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百家争鸣的根本原因如下:
1、生产力的发展:
随着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的大规模推广运用,极大解放了生产力,使得占有大量土地的新兴地主阶级出现,他们占有大量社会财富,但是社会地位却不高,因此急需提高自己的地位。
2、社会的变革:
当初我国正处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旧的思维体系已不能满足新社会的需要,而新思想体系的建立,一定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免不了会出现认知上的分歧。
礼崩乐坏的社会大变革,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促进了百家争鸣的发生。
3、私学的兴起:
随着人们温饱问题的解决,一些有理想的普通士子也渴望学习知识文化,在政治上谋得一席之地,所以不满足传统的官府办的贵族学校的教育,纷纷拜师学艺,这就促进了私人办学的兴起,孔子便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老师,这客观上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4、诸侯国的做法:
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竞相礼贤下士,重用人才。
百家争鸣的主要代表人物
1、儒家:
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等。主张“仁义”、“王道”,提倡“德治”、“礼治”,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强调“中庸”之道。
2、道家:
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等。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强调顺其自然,追求清静无为。
3、墨家:
代表人物有墨子、禽滑厘等。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葬”、“节用”等,反对战争,强调平等、互助和勤劳。
4、法家:
代表人物有商鞅、韩非、李斯等。主张以法治国,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实行重刑主义,提倡“法治”和“实力”。
5、名家:
代表人物有公孙龙、惠子等。主张“名实相符”,探讨逻辑学、政治哲学等问题。
6、阴阳家:
代表人物有邹衍等。主张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由五行构成,强调阴阳平衡和五行相生相克原理。
7、纵横家:
代表人物有苏秦、张仪等。主张“合纵连横”,以策略和外交手段维护国家利益。
8、杂家:
代表人物有吕不韦等。主张融合各家学说,提倡综合、折中、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