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毛飞上天》敲糖帮的生意经,你了解多少?

如题所述

《鸡毛飞上天》敲糖帮的生意经,你了解多少?

陈江河是这部剧的灵魂人物,他是被陈家村敲糖帮的陈金水挑着担子,鸡毛换糖时捡回去的,自小吃着陈家村的百家饭,跟着敲糖帮,学着敲糖帮的各家生意长大的。儿时耳濡目染的生意经,对长大后的陈江河有很大帮助。这敲糖帮的生意经是怎样使陈江河这个鸡毛飞上天的那?

1鸡毛换糖,教会他们敢闯能吃苦

"是鸡毛换糖教会了咱们义乌人,敢闯能吃苦的这种精神。别人过大年是欢天喜地,咱义乌的货郎,还在冰天雪地里边啊,翻山越岭啊,挨家挨户的去用糖换鸡毛,把上等的鸡毛出售给国家,支援出口,差的就直接用到田里当肥料了。"

鸡毛换糖,这鸡毛虽贱,却也不是一无是处,上等的鸡毛,都有机会能漂洋过海,走出过门,即使是差的鸡毛都能用到田里当肥料。这仔细想想,连贫贱的鸡毛都分出三六九等了,作为高等生物的人,又怎能真正的平等那?所以啊,想要人前平等,还是得人后吃苦受罪啊!只有真正有本事的人,才有资格说平等。

只会埋头苦干,不愿出去拼出去闯,那你能有所作为的地方,便只有你脚下的一亩三分地。现在社会竞争如此激烈,哪行哪业敢止步不前?

销售员要是没有敢闯能吃苦的精神,怎能为自己提升业绩?

运动员要是没有敢闯能吃苦的精神,怎能替国家拿到一枚枚的金牌?

科研人员要是没有敢闯能吃苦的精神,怎能带领国家繁荣富强?

敢闯能吃苦,这就是挑货郎们在鸡毛换糖的实践中得出的真知,这就是他们一步一步越过一座座高山所取得的生意真经。

2进四出六,教会他们和气生财

"进四出六,说的呢,就是我们挑货郎,挣到一百的时候,要想着把六十给到别人,给谁呢?给朋友,给帮助我们的人,才能保证我们一直挣到那四十,这叫作进四出六。"

正所谓"和气生财",怎样才算和气?在生意场上,自然是有钱大家一起赚,有生意大家一起做,这大家才算是朋友,才可以一起和和气气地做生意。这做生意挣钱,要是总想着自己多挣,不顾及别人的利益,这谁又愿意和你长期合作那?

可惜,在现如今,又有几个人舍得进四出六,人们都觉得凭什么自己辛辛苦苦挣的钱,要分一半多利益给别人?把所得的利益的大头给别人,自己占个小头,看似是吃亏了,可实际上,却是获得了长期稳定的利益。做生意若是只图眼前这点小利,做生意没朋友不说,这生意也不可能做大做强。

这挑货郎进四出六的生意经,何尝不是在指导我们如何做人?自己富裕了,也不能忘记曾经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吃水不忘挖井人,做人还是要知恩图报的,不然即使你有万贯家财,你也还是一个忘恩负义之徒,他日不幸没落,又会有几人愿意雪中送炭?

进四出六,这就是挑货郎们为了脱贫致富想出的"过墙梯",也是这些纯朴老百姓的为人处世之道。

3开四门,教会他们了解市场需求

"开四门,就是说我们到每个地方,把四面八方的关系都捋顺了,我们才能知道谁家有什么,谁家没什么,谁家最想要什么,谁家的东西贵,谁家的东西便宜,最后我们用了便宜的东西,换了贵的东西,这样我们才能赚到钱。"

陈江河在火车上遇到贵人以后,开始了走南闯北的生活,他从东北走到海南,从上海走到西北,他知道哪个地方有什么,哪个地方缺什么,哪个地方想要什么……如果不是真正到了那个地方,很难想象在西北会缺牙膏肥皂,在山寨里会缺清凉油,也很难想象在当时的情况下,南方还能有货摊出现。

这开四门,其实就是在收集市场信息,了解市场需求关系,寻找便宜的货源,最后能用便宜的东西换了贵的东西,然后挑货郎就可以从中赚差价。在他们那个年代,应该还不知道什么是市场,什么是需求吧?可是不懂又如何,他们可以切实地把经济学的知识运用在生活之中。

开四门,这就是挑货郎走街串巷,走南闯北,总结出来的赚钱之法,也是经济学知识在现实生活的运用。

万丈高楼从来不是平地而起,万贯家财如何能轻松挣得?不想吃苦不想闯,一切的努力都不想做,就想着天上掉馅饼,幸运有朝一日也许会向你敲门,上天眷顾那些拼命努力的人,还来不及,凭什么要来滋养你的不思进取?

不愿把自己的利益分给别人的人,怎么会挣得万贯家财,即使挣得了万贯家财,哪又是否有福气消化得了?每个行业的利益就那么多,你一个人就占下了大头,让其他人如何生存?兔子急了,还会咬人,更何况是人?一毛不拔的铁公鸡们,钱可不是扣下来的,而是,互利共赢而来的。

不愿风吹日晒做市场调查,不了解市场需求的人,怎能在市场立足?整日坐在办公室喝茶享受,就能了解日新月异,极速变化的市场吗?跟不上极速变化的市场,你怎能从中窥见商机,创立商业帝国?

敢闯能吃苦,进四出六,开四门,都是挑货郎们的宝贵经验,也是陈江河能成功的依仗。可惜,老一辈人一步一个脚印总结出来的生意经,渐渐的被人抛之脑后,年轻一辈的人们,没有几个心甘情愿的去做了,他们想要挣的是大钱,而不是鸡毛换糖赚来的蝇头小利,可若是没有这些蝇头小利的积累,又怎么能赚下万贯家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02
物资匮乏的七、八十年代,他们凭借祖师爷传承的“鸡毛换糖”手艺,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天南海北、走乡串巷,用红糖、草纸等廉价物品,换取百姓家中的鸡毛等废品以获微利,不想竟闯出了我国改革开放初年“大众创业”雏形,一步步成为当代浙商、中国商业乃及民族商业的中坚
第2个回答  2021-03-02
以物换物,用自己的商品去换取对方有,并且觉得是对自己有帮助的东西,滚雪球的操作。
第3个回答  2021-03-01
以物换物,利用价值小的换取价值大的东西,利润滚雪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