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是宋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体裁,但宋代的文人却非常轻视词,这是为什么?

如题所述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宋词、元曲历来是我们为之骄傲的文学遗产。

唐代是诗的黄金时代,而宋代则是词的黄金时代,词是宋代文学的代表性文学体裁。唐人向来看重诗的创作。

李白说“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杜甫说“诗是吾家事”,都在表达着对于诗歌创作的自豪。

但是我们在宋人的言谈中却发现他们称词为“小道”“小词”“诗余”等等。很明显,他们有一种轻视词的观念。

宋人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不可逾越的成就,自己却并不看重词这种文学体裁,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和词的产生背景有很大关系。中国诗歌的产生多与音乐有着极深的渊源,词的产生也不例外。

唐代的时候,经济发达,唐人的娱乐生活丰富。在这种环境下,产生了一种新的音乐种类——燕乐。

燕乐形式多样,其中有一部分是需要配词来演唱的,这歌词就是“词”的最初形态。它是伴随着唐人的娱乐文化出现的,是用在歌楼妓馆、宴乐场合娱乐大家用的。

而到了五代的时候,又产生了一部词作《花间集》,这部词作的主要内容就是描写男女恋情与女子的闺阁生活,情思缠绵,风格艳丽。词在产生的最初阶段特点和诗相比反差极大。

诗自《诗经》以来,就被赋予经夫妇、美教化、厚人伦的教化作用,是属于大雅之堂的。

而词只是用来娱乐的,风格艳丽,境界狭小,难登大雅之堂。所以虽然自产生之日起,文人们都会进行词的创作,但是大多数人并不尊重这种文学体裁。

这种观念并不只表现在宋代。

五代的时候,词人和凝当上了后晋的宰相,连忙找人将自己流传在外的词作收集起来焚烧掉,那些风格艳丽之词,仿佛就像他人生的一个污点一样。

而到了北宋时代,作家们也是如此。欧阳修、晏殊等作家,虽然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依旧将词作为宴乐场合的游戏之作,写了也随之焚毁,免得留下让人诟病的污点。

因为这种轻视的观念,他们将词称为“小词”,认为词就是不如诗端庄雅正,就将词称为“诗余”,表示是作诗之余产生的作品。所以宋代作家,即使是整理自己的词作,也会将这部分作品单独作为一集,不与诗文放在一起。有的直接以“诗余”命名,比如南宋时代就有一部《草堂诗余》。

总结:

虽然如此,宋词的发展却并非一直沿着男女恋情、婉约绮艳的方向走下去,像苏轼、辛弃疾等词人都创作出了意蕴深厚、情系家国、风格豪放、意境开阔的作品。这些作品改变了词的历史,为词的发展指出了新的方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18
宋代的文人在写词上写的还是很不错的,这和他们的时代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和民族之间有着一些人联系。
第2个回答  2021-06-18
宋词注重的就是刑法,而且在乎我国家的安危,作为宋代有很多的文学体裁,所以大家都不会珍惜
第3个回答  2021-06-18
大多数文人并不喜欢这种词作,觉得词这种题裁境界很小,而且艳俗。他们将词称为诗余,认为这些都是在作完诗之后才做的作品。
第4个回答  2021-09-27
不就是唱个流行歌曲吗?道貌岸然的士大夫们虽然偶尔也哼哼两句,然在大庭广众之下是必须保持鄙视的,不然,如何维护俺正统及伟岸的形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