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体系如何由二维时代进入三维时代?

如题所述

前几天,一个土豪小公司的老板找我设计LOGO,聊了很久,瞧不上各种,遂崩。

鉴于有些人对事物狭隘的看法,特写此文,以周知:

首先,一句话概括:

“人的所有认知都是世界训练出来的。”

所以,当我们讨论LOGO的时候,我们在讨论的实际上是背后的一切感知。

基本的过程就是“ 现实事物- 色彩- 图案- 情绪- 类文字- 文字”。

大中小,点线面,黑白灰,九大元素分解世界

你要是觉得世界太复杂,可以试试“九大元素”这个方法。

“九大元素”是设计构成法里看世界的基本方式,如同数学和物理公式的推导一样,很多设计方法都可以从它推导出来。

不论如何复杂,都可以用这九种形式组合。比如一棵巨大的树。

树干是它的线,零星的树叶外透出的光是它的点,浓密的树叶成了它的面;

大中小,细小的树干,巨大的树冠,宽广的天空。

黑白灰,乌黑的树干,浓郁的树冠,湛蓝的天空。

你总是能从所有的事情中读取到这九大元素。

基础图形的空间分割和图像意义

图形实际上是人们把世界二维化以后,以轮廓分割出来的二维空间的一部分。

基础图形产生了极其规整的几何感,同时又影射出我们对现实世界的事物的看法。

“圆形,脑海里有运动,车轮,太阳。

方形,规则,稳定,箱子。

三角形,稳定,塔,入口。”

我们可以很明确地感受到,这些形态传达的信息正是我们从现实生活获得的信息,

几何图形通过简单的组合就可以归纳出我们的印象。

正如:

苹果,很容易想到圆且红的东西,这就是一个印象,我们在记忆里就以圆形归纳去记忆它。

甚至有些文字展示的印象超出了它本身的含义,

比如医学上的VC,大家的脑海里甚至会脑补出美白,护肤,年轻的画面,这就是广告的某种收益。

这种二维轮廓的概括性,简化了我们的记忆。正是基于这种画面构造的原理,很多我们的感受被总结。

我们有理由猜测,文字的形成正是人类对事物的记忆无法达到完美的结果。

色彩,图案,可读的情绪

金黄的阳光带来温暖,蓝紫色的阴影下会凉爽,我们的潜意识逐渐把色彩归纳为冷暖两类;黝黑的泥土把手弄脏,白色的雪却能洗刷,葱葱的绿色代表有食物,狩猎来的鲜红血肉让我们激动不已。

这些生活本能恰恰符合我们的色彩印象,而且会衍生出情绪。

情绪也是一种标志性内容,愤怒,快乐,平静,在脑海里展现的状态都不同,很特殊。

所以情绪是可读也可表达的。

我们甚至可以逐渐把图形和色彩分离。

鱼形,叶形,箭头,叉号,这就是我们的类文字。

类文字

类文字严格来讲,并不算文字,但是这种图形可以传达出相当准确的含义,人们甚至可以直接理解它们的意思。

比如:眼睛,树叶,箭头,叉号

虽然它们并不是文字,但是可以跨越语言,形成认知。

它们具备很多特殊的地方:

眼睛:人们很容易感知到他人的眼神,所以眼神是一种极其容易被察觉到的符号。

箭头:很容易顺着它去看。

文字起源于图形

从古老的渊源来看,文字也是一种图形。

通过历史的演进和人类主动传播与学习,形成了一批约定的图形,这些图形和思维图像牢牢结合在一起,它们表达更高效,比原始图形传达的信息更具体,传达速度也更快,可以表达更丰富的内容。

单就快速,信息准确而言,文字具备的商业价值远比图形更高,但是归根结底,文字仍然是图形的一种。

最后回到LOGO

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你必须考虑清楚它的用途:

传播速度:类文字=文字>图形

信息准确性:文字>类文字>图形

内容丰富度:图形>类文字>文字

想清楚你的品牌会在哪里出现,哪些是最重要的,然后才能获得你想要的。

Ps: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