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数学分层教学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5-31

1

如何开展数学分层教学设计

如何开展数学分层教学设计?分层教学,师生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在数学学习探讨中,师生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信任,在共同探求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普遍得到提高,今天,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1. 对班级学生进行分层

要加强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数学教师需要先对班级内的学生进行分组。特别是在每一个学期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全面的测试来对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水平进行了解,再通过调查与交流,对学生的新知识接受能力、个性爱好、性格特点等进行了解。通过多方面的检测,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分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深入观察,综合学生的检测结果,将学生分成基础、中等以及优秀这三个层次。基础层次的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水平不足,且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差。中等层次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可逆性,一定的数学基础。优秀层次的学生有着良好的数学知识基础,也可以快速接受新的数学知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心理感受。要告知学生这样的分组无关他们的人格,只是为了激励他们进步。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我进步时,教师要及时调整学生的层次,促进学生竞争进步。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是分层教学实施的第一步,也是教学质量得以提高的基础。

2. 关注数学教学过程的分层

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优秀层次的学生可以快速接受新的知识,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对其进行引导,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新的数学知识进行探讨,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以形成。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发现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对其进行针对性地点拨。教师要多对中等层次的学生进行提问,通过提问让他们成为课堂中的活跃份子,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具有较高的学习自主性。而基础层次的学生,鉴于其基础能力不足,他们对于教师的依赖性较大。教师要多帮助基础层次的学生,提示他们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加强督促。

3. 加强教学检测的分层

在经历过分层化的学习之后,利用统一的考试来对学生进步与否进行检测是不尽公平的。让学生通过层次化的检测,意识到自己的进步,会大大激发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找到自我提高的突破口。教师可以定期对学生进行考查,可以每周一测试,也可以一个月一次测试。在完成测试之后,教师要认真对比学生的前后差别。对于进步较大的学生,教师要对学生提出表扬,让学生找到数学学习的成就感,并针对具体情况对其进行层次的调整。而对于情况不尽乐观的学生,教师要把学生叫到办公室,学生单独交流,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激励学生再接再厉。分层检测,让初中数学教学更加公平,也让学生的学习成果更客观。

2

分层教学设计一

分层备课,做到有效预设

分层备课是高效课堂得以生成的前置性条件。有效的备课就要善于从学生出发,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确立等方面出发营造分层设计的氛围。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学习要求,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效率、理解能力的差异性,所以在备课的时候就必须在课堂提问、例题讲解上也确立不同质的要求。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一)”例一以后,对三层的学生不仅要求能正确的证明,还要求在此基础上能通过增加条件来解决变式训练题,如:“取平行四边形的四边的中点,然后把他们顺次连接起来构成的四边形是否仍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对二层的学生要能解决难度稍高一点的中档题,如“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的角平分线所构成的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而对一层的学生只要能解决基础题即可,如“平行四边形的两个对角的角平分线与另两边构成的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总之,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照顾差异,让三层的学生“吃得饱”。

分层练习,做到有效生成

巧用《分层测试卡》进行练习。《分层测试卡》紧紧围绕新大纲,结合每节课的进度,每张卡均有三大类题,第一类题――根据当天所学知识要点,要求全体学生都应全部掌握的基础知识;第二类题――体现对当天所学知识应达到的基本技能的要求,对学生新旧知识结构有机结合的检测,使学生克服局部片面的认识,找到知识整体的内部联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悟化”把握知识整体的精华,领悟其中的规律与实质,并以简练的形式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第三类题――侧重于能力的检测,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在信息交流和动态平衡中不断的突破旧的模式

建立新的认知结构,从而增强认知结构功能,提高思维水平,主要面对中上等的学生,根据《分层测试卡》的上述特点,我通过五年的实践活动,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根就教学内容和《分层测试卡》自身的特点适时使用。如果只把它当成一个固定的模式一味地采用课后出示,并且当作一般的练习去使用,就会失去它的真正价值,使学生产生一种厌倦心理。

3

分层教学设计二

分层提问。一堂课上得成功与否,在于是否能够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否能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最大的收获。因此,在实施分层教学时,要把基础性的问题由C、B层的学生先回答,逻辑性强、难度大的问题则由A层次的学生回答,这样可使提问具有普遍性和针对性,此外,大多数问题,教师都可以先提问层次低的学生,看他们能不能回答再问层次高的学生,以此来激励各层次的竞争,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分层练习。分层练习就是根据学生水平的特点,选择不同层次的习题进行练习,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又能让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思维得到开阔。分层练习有:a模仿性练习 这类练习一般是课堂教学的概念、法则、定理等知识的直接应用,学生通过教材的内容和例题可得到答案,是属较简单层次的练习;这类练习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必须会解;b理解性练习 这类练习一般要求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能对知识进行一定的"加工",要求A、B层次的学生都能解答,鼓励C层次的学生试着解答;c探究性练习 这类练习要求学生能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加工",有很好的综合能力,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扩展性,要求A层次的学生能做出正确的解答。对于那些大胆研究"高一级题目"的同学,给予鼓励和表扬,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提高学习的兴趣;从而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

分层作业。既然一个班级中存在有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为教师,布置作业时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层次布置作业。作业如果布置不当,就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增加学生的抄袭现象,因此布置作业一定要有不同的层次,对不同的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既保证了作业的效果,又提高了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

分层评价。考试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评估的手段,它具检测的功能,教师要转变观念,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只要B、C层次的学生达到了分层次教学的目标,教师就要给予优秀的评价或给予嘉奖,这样就会大大激发B、C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励他们向更高一级努力。

4

分层教学设计三

1.了解差异,合理对学生分层

通过观察学生、问卷调查、知识摸底测试和单独心理辅导对话,充分认识每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综合考虑每位学生原有的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掌握全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将学生按一定的比例分为A、B、C三个不同层次。学习成绩好,学习兴趣浓,学习主动、接受快的学生属于A层;学习成绩中等,学习情绪不够稳定或能力一般、学习勤奋的学生属于B层;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困难大,消极厌学或顽皮不学的学生属于C层,比例为1:2:1。分层后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让他们明白这是动态分层,可以随时调整。随着学生学习的变化情况,会对学生的层次作相应的调整。并鼓励C层学生努力向B层发展,B层学生向A层发展,A层向更高的目标发展。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2.备课分层

分层次备课是搞好分层教学的关键。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设计好分层教学的全过程。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从认识知识的深度、广度,接受新知识的速度,练习、应用的强度等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如对A层学生的目标是会解决灵活性和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求学生能深刻理解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B层学生的目标是会解决有点难度的问题,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发展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对C层的学生多给予指导,设计的问题可简单些,梯度缓一点,能掌握主要的知识,学习基本的方法,培养基本的能力。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各层次学生通过努力能达到的,这样才能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精心设计教案,做到前后衔接,逻辑严密;必须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必须做到层次分明,过渡自然。

3.课堂教学分层

进行分层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由于限于客观条件,不可能在同一堂课里将不同组的学生在不同的课室上课,因此,课堂教学时如何进行便是一个问题。我采用的方法是各个环节分别分层,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和方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