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脑血管病健教知识

如题所述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俗称小中风,是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一过性或短暂性的脑功能障碍,常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崩解脱落形成微小血栓,致远端脑血管缺血堵塞等,可表现为一过性短暂的黑、一侧面部或肢体的无力或麻木、言语模糊、认知及行为异常,也可表现为头晕目眩、恶心、呕吐,或有短暂的意识不清、突发肢体无力跌到、偏盲或双眼视力丧失。临床症状多在1小时内完全消失,但易反复发作。近期频繁或反复发作的TIA极易在短期内发生脑卒中,是中风的先兆,需急诊就医治疗。因发作后往往在短时内恢复而常被病人及其家人忽视,没有及早进行干预治疗,往往要到最终发生脑梗死,出现瘫痪、意识障碍时才送到医院,耽搁了最佳防治时期,而且脑梗死预后往往不好,多合并有瘫痪、智能障碍等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等。因此,一旦发生TIA,应及早到医院就诊,有条件者可尽快作DSA脑血管造影检查,以便清晰、全面地了解脑血管病情,并及时通过脑血管介入治疗有效解除诸如血管内严重的斑块狭窄、血管畸形等高危病灶,可明显减少脑卒中事件的发生。平时可服用阿斯匹林、通心络、蚓激酶、尼莫地平等药物防治,并注意休息、适当饮水,避免劳累、熬夜、激动、受凉,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等。

脑卒中:分为出血性卒中(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卒中(脑梗死)两大类,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且有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我国每年新发中风200~250万人,其中约20~25万为中青年。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居民的“头号杀手”,也是所有单病种中致残率最高的疾病,存活患者中,约3/4致残。因脑卒中发病后还会继续产生一些继发损害,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因此,及时住院治疗可望控制或减轻疾患危害。介入溶栓治疗是目前国内外治疗急性脑梗死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较之传统治疗方法,相对来说有安全性高、见效快、预后好和并发症轻的特点。急性脑梗死患者若能在发病后6小时内接受DSA脑血管动脉介入溶栓治疗,阻塞血管还有可能被溶解再通,从而迅速改善病情。而且,治疗开始时间越早,预后也相对要好,并发症、后遗症亦愈少、愈轻。

另外,积极控制脑血管病的高危因素亦十分重要。常见的高危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及肥胖、吸烟等,每合并一种高危因素,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就会增加30%左右,同时合并2~3种高危因素的,若不有效控制,则患脑卒中是迟早的事。因此,积极有效控制高危因素是防治中风最根本、最有效的手段。

急性脑卒中的可能表现有:

1.突发或渐起的一侧肢体无力、瘫痪,或伴大小便失禁、抽搐等;

2.口角歪斜、流涎,讲话含糊不清、失语或言语理解困难;

3.一侧面部、肢体麻木或异物感;

4.突发短暂或持续性的意识模糊或昏迷不醒;

5.突发眩晕、站立行走不稳,或伴有恶心、呕吐、耳鸣;

6.突发一侧或双侧视力下降、复视、黑蒙;

7.突发剧烈头痛,或伴呕吐、肢体抽搐等;

8.突发性格反常或精神、行为异常,记忆力下降等。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因各种原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导致动脉血管内膜破损、毛糙,并形成一种不稳定的附壁斑块,逐渐生长增大,引起血管变脆变硬、狭窄、闭塞等,可导致脑血管严重供血不足,经常头晕、头痛,甚至记忆力下降、智能减退、痴呆等。更危险的是斑块可在血流的冲击下随时有可能脱落,引起远端脑血管栓塞,是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脑梗死最根本的病因。另外,很多因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重度动脉狭窄的患者平时不一定表现有明显症状,以至于很多患者没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及时干预治疗,解除狭窄斑块的风险,最终因发生危重的中风事件而后悔不已。

主要的检查方法有:经颅多普勒(TCD)、颈动脉彩色B超、DSA全脑血管造影等。脑血管造影是目前检查脑血管病变最清晰、了解血管最全面的一种先进的微创检测方法,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是目前国内外诊断脑血管疾病公认的金标准。

治疗手段:

1)一般治疗:严格控制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这些高危疾患,不吸烟、酗酒,不吃太咸和太油腻的食物,适当体育锻炼。

2)药物疗法:他汀类降脂药、阿斯匹林、通心络等。

3)脑血管介入治疗:通过血管成形及支架植入等脑血管介入手术可较彻底地解除中~重度的血管斑块、狭窄病变,去除脑卒中的高危因素,从而有效防止发生严重的脑卒中事件。

脑卒中后遗症:可予以患者一些改善脑供血及微循环的药物维持治疗,如:尼莫地平、通心络、阿司匹林、阿托阀他汀等,并注意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等卒中的危险因素,饮食清淡,每日适当的体育活动和肢体的功能康复锻炼,定期门诊复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