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后记的读后感

注意是后记!后记!读后感!读后感!
不是简介!也不是朝花夕拾的读后感!

有位叫陈明远的牛人,当年被关在牛棚里没事干,只能看鲁迅全集《鲁迅日记》消磨时间,鲁迅记日记,不外乎写的信札往来、银钱收付,他灵机一动,替老鲁算了笔帐,鲁迅这一生,一共赚了多少银子呢?

1912年鲁迅从日本留学回来,应蔡元培之召,担任教育部公务员,自此到他去世,鲁迅共工作了24年。陈明远看了下,老鲁的收入来源大致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当公务员收入,他当公务员共14年,比我们想象的都长,其间每年收入稍有不同,但大致相差不大;第二是教学收入,五四以后,鲁迅除当公务员外,还在北京八所学校兼课,时间长达6年;第三是大学院特约撰述员共四年;以后他就做了自由职业者,靠写作、翻译和编辑收入生活。

陈明远统计如下:1912年春到1926年夏鲁迅在北京期间,共收入银洋四万一千零二十四元一角,月平均二百四十五元;1926年夏至1927年秋鲁迅厦门和广州期间,在中大和厦大任教,共收入教学费四币五千元,月平均四百一十七元;1927年秋至1936年在上海期间共收入四币(法币)七万零一百四十二元四角一分五分,月平均六百七十四元。

那么,按照实际购买力计算,老鲁二十四年的收入相当于今天人民币多少钱呢?根据历史资料换算,1912年一块银洋约合今四十元,1927年一元国币约合今天三十五元,1936年一元法币约合今天三十元。

也就是说,鲁迅前期(北京时期)是以公务员职业为主,十四年的收入相当于今天一百六十四万元,平均月收入相当于今天九千一百三十多元。中间(厦门广州)一年专任大学教授,年收入相当于今天十七万五千元,平均月收入相当于今天一万四千多元。后期(上海)完全是自由撰稿人的身份,九年的收入相当于今天二百一十万元。平均月收入相当于今天两万元以上。从公务员到自由撰稿人,他完全依靠自己挣来的足够的钱,超越“官”的威势,摆脱“商”的羁绊。而他作为自由撰稿人的年收入,是他作为公务员年收入的两倍多。钱,是他坚持“韧性的战斗”的经济基础。

鲁迅一生总收入相当于今天三百九十二万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中产阶级”即社会中坚,他当之无愧。这些钱充分保证了他在北京四合院和上海石库门楼房的写作环境。在残酷无情的法西斯文化围剿之中,鲁迅自食其力、自得其乐、自行其是,坚持了他的自由思考和独立人格。

有意思的是,陈明远老兄还说:翻看鲁迅日记,首先注意到老鲁每年都买很多书,一看书名就像翻开菜谱一样:全是很好的书,很贵重的书。鲁迅爱逛琉璃厂,淘古董字画,爱吃馆子、摆酒席,孝敬老母,资助亲友,晚年经常带全家乘出租车看电影。这就活脱脱一个人的形象嘛。zz

【强烈声明:不是我写的】

参考资料:豆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8-13
  鲁迅朝花夕拾读后感导读:
  细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静静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那里去了?!'……"

  细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我读鲁迅先生的这篇布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处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忽然间,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重,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然后与玩伴一起捕鸟,但由于性急,总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听保姆长妈妈讲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园中的那条赤练蛇.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严厉的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当他读书读得入神时,却没发现他的学生正在干着各式各样的事,有的正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优质戏,而鲁迅正聚精会神地在画画……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也许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吧,真不懂自己怎么会那么喜爱《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布满激情.

  鲁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现了他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那股热情,希望能自由安闲地玩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着,这正是儿童特有的.曾几何时,我已经远离了童年,进入了少年,天天都在这忙忙碌碌的学习之中,纷纷挠挠的生活之中.但我自己认为自己还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有时还做着甜美的童年之梦.回忆起那些童年琐事,还时常记忆犹新,忍俊不禁.我家原属市郊,四周有一大片田野,小时候,总去那里享受着春日的阳光,秋日的清风,还有那片总被我采得一朵不剩的油菜花,我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小时候,天天一吃完饭嘴都不擦就去邻家串门子,和小伙伴一起去吃豆腐花,一起去田野里玩,时不时还跌进泥坑变出个"小泥人",采了各式各样的花,又生怕主人找来,就把花藏在树洞里,一会儿回去花早就枯萎了,但我仍沉醉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空间之中.而如今,田野上造起了楼房,我和小伙伴都在为自己的前程努力着,因此感受不到了大自然的亲切,也少了许多自由,但我仍沉醉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空间之中.而如今,因野上了造起了楼房,我和小伙伴们都在为自己的前程努力着,因此感受不到了大自然的亲切,也少了许多自由,但我仍然热爱自然,向往自由,无论现在能否实现.这也许就是我和幼年鲁迅的相似之处吧,使我在读过文章后有了这么多感动.童年已渐渐遥远,留下的只是些散琐的记忆,倒不如细读一下《朝花夕拾》,体会一下那个不同年代的童年之梦,和鲁迅一起热爱自然,向往自由.

  朝花夕拾简介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本书为鲁迅1926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10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1927年7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1928年9月结集时改名为《朝花夕拾》。于1928年9月由北京未名社出版,列为作者所编的《未名新集》之一。1929年2月再版。1932年9月第三版改由上海北新书局重排出版。书的封面为陶元庆所绘。

  《朝花夕拾》共收入10篇作品。包括:对猫的厌恶和仇恨的《狗.猫.鼠》;怀念长妈妈的《阿长与》;批判封建孝道观念的《二十四孝图》;表现封建家长制阴影的《五猖会》;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无常》;写塾师寿镜吾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庸医误人的《父亲的病》;描写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衍太太形象的《琐记》;最使鲁迅感激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范爱农》。《朝花夕拾》将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充分显示了作者关注人生、关注社会改革的巨大热情。

  这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三闲集·〈自选集〉自序》),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及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经典作品。

  你可以选你需要的写。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0-11
加油写吧,我也不会
第3个回答  2010-08-15
自己写吧,我也不会
第4个回答  2010-08-12
白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