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时清军手持大刀长矛上阵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5-24
清王朝一直保持80万常备军,但是既不注重将领的培养,又忽视部队的训练。提升将领,片面强调行伍出身,对于武科出身的往往不予重用。这样,将领的文化水平一般都比较低,加上缺乏严格的培训,不但平时组织部队训练难于胜任,战时指挥作战更是笨拙无方。清军在训练时规定有春操、秋操、冬季行围等制度,但往往敷衍应付,而且只偏重于演阵图、习架式,近于演戏,基本上没有脱离冷兵器时代的密集阵式,对于实战毫无裨益。浙江清军“于炮位应装药弹数目,尚未能知,则其平日所称演放炮位,系属虚文塞责,已可概见。防堵海疆,首重大炮,而浙江水路各营镇将备弁,能知放炮之法者,惟黄岩镇标中营游击林亮光尚称谙练,余则绝少其人,各处海口,所安炮位,几同虚设。”
广州作为当时清廷规定的唯一的对外贸易口岸,为鸦片贸易主要地区。林则徐抵达广州后,在严厉禁烟的同时,与邓廷桢、关天培一道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海防。这些措施是:整顿水师,严肃军纪,演练枪炮,在虎门添置购买西洋大炮300余门;在尖沙嘴、官涌等处新建炮台;购置西洋大船,改装民船,招募团练,又抽调广东内地营汛防兵进驻虎门要塞,使得东南沿海防务大为增强。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前清朝防御重点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一带,对于北部沿海却未能采取有效的防范。
第2个回答  2018-05-24
怎么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