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历史上,王朝的末代皇帝一般子嗣较少或无子嗣?

如题所述

在我国数千年历史上很少有突然崩塌的王朝,大部分还是有迹可循的。在王朝末期的帝王确实一般都子嗣较少但是不绝对,比如殷纣王、隋炀帝甚至于蜀汉后主刘禅等等都是盛年突然亡国的君主子嗣也不少。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就历史的实际情况分析,确实末代帝王的子嗣较少甚至没有子嗣。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王朝一般不会突然灭亡。这之前必然由比较长期的因素积累与表象,所以才会被大多数人看出来。什么对方气数已尽;秦时其鹿,天下共逐之等等。这个过程通常不是一代帝王表现出来的,末代帝王只不过在某些具体事件上的表现才成为推到多米诺骨牌的那个人。我们从中总结规律发现,末代帝王缺少子嗣的原因如下:1、少年继位的傀儡皇帝,还没有成年就成了亡国之君。2、被权臣操控的傀儡帝王每天生活在焦虑惊惧当中,朝不保夕的生活中哪里还有繁衍子嗣的想法?3、破罐子破摔加上与朝不保夕的帝王一样焦虑同样导致子嗣不丰。4、权臣篡位,为防止旧朝复辟屠杀末代帝王子嗣。下文我们详细阐述: 

晋愍帝司马邺是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孙子,也是西晋的亡国之君。也就是说西晋三代亡国,比秦、隋两朝二世而亡的强不了多少。永嘉七年四月,晋怀帝被处死后司马邺即皇帝位改元“建兴,史称晋愍帝。这一年司马邺刚刚12岁,此时匈奴人刘渊建立的汉赵已经立国。晋怀帝就是被汉赵军队攻破洛阳后杀死的,可以说此时汉赵政权已经占据了富庶的并、冀、幽等州距离长安也近在咫尺。 

外有强敌的西晋小朝廷内部又起纷争:丞相司马保控制的长安以西地区不服从晋愍帝管理,并且不再提供粮食赋税。可怜的司马邺东边是匈奴敌国汉赵、西边不听自己调遣,文武百官被迫采集野菜充饥。在这种情况下汉赵刘曜率军围攻长安,司马邺被迫投降。刚刚16岁的司马邺成为俘虏,以帝王之尊不但要给举行宴会的匈奴洗杯子还要倒马桶。受尽屈辱的司马邺怎么可能子嗣丰盈,显然是不会的。

南宋末代帝王怀宗赵昺是南宋最后一位帝王,也是宋末三帝之一(都是幼童继位)。也是两位哥哥宋恭帝、宋端宗的弟弟,在哥哥宋端宗病逝后继承帝位史称宋怀宗。在宋怀宗继位的第二年南宋军队与元朝在崖山进行决战,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崖山海战。宋军战败后宋朝也失去了随后一丝生机,丞相陆秀夫