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采访时抛出问题时要先陈述一段话?

如题所述

采访方式:
1.直接采访,指向性很明确。(优点在于单刀直入,直接获得想要的信息)
2.间接采访,给被采访者留下的空间很大。(优点在于给被采访者留下了发挥空间)
一般结合使用,先直接采访,确定一些信息,然后间接采访,让受访者自己补充,以防漏掉一些具有新闻价值的细节。
注意:这两种采访方式的区分是取决于交流方式上的。

采访当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显性问题
1.缺乏自信;
缺乏自信在很大程度上源自于紧张,紧张属于人类范畴上的正常的现象。适度的紧张有利于集中我们的注意力,据美国第一位电视新闻节目女主播芭芭拉·霍尔斯特称,克服紧张的秘诀在于“多经历”,而这在心理学上称之为“脱敏”,通俗的理解为习惯了就不紧张了。
2.获取有用的信息;
我们要有目的有意识的去进行采访,在采访前做好问题提纲,认真倾听,发现新闻天。
①采前准备。
②认真听。
③善于发现新闻点。
3.做笔记;
这一点非常的重要,尽管通过录音可以还原现场对话,但事后再听所需时间非常长,不利于新闻写稿。
①不要希望能记下所有的事,学会记要点,论点,支撑性的一些话像事实、数据。
②记有趣的事情,“轶事”。
③采访对象所说的非常精彩的一些话(比喻,夸张等),写稿的时候可以直接引用的话。
4.应对沉默寡言的采访对象;
问题很好,但采访对象不搭理,或者只答“是”、“否”。对于这一点,要像“拍皇帝马屁的太监”,投其所好,抓住受访者感心情的内容和东西,通俗来说就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聊具有共通性的话题。
5.应对喋喋不休的采访对象。
①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多用直接提问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
②问题可能出自采访问题的陈述,陈述不清,对象不知道你想知道什么,故东拉西扯。

隐性问题
1.采访者害怕背上无知的名声,不好意思问;
对于这点,需要了解“勤问者愚一时,不问者愚一世”的道理。
2.不能正确陈述采访的目的;
导致采访对象“东拉西扯”。
3.缺乏热情与好奇心;
采访对象愿意接受采访的很大原因来自于采访者的好奇心。
4.不能倾听;
倾听并不是一种被动行为,采访者需要主动去考虑、去思考采访对象所说的话的内容、意思。
5.缺乏准备;
①对采访对象的不了解。
②对采访内容的不了解。
6.提问过于抽象;
问题“大”“空”,缺少细节。采访者需要明白有趣的问题才能获得有趣的回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