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的六个分期

如题所述

中国古代史历史分期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一)先秦时期(夏商周:奴隶社会;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春秋战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过渡)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二)秦汉时期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四)隋唐时期

(五)宋元时期

(六)明清时期

(一)先秦时期(夏商周:奴隶社会;春秋战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夏:出现公共权力,国家出现

商周时期:内外服制度;井田制出现;耒耜耕作、集体耕作;青铜冶炼;官营手工业产生;商朝出现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西周“工商食官”政策;商朝甲骨文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75年---前221年)

1.政治上: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周王失去天下公主的地位,郡县制出现。

2.经济上:农业:铁犁牛耕出现,税制改革,井田制崩溃,小农经济产生,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都江堰。手工业:冶铁技术,出现家庭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兴起,商业: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重农抑商政策兴起

3.思想文化上:百家争鸣(儒家教化、贵贱有序;道家无为而治;墨家节俭;法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

4.军事上:争霸战争

5.阶级上:新兴地主阶级产生和壮大

6.文化上:《诗经》四言体、现实主义倾向;楚辞自由灵活的句式、浪漫主义

(二)秦汉时期

秦:(前221年---前206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确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丞相、太尉、御史大夫)、郡县制;军功爵制度;法家思想治国;以小篆为标准,统一文字

西汉:汉高祖郡国并行制;汉景帝削藩、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推恩令、刺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察举制、征辟制;犁壁发明,铁犁牛耕得到广泛推广;坎儿井;丝国;发明造纸术;汉赋重铺陈排比、文采华丽东汉:王景治理黄河;青瓷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三国:曹魏翻车

两晋:东晋王羲之书法虚玄灵动;文人画凸显个性,代表顾恺之

南北朝:北魏孝文帝改革均田制、三长制;民族融合;南朝祖冲之圆周率;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白瓷;


四)隋唐时期(581年---907年)

唐朝: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曲辕犁标志着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筒车;缂丝技艺;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瓷器成为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用品,瓷器开始大量出口;海上陶瓷之路,陆上海上丝绸之路;重农抑商政策有了某种松动。雕版印刷术

(五)宋元时期(960年---1368年)

宋代:1.政治上:削地方:收精兵、削实权(文臣出任州郡长官、通判)、制钱谷;削相权: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出现三冗(冗官、冗兵、冗费)两积(积贫、积弱)问题

2.经济上:农业——不抑制土地兼并,租佃经营成为仅此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 手工业——景德镇。 商业——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集镇兴盛,出现了夜市、晓市、草市,海外贸易兴盛,坊市界限被打破,商品交易时间的限制被打破

3.思想上:程朱理学(理是世界本原,格物致知,理体现在社会领域儒家的伦理道德)陆九渊心学(心是世界本原,发明本心)

4.科技上:发明活字印刷术、火药广泛应用、发明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

5.艺术上:书法:特点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绘画:风俗画 《清明上河图》;文人山水画 注重意境; 戏曲:南戏标志戏曲形成

6.文学上:宋词——豪放派、婉约派

元朝: 地方实行行省制度;中央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纸币广泛流通;黄道婆全面革新内地落后的棉纺织技术;彩瓷;

王祯《农书》

(六)明清时期(1368年---1840年)

