品,两人相对而坐,全无君臣之礼,尤其令人称奇的是,僖宗开口闭口间竟称田令孜为“阿父”。 此时唐朝的统治已进入末期,田令孜的腐败统治更导致社会矛盾更加激化。公元874年,黄巢领导的唐末黄巾大起义爆发。起义军势如破竹,顺利地攻到长安附近。田令孜见大势不妙,没有与皇帝及朝臣做任何商议,便率五百神策军保着唐僖宗逃离长安,急急如丧家之犬,一路奔逃四川,投奔任四川节度使的乃兄。 在流亡了四年之后,黄巾起义失败,唐僖宗与田令孜回到了长安。但昔日繁华的长安城已成为一座空城。藩镇割据的局面已在全国形成。田令孜不思悔过,反而把镇压农民起义的功劳归于自己,更加骄横傲慢。对于可能造成威胁的人,田令孜必设法铲除。田令孜还重建禁军,以便于专权统治。此时,昔日的顽童已经长大并且不甘心做一个被奴才操纵的傀儡皇帝,但面对完全把持着朝政的田令孜,唐僖宗既缺乏夺回权利的能力,也缺乏足够的信心,只能以泪洗面。 田令孜的专权跋扈行为激化了各种矛盾。在镇压黄巾起义中有大功的节度使李克用与朱玫、朱全忠因争权夺利而发生了火并事件,长安再度告急。田令孜见势不好,再次劫持僖宗逃离长安,准备二次入蜀。李克用主动退兵,上表要僖宗杀死田令孜,然后请僖宗回长安。僖宗不愿再次逃亡,但田令孜带兵于夜间闯入僖宗的寝室,不通知群臣,强令僖宗连夜出逃。朱玫也上表请杀田令孜,让僖宗回京。宰相与大臣们也上表请示诛杀田令孜。田令孜此刻已经完全明白,藩镇兴兵要的是他的脑袋,因而必须把僖宗牢牢地控制在手中,以增加一点安全感,于是他扣下了众人的奏折,并不顾僖宗的反对,胁迫其抵达兴元。 不久,气急中风的唐僖宗设法回到长安,并下令削田令孜的官爵,将其流放到岭南。公元888年,历尽劫难的僖宗病死,其弟寿王李晔即位,是为唐昭宗。昭宗十分痛恨田令孜,因为当年挟持僖宗入蜀时田令孜曾鞭打过他,所以即位后下诏赐田令孜死。田令孜临刑前,撕裂丝绸,拧成绳索,甚至还向行刑之人仔细演示了一遍勒死人的方法,然后受刑而死。田令孜一生追求权力地位,至死不悟。正是这种可怕的欲望,使其祸乱唐朝达十五年之久,而伴随着权阉的受刑而死,唐朝的统治也名存实亡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8-06
纵观中国历史,一般宦官专权都出现在每个朝代的中后期,唐朝也不例外,也是在中后期开始出现宦官专权的。和历代宦官专权不同的是,唐朝宦官专权有一个显著的历史背景,那就是安史之乱。诚然,安史之乱前就有高力士掌权,司马光言“明皇始隳旧章,是崇是长,晚节令高力士省决章奏……宦官之祸,始于明皇“每四方进奏文表,必先呈力士,然后进御,小事便决之
高力士不仅参与“省决章奏,乃至进退将相,时与之议.如“宇文融、李林甫、李适之盖喜运、韦坚、杨慎矜、王金共、杨国忠、安禄山、安思顺、高仙芝因之而取将相高位
高力士虽“权倾内外”,还没有达到把持朝政的地步,他还要听从唐玄宗的号令。安史之乱的爆发改变了,唐朝的命运。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及衰的转折点.从此,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中央集权遭到削弱.天下动荡不安.政治腐朽黑暗,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也更趋激烈,这一切给宦官势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机。从此,皇帝不再信任朝臣,转而相信宦官,开始了唐朝真正的宦官专权。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的政局大乱,在叛军攻占潼关后,朝廷出逃长安,玄宗往四川,太子李亨奔灵武。李亨到灵武后在宦官李辅国的劝说下即位是为肃宗。李辅国有拥立大功,深受肃宗信任,视为心腹,赐名护国,中贵人尊之为“五郎”,“四方奏事,御前符印军号,一以委之”,凡“宰臣百司,不时奏事,皆因辅国决”。
