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李秀成在安庆之战中表现消极?

如题所述

1860年,湘军攻至安庆,安庆保卫战一触即发。


在这场关乎太平天国国运的决战中,李秀成却表现得颇为诡异。


其实,回顾当时形势和李秀成的所作所为,李秀成“诡异”的原因,非常清晰!

李秀成的诡异表现

李秀成在此战整个过程中,都表现得非常“诡异”。


1、出兵时间拖沓,致全局被动。


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后,湘军即已开始威胁安庆。


太平军既想抓住时机向苏浙发展,扩充实力,又不愿令安庆危急,遂定下计划:各军先向苏南发展,以一个月为期。一个月后,大家回天京集合,再救安庆!

陈玉成在一个月后,即勒兵,准备回救安庆。


可是,李秀成却刹不住车了,一意东进,一口气打了将近5个月,才掉过头来。


这是致命的5个月,湘军攻破枞阳等要点,已团团围住安庆,太平军的形势已极为不利!


2、进军拖沓,致计划失败。



10月,太平军定下方略:陈玉成在江北、李秀成在江南,各自行军,约定于1861年3月会攻武昌,“围魏救赵”,解安庆之围。


陈玉成再次“守约”,3月抵达了武昌附近。


可是,李秀成却再次爽约!他早已进入江西,却直到7月10日才进入湖北!

当时江西战场,李秀成并未遇到什么大敌,居然迟到4个月,这真是说不过去!


3、滑头仗,致安庆失守、陈玉成身死。


李秀成进军武昌附近时,武昌十分空虚,李秀成如攻武昌,对安庆保卫战将极为有利。


可是,李秀成却掉头走了,又在江西晃荡了2个月,基本未作大战,在得知安庆失守后,回到了浙江。


为什么李秀成在此战中表现如此消极呢?


赵烈文的疑惑

对此,对手湘军也是颇为不解。



李秀成被捕后,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采访”了李秀成:当年你去湖北,再进一步武昌就会动摇,安庆就可能解围,为何你退兵了?


李秀成回答:兵力不足。


赵烈文不傻:到处都是你的兵,怎么会不足呢?


李秀成说:当时苏州已得,杭州未下,如同鸟没有翅膀,我急着回去!


赵烈文不依不饶:既然你要取杭州,干啥费力跑这么一大圈?而且,你弟弟李世贤就在附近,让他去不就好了?

李秀成解释不过,只好说:我思虑不周。


从这段“半推半就”的对话中,已能看出李秀成“消极”的原因。


“诸侯”的形成

早年的太平天国,在杨秀清的统一调度下行动:打仗的只管打仗。后勤、兵源、财政、治民,统一由中央来办!



天京事变后,杨秀清被杀、石达开出走,中央已无威信、能力统一安排。


于是,陈玉成、李秀成等统兵大将自己招兵、练兵、调兵,自己安排官吏管理民政、财政。


“兵为将有”+“经济独立”,陈玉成、李秀成等人都成了“诸侯”。


安庆,自石达开出走后,一直是陈玉成在经营,已成了陈玉成的“独立王国”,因此,曾国藩把“安庆陈玉成”与“天京洪秀全”相提并论。


此前,李秀成几乎没有什么地盘,好不容易在进军苏南作战中打下苏州等地,算是有了自己的“诸侯国”。


因此,李秀成说“苏州已得,杭州未下,如鸟没有翅膀”,自己的诸侯国都不安稳,怎么有心思为陈玉成呕心沥血呢?


同样,赵烈文所说:为什么不让你弟弟李世贤去呢?这也是“不了解”情况呀!


李世贤虽与李秀成是兄弟,但毕竟也是“一方诸侯”,他去打下杭州,那杭州是你李秀成的吗?


陈、李矛盾已深


李秀成未方便说出口的事情是:他与陈玉成早已生龃龉、矛盾已生。


陈玉成、李秀成长期并肩作战,关系不错,但毕竟大家各有各自利益,摩擦早已有之。


当初,韦俊因被杨辅清所扰,企图渡江靠近李秀成。但是,陈玉成担心韦俊过来抢地盘,遂坚决打击!


为此,陈玉成与韦俊、李秀成的部队在和州进行了械斗!


这还不算完。


进军苏南,陈玉成也参加了作战,自然人家也要分一杯羹!而且,苏南富庶,谁不想要一点地盘呢?


于是,李秀成、陈玉成的部队在苏南已经进行过暗斗,甚至械斗,关系非常紧张!


曾经密切的双子星,早已在摩擦中貌合神离!


扩充兵力

那么,李秀成为啥还要绕这么一大圈呢?


服从统一调度,“做做样子”是必要的,但却不是主要原因。


我们看李秀成这一趟到底在干啥!



自2月抵达江西后,李秀成除了中间去湖北晃荡了一小圈,基本就在江西。


他在江西干什么呢?


招兵买马,扩充军力。


尤其是:离开石达开返回天京的部队,共20万大军,多在江西加入了李秀成!


9月,当离开石达开返京部队大部加入李秀成后,李秀成旋即回攻浙江!


晃荡这一圈,李秀成算是把原石达开的大部队给吸下来了,又新招了一波兵,发了一笔财!


李秀成的本性:顾大局、识大体

李秀成并非天然是一个“不顾大局”的人。


当初,石达开被逼出走,李秀成仗义执言,险些被天王撸了!



李秀成遭天王猜忌时,石达开伸出橄榄枝,李秀成仍以“大义”为先,坚决不从。


后来,李秀成更是以其大局观、谋略,在太平军中,起到了主要策划人的作用,各种协同作战,多是他谋划的。


最后,天京陷落,李秀成更是将良马给幼主,自己乘劣马被俘。


可以说,李秀成的本性,是一个顾大局、识大体的人。


可是,在太平天国扭曲的氛围下,他却难免变色。


洪秀全、杨秀清们的明争暗斗,早已把自私的基因注入太平天国政权。


这种氛围的熏陶下:李秀成、陈玉成,不自相残杀就好了!各扫门前雪,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好氛围,使坏人变好。坏氛围,使好人变坏。与君共诫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3
李秀成作为一个优秀的军事家,他在安庆解围过程中表现消极,主要有两点: 一、小农意识浓厚,缺乏大局观;二、过高估量了陈玉成的能力,认为有陈玉成在,安庆就不可能丢。
第2个回答  2020-12-23
因为当时李秀成已经有了相反的心思,所以说他想保全自己手里的兵力,所以没有出尽全力。
第3个回答  2020-12-23
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不能够从中获益,还有就是他被被迫参加的这场战争所导致的结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