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的简体字写法

如题所述

名的简体字写法:撇、横撇/横钩、点、竖、横折、横。

拓展材料

名(拼音:míng)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古字形从口从夕。古人走夜路时,彼此看不见,就自己呼自己的名字。其本义兼有名、动两用,名词指人的名字,动词指自己称呼自己的名字,进一步引申出命名、取名义。由人的名字引申指事物的名称,由名称义引申出名号、名分、名声义。

文字溯源

会意字。甲骨文的“名”由“口”和一个月牙形组成,月牙形一般释为“夕”。甲骨文的形体左从“口”右从“夕”,或左从反“夕”右从“口”。西周晚期,在“召伯簋”的钟鼎文里,这个字便已发展为“夕”在“口”上的构形了。

东汉许慎对“名”字构型的解释为:到了晚上,黑乎乎看不出人的脸面,相遇之时,便只好以口自报名字,以免发生误会。古文字学家马叙伦认为“口”旁边的月牙形就是“月”,“口”即“窗口”月光照进窗囗,便显得明亮。而“明”字最早的形体,也和“名”的甲骨文一样。所以“名”字即“明”字。

还有一说,“口”上的部分,不是“夕”,而是某一种物体的形象,故从“秦公钟”等青铜器上近似的铭文引“名”的本义,既不是“冥不相见,以口自名”,也不是“月光照窗”,而是“命名”之意。林义光《文源》:“口对物称名之也。”意即认识这个事物,即命其名并叫得出这事物的名称。

所以从“命名”这个本义便引申出“名字”“名称”,又引申出“名义”“名声”“名望”“著名”等等意思来。发展到小篆阶段,“夕”的线条开始伸长下弯,以后便由此隶定为汉代隶书和发展为楷书。

“名”的基本意义指的是名字。“名”不仅指人的名字,还可以用于其他事物身上,例如“品名”“器名”“山名”“水名”,等等。“名著”“名画”“名山大川”之“名”,则指“有名声”或“出名”。名声或有名声,其实就是名字广为人知,两者的逻辑关系是显而易见的。

做事情通常需要有所依据,这种依据的称谓叫做“名义”,名义显然也类同于人的名字,所以它也被包含在“名”字的意义内涵中。所谓“名存实亡”,就是说名义上还存在实际上已经消亡。名字是让人叫出的,因此“名”字又可以表示“说出”,例如孔子名丘,老子名耳,即指的孔子的名字叫做丘,老子的名字叫做耳。

当然除了保留在“莫名其妙”“不可名状”等成语中间以外,今人很少用“名”作动词用了。名字通常一人只有一个,既然一个名字指称一个人,“名”又很自然地成为指称人的量词,例如“三十名同学”“他的学习成绩在班上是第一名”,即分别指三十个同学、名次是第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