李辅国既掌兵权,又握相权,是过去没有的.他甚至利用肃宗父子间的矛盾,矫诏迁置太上皇玄宗于西内,流逐了高力士,对皇家本身也产生了威胁。宗即位后, 李辅国因有定策之功,比以前更跋扈。公然对代宗说:“大家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可见此时宦官开始专权了。究其原因,还得从安使之乱说起,安禄山深受玄宗信赖,但还是背叛了他。安史之乱使得皇帝对权臣、悍将心有余悸。肃宗即位之初“语及李林甫,欲敕诸将克长安,发其冢,焚骨扬灰。”至德二年,大赦天下“惟与安禄山同反及李林甫、王金共、杨国忠子孙不在免例。”可见肃宗对李林甫、杨国忠等权臣,忌恨至极。安禄山克京师,朝臣陈希烈、张均、张土自等纷纷降贼.“百官受安禄山父子官者陈希烈等三百人。”
藩将叛乱和朝臣的不忠,加深了皇帝对将相的猜忌。李辅国之后程元振、鱼朝恩、仇士良等相继专权,直至唐末朱温消灭宦官为止。唐朝的宦官专权的具体表现又是怎样呢?又有何独特之处?从职务上来说,东汉、明的宦官专权主要是通过操纵皇帝的思想行为来达到专权的目的的,而唐朝的宦官则不是这样。唐朝的宦官有具体的官职,枢密使、神策军中尉,其中两枢密使、两神策军中尉和称“四贵”。在肃宗、代宗时虽有李元振、鱼朝恩等掌管禁军.“然犹未得常主兵也。”
就是说宦官掌管禁军还未成为定制。肃宗时也象高力士那样取得了执掌机要的权力,"四方奏事,御前符印军号,一以委之。”代宗“永泰中人掌枢密用事。”首先专掌枢密的是大宦官董秀,从此阉寺掌枢密成为定制。到宪宗元和初立了枢密使一职.规定仍由宦官担任。这个时期的权阉已能执掌机要事务,操纵朝政了。李辅国、程元振、鱼朝恩均掌管过禁军,但是他们均因恃权骄恣失宠被杀,此后宦官不在掌管禁军。直至建中四年,泾原乱兵入京,德宗出逃,文臣白志贞率领的神策军各自逃散,德宗无军护卫,“唯窦文场、霍仙鸣率诸宦者左右从行”,事后德宗深忌勋臣、宿将,“禁旅文场、仙鸣分统焉。”
至此禁军统帅权经过动荡再次回到宦官手中。“贞元十二年六月,特立护军中尉两员、中护军两员,以帅禁军,乃以文场为左神策军护军中尉,仙鸣为右神策军护军中尉,右神威军使张尚进为右神策中护军,内谒者监焦希望为左神策中护军,自文场等始也.
宦官统领禁军遂成定制,直至唐末。宦官两中尉与两枢密使号称“权阉四贵”,是唐朝中后期中枢机构中的重要成员,内枢密使充当君主之喉舌,神策中尉则是宦官专权的实力资本,两者内外相连,共同参与中枢决策,左右朝政。
宦官专权改变了唐朝中后期的统治状况,政事皇帝和大臣做不了主,而是有宦官说了算。其具体表现为:(一)处理国事。肃宗时,李辅国权势日盛,自府州县三司的审讯案件都有他最后裁决。李辅国身兼数十职,外朝官如判元行军司马、兵部尚书、中书令等,内廷官如太子家令殿中监等,使职如闲厩、五坊、宫苑、营田、栽接、监、陇右群牧、京畿铸钱、长春宫等使。由此可知宦官权势急剧膨胀之大。
二)进退宰臣。一方面,宦官对阿谀逢迎他们的人,极力保举其为宰相。如宦官李辅国举元载为宰相;就连唐朝的诗人元稹也是交结宦官才为宰相的。另一方面,宦官对所不满的宰相就极力排斥,甚至不择手段地进行暗杀。如文宗时,宰相李石辅政与仇士良不和,仇士良深忌之,派人暗杀李石.
(三)废立皇帝。这是唐朝宦官专权的最突出表现。唐后期皇帝的废立,生杀权力被宦官所掌握。如顺宗在位仅一年,因为触犯了宦官们的利益.宦官们便逼迫顺宗退位.而立太子为帝,是为宪宗。“宪宗十五年,上服金丹,多躁怒.左右宦官往往获罪.有死者.人人自危。”春正月.庚子.内常侍陈弘志杀害宪宗于中和殿。接着.大宦官梁守谦等立太子为帝.此即穆宗。穆宗在位四年后去世.太子即位.是为敬宗。敬宗宝历元年十二月辛丑.宦官刘克明等弑帝于更衣室。乙巳.宦官拥立文宗即位。文宗在“甘露之变”后受到宦官监视.曾自叹不如周赧王和汉献帝。文宗死后.朝臣欲立太子为帝.宦官们却矫诏立颖王为皇太弟.助其即位.是为武宗.并杀掉了太子。僖宗时,宦官田令孜“益自肆,禁制天子,不得有所主断。帝以其专,语左右则流涕。”
昭宗乾宁二年十一月六日,宦官刘季述“矫诏以皇太子监国,遂废昭宗.“夺传国宝授太子”。“季述手持银木过,于上前以木过画地数上罪状,云‘某时某事.你不从我言.其罪一也。……"
把皇帝当作罪犯来看待。对皇帝的生杀废立是唐朝宦官专权所独有的一个特点.
