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具盲盒”校园热销是怎么一回事?

如题所述

眼下,盲盒经济的模式已经被复制到了多个行业,在多地校园,一种“文具盲盒”开始热销,到底是惊喜还是套路,来看记者在广州的采访。

广州市越秀区某小学旁边的一家文具店,记者发现,多款“文具盲盒”被摆在货架的显眼位置。这种“盲盒”多为单价几块钱的水笔,每支笔单独包装,既有男生喜欢的动漫风,也有女生感兴趣的文艺风。部分“盲盒”上还印着“打开有惊喜”“内含隐藏款”的字眼。

此外,还有一些装有水笔、便签、笔记本的文具袋,也包装成“盲盒”的形态出售。在广州海珠区前进路小学附近,有学生说,购买“文具盲盒”,早已乐此不疲。

店主也说,不少学生会过来重复购买同一个主题的“文具盲盒”。

心理专家分析商家行为:

有学生为了买“盲盒文具”,不惜向身边的同学借钱。对此,有心理专家认为,商家以盲盒的形式促销文具,抓住了孩子的好奇心,以及孩子在收集过程所获得的成就感。

这让他们很容易沉迷其中,过度消费,需要加以引导。专注未成人保护的律师认为,虽然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去限制盲盒这种营销手段,但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监管部门应有所行动。

以上内容参考 千龙网-“文具盲盒”校园热销 学生乐此不疲易沉迷 监管部门应有所行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5-02

近几年,国内盲盒经济大热。从潮玩盲盒、机票盲盒再到活体盲盒,各类盲盒层出不穷,买盲盒、拆盲盒的玩法也颇受年轻人的欢迎。如今,这股潮流正在席卷中小学学生圈。

文具盲盒风靡 或使学生成瘾产生攀比心理

据人民网4月26日报道,日前,印上“惊喜盒”“神秘盒”“好运盒”等字眼的“文具盲盒”正悄然兴起,俘获了一批中小学生的心,买家“低龄化”的趋势也愈发明显,有学生反复购买只为抽到隐藏款文具,甚至有学生逛文具店的乐趣变成了抽“文具盲盒”。

“用这种方式来吸引孩子,有点类似于以前的买零食抽奖、吃方便面集卡等。”东南大学经管院副教授浦正宁说,其实“盲盒经济” 一直是存在的,只是通过不同载体、不同形式出现在大众面前,因此从本质上看,盲盒文具也并不是特别新奇的事物。

此前,泡泡玛特的上市给了盲盒一波曝光,也启发很多商家开发类似的产品。“文具的功能比较单一,很多畅销的文具产品是靠着外形设计取胜的,把它们做成盲盒进行随机抽取,对学生肯定是有一定吸引力的。”浦正宁表示,商家就是借着这一波潮流,对自己文具进行包装推销。

“包装很吸引我,就想知道里面有哪些不一样的东西。”

“买盲盒一是因为在收集,二是因为它很漂亮。”

不少学生的回答几乎如出一辙,验证了文具盲盒的吸引力。

对此,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斌表示,盲盒经济渗入文具市场,如同盲盒玩具,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期待感和攀比心理,为收集完整的系列盲盒文具而不断购买,其行为已超出对文具自身使用价值的需求。盲盒文具刺激学生的购买欲望,容易诱发学生过度消费,不利于培养良好的消费观。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危机干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献云也表达了类似担忧,在他看来,未成年人自控能力较差,对盲盒中不确定的产品会产生较强的期待感,这种期待感可能会逐步“成瘾”。同时,购买盲盒获利的概率极低,让青少年过早涉足投机行为,不利于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培养,会让部分青少年认为可以通过投机取巧来赚钱获利。

文具盲盒销售监管尚处空白 质量难以保证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几乎所有学校周边尤其是小学周边都有“文具盲盒”以及“玩具盲盒”销售。不仅如此,文具盲盒在网上的销量也十分“可观”。记者在某电商平台搜索“文具盲盒”等关键词,显示出数十家店铺、上百款产品。其中一家店铺因销售火爆,部分盲盒产品甚至已显示暂时缺货。

在某电商平台,晨光旗舰店在直播中展示“文具盲盒”(左图),16款盲盒产品中12款显示缺货(右图)。

据一位长期从事文具销售的业内人士介绍,抽取“文具盲盒”类似抽奖行为,这也正是学生们反反复复购买的原因所在。这背后是看不见的套路和利益,成为推动不少商家趋之若鹜的根源。

然而无论是文具盲盒,还是同样将消费者锁定为青少年的卡片盲盒、图书盲盒、游戏盲盒,法律对于这类盲盒销售的监管,目前还处于空白地带。最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九条规定:“学校、幼儿园周边不得设置烟、酒、彩票销售网点。”盲盒与彩票一样,都带有一定的博彩性质,是否归入学校周边的禁售行列,仍值得探讨。

除此之外,盲盒的售后服务和质量问题也难以保障。盲盒的消费模式使消费者无法直接观察商品的外形、质量等属性,掺杂了“赌”的因素,会将消费者推向更不利的交易地位。调查显示,在盲盒红利的刺激下,企业为实现利益最大化,不排除在原材料、设计、版权、安全等问题上极力压缩成本,出现“三无”产品、质量瑕疵甚至巨大安全隐患等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文具,甚至有些企业用盲盒来清理库存,无视消费者的正当权益。

文具应回归本质 这三方合力是关键

文具的本质是用来辅助学习,而非一而再、再而三的冲动消费,这一点需要明确。如果购买文具盲盒要搭上远超文具本身的花销及额外的时间和精力,并刺激未成年人反复购买,滋生畸形消费,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今年1月25日,中消协就曾发布消费提示《经营者销售盲盒当规范消费者购买盲盒勿盲目》,除了指出商家存在过度营销乱象,也提醒广大消费者要有风险防范意识,保持理性的消费理念,要认清风险理性消费,适度消费勿盲目跟风。

值得注意的是,中小学生仍处在身心发育当中,还未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因此,想要降低“盲盒热”带来的影响,目前需要家校、企业、监管部门三方形成合力。

一方面,在孩子对文具盲盒产生兴趣时,家长要耐心加以引导,告诉孩子不要盲目跟风购买,什么才是正确的消费观。学校也需要加强相关知识的普及,以多种形式传达和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杜绝浪费,文具盲盒“盲”的是物品,但教育不能“盲”。

另一方面,作为企业,尽管追求效益最大化是企业的立命之本,但同时也应该意识到企业身上肩负的社会责任。生产和销售企业应以身作则,还未成年人一个健康的环境。

最后,监管部门也应给予足够重视,对不当的文具盲盒热要依法加以规范,对销售中存在的价格问题、产品“以次充好”等质量问题,应依法给予相应的惩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