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酐值超过200,预后一定差?抓住2点,肾功能会不会还能挽救呢?

如题所述

血肌酐虽然在早期反应肾功能有点迟钝,但肾病中后期还是判断病情重要的一项指标。按照肌酐值的变化,肾功能一般被分为4个阶段。当肌酐值超过200μmol/L时,一般肾小球滤过率低于60,基本上发展到了肾功能不全期,肾脏发生了实质性的损害,部分无法逆转。

肾功能不全阶段是整个肾病发展的“分水岭”,如果控制的好,可持续维持病情稳定,不会发生肾衰竭的情况。但如果忽视治疗,病情恶化加速,肾衰竭的风险也会升高。

那么,到了肾功能不全,预后一定会差吗?是否一定发生尿毒症?

发生肾功能不全后,除了肌酐值,还有一项指标才是真的值得关注的,即肾小球滤过率。

滤过率的高低与肌酐值成反比,此低彼高。

肾小球滤过率的情况,相比肌酐更能预测出肾病最终的预后。

之前有过一项研究:表明处于肾功能不全阶段的大多数患者中,与同年龄段的普通患者,每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速度没太大差异,每年下降大致为0.3-0.5ml/min/1.73m2。

控制差的患者,滤过率下降速度比较快,尤其滤过率低于40以后,肾功恶化速度很明显。

因此处于肾功能不全早期的患者,仍有机会纠正病情,预防肾衰竭的发生。

要持续稳定病情,延缓肾功能的发展,从2方面入手:

一、控制慢性因素“波动”

相比较,肾功能不全且伴有蛋白尿的患者,预后会更差。因此导致肾功能进展的慢性因素,肾友必须要重视起来,包括尿蛋白、高血压及电解质紊乱。

这三项指征与肾功能的影响是互相的。

尿蛋白持续稳定在1g以下,恶化风险更低,降蛋白的关键是控制肾脏炎症反应。

高血压保持在130/80以下对肾脏血流影响更低,减轻肾脏细胞的生存压力,有助于延缓肾衰竭。降压的关键是服用降压药,同时配合低盐饮食。

电解质紊乱的情况,在肾功能不全阶段以预防为主,注意平时复查就可以。

由此可见,肾病预后的好坏是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而不单是肌酐一项指标就能影响的。因此防治肾衰竭、尿毒症,每一方面都不能忽视。

二、预防急性因素“偷袭”

相对于慢性因素来说,急性因素来的更“突然”,更“凶险”,有可能让好不容维持稳定的病情,一夜回到解放前,甚至还会加重病情,发生肾衰竭。

急性因素都包含哪些?

各种类型感染,如泌尿感染、呼吸道感染等等,药物肾毒性导致肌酐迅速升高,滤过率迅速下降;梗阻因素,比如血栓等等;这些情况都会让本就稳定的病情,突然肾衰竭。

因此稳定病情的时候,必须要做好防范措施,如果出现感染、梗阻等情况,一定要尽快就医。还有一些因素是潜移默化的,往往却不让人在意,比如长期高蛋白饮食、吸烟喝酒、熬夜等等,这些坏习惯肾友们也要改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