宦官专权危害百姓,祸害社会。宦官巧立名目大兴宫市、巧取豪夺。宦官依仗权势,常常以百钱的代价来买人家价值数千的货物,又巧立名目,向人勒索。白居易诗《卖炭翁》揭露宫市之弊:“一车炭重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上牛头充炭值”。这是对宦官横征暴敛,勒索农民的真实写照。此外还有五坊小使,以给宫中捕鸟为名,到处敲诈。一些宦官还以往来宣传主命为名夺路,沿路抢劫,危害百姓.
宦官专权也加深了藩镇割据。大历十年,代宗派中贵人马承倩宣劳李宝臣。马临行前,李宝臣送缣百匹,以表敬意。可马却嫌礼轻,当面将缣扔出道中,并当众贱侮宝臣,引起李宝臣部属的极大愤慨。结果李宝臣与田承俊和好共同叛唐。到了唐末,由于藩镇在镇压黄巢起义中不断壮大,宦官为了继续把持朝政,还和藩镇相勾结,不断发动内战,给人民带来了更大的苦难。可见安史之乱是宦官权势发展的转折点.宦官的权力从内廷向外朝延伸.掌握禁军.把持朝政.形成宦官专权。“至唐则宦官之权反在人主之上,立君,弑君,废君,有同儿戏,实古来之未有之变也。推原祸始,总由于使之掌禁兵,管枢密,所谓倒持太阿,而授之以柄,及其势已成,虽有英主察相,亦无如之何矣。”
唐朝的宦官专权加深了唐朝中后期混乱的局面,也加深了广大百姓的痛苦。

呼呼~~终于完了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7
唐朝后期的宦官专权最为严重!!!! 安史之乱以后,宦官开始专权,唐朝后期有七位皇帝是由宦官所立,其中两位皇帝竟被宦官所杀,中央政权实际上操纵在宦官的手里,皇帝成为了宦官的傀儡

有名一点的:(唐中期之后------唐前期因该没有吧)
皇帝 宦官专政情况
肃宗 李辅国(上面有,我就不打了)
宪宗 被宦官陈弘志所弑。
穆宗 为宦官王守澄所立,服长生药死。
敬宗 被宦官刘克明所弑。
文宗官 宦官王守澄立文宗为帝。后文宗欲假手朝臣杀宦,事败,仇士良等宦官大杀朝臣,史称「甘露之变」。
武宗 为宦官仇士良所立。
宣宗 为宦官马元贽所立。(《宫心计》有讲到一些)
懿宗 为宦官王宗实所立,死后宦官另立十二岁的僖宗为帝。
僖宗 政事全由宦官田令孜控制,僖宗呼之为「阿父」。
昭宗 为宦官杨复恭所立,后被宦官刘季述幽禁。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0-08-06
宦官专政在东汉末年即开始出现,并因宦官与外戚争权而直接导致了盛极一时的汉王朝的灭亡。此后的历朝中,只有唐、明两朝还出现过宦官弄权的现象,并都导致了这两朝的衰落和灭亡。但是仔细衡量三个朝代,宦官势力作为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并能够完全左右朝政、使皇帝成为傀儡的,首推唐朝。
自天宝后,宦官专政成为唐后期历史上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自韦后之乱至玄宗即位,宦官都有参与官廷政争。而自安史之乱后,李辅国策立了一次不露痕迹的政变,拥立肃宗后,唐肃宗李亨因强藩作乱险亡其国而疑忌将帅,开始用自己宠信的宦官李林辅统帅禁军,开始了宦官掌权的先例。至唐代宗时,宦官的势力又进一步膨胀,充任内枢密史,掌管机密,承诏宣旨。至此,宦官开始逐渐的控制了军队和朝政,而皇帝确逐渐的控制不了宦官,甚至反被宦官所控制。《旧唐书》云:“自贞元之后,威权曰炽,兰钅奇将臣,率皆子畜;藩镇戎师,必以贿成;万机之与夺任情,九重之废立由己。”
第4个回答  2023-03-27
唐朝时期,太监逐渐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权力,成为了宦官专权的主要时期。以下是几位著名的太监专权者:

1. 萧铣:唐玄宗时期,萧铣是一位势力强大的宦官,他利用自己的地位,掌控了皇帝的朝政,并且多次迫害忠良。

2. 安禄山和史思明:唐代末年,安史之乱爆发。其中,安禄山和史思明两人都是出身宦官的,他们利用太监的权力,在叛乱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