明清时期:1.政治上:明太祖废丞相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设内阁;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总之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2.经济上:生产技术提高,双季稻大范围扩种,玉米番薯被引进推广,广泛植棉;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从中孕育出了雇佣劳动关系,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商业市镇兴起,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白银在流通中广泛使用,区域性商人群体出现;坚持重农抑商政策;海禁、闭关锁国。总之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但自然经济占主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6
一、先秦时期:华夏族的形成和华夏文明的全面奠基
1、内容概述:
上起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时期,下至公元前3世纪的战国时期。跨越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形成等三个历史阶段。中国历史从穴居野处走向定居农耕,从石器时代走向铁器时代,从蒙昧、野蛮走向文明、开化。这为中华文明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2、阶段特征:
(1)、政治上:①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②从原始公有制到阶级和国家的产生;③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确立;④从分封制到县制、郡县制的产生,逐渐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上:①农业在经济领域中的主导地位开始确立,家庭手工业与农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逐渐形成;②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在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商业兴盛起来,集政治、经济、商业和文化功能于一身的封建城市兴起;③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的重农抑商政策和观念开始形成。
(3)、民族关系:华夏族主干开始形成,民族融合初步发展。
(4)、思想文化:①现代汉字的前身甲骨文出现,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奠定了基础;②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儒、道、法等主要思想流派均已出现;③具有中华民族特点和底蕴的文学艺术(如《诗经》、《离骚》)和传统科技(如天文历法和中医学)起步奠基。
二、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
1、内容概述:
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初期阶段。为了巩固封建政权和国家的统一,维护地主阶级利益,统治者着手建立起了一套统治制度,很多具有开创性。这有利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维护。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初步发展时期。
2、阶段特征:
(1)、政治上:①统一局面的形成(秦灭六国)和巩固(汉武帝大一统);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和巩固(汉);③拓展疆域,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直接管辖(如秦在越族地区设三郡、汉设西域都护)。
(2)、经济上:①社会生产力有较大提高,封建经济逐渐发展;统一度量衡、货币,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经济的交流;②重农抑商政策被作为封建王朝的基本国策,休养生息政策被作为封建王朝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的重要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③形成了严密的户籍制度,确立了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
(3)、民族关系:加强与周边少数民族的联系,通过战争与和好,开拓与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初步发展。
(4)、中外关系:①丝绸之路开辟,中西之间的通商友好关系发展起来;②对外交往以陆路为主。
(5)、思想文化:①实行文化专制,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以适应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和巩固统一的要求;②封建教育模式逐渐形成,创立了太学和形成了地方教育系统。③科技文化取得了许多领先世界的成就。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的长期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1、内容概述:
东汉建立以来豪强地主势力日益发展,在东汉末年黄巾大起义后形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就是这种割据局面的延续。其间虽有西晋短暂的大一统局面,也有黄河流域地区的几次局部统一,但分裂局面是主要的。由于这一时期北方战乱较多,而南方相对较稳定,从而使南方经济发展较快,南北经济的差距缩小;北方出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的高潮。
2、阶段特征:
(1)、政治上:①封建国家长期分裂,但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如西晋的短期统一,黄河流域的多次局部统一,南方经济开始赶上北方、民族融合);②政权更替频繁;③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④士族制度盛行,成为割据分裂的政治基础。
(2)、经济上:①北方的经济几经破坏,几经恢复,延缓了发展的速度;②江南经济开发,开始赶上北方,南北经济发展水平趋于平衡;③士族庄园经济、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
(3)、民族关系:各民族经济文化联系加强,民族融合的步伐加快,特别是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出现了民族大融合趋势,北魏孝文帝改革又促进了民族融合,民族融合出现了第一次高潮。
(4)、思想文化:①天文、地理、数学等科技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②佛教盛行,佛教文化发展;③文学艺术成就突出。
四、隋唐时期: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发展
1、内容概述: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阶段。国家统一,疆域辽阔,经济发达,典章制度先进完善,文化发达,中外交往频繁,唐文化影响深远。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时期。
2、阶段特征:
(1)、政治上:①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疆域辽阔,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的时间相对较长;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③进一步完善了选官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
(2)、经济上:①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全面繁荣;②出现了一些各具特色的工商业城市;③赋税制度出现大变革,两税法开始改变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
(3)、民族关系:①政府执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既拓展了疆域又开发了边疆;②民族和睦,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4)、中外关系:①对外交通发达,广泛对外开放,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②对外来文化歉收并蓄,广泛吸纳;③设立了专门管理外贸的机构。
(5)、①唐文化博大精深,全面辉煌,兼收并蓄,科技成就世界领先;②教育发达,专业教育确立;③史学、文学、艺术繁荣,体育空前兴盛。
五、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
六、明清时期: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第2个回答  2022-02-08
第一个阶段是先秦
第二个阶段是秦汉
第三个阶段是隋唐
第四个阶段是魏晋
第五个阶段是宋元
第六个阶段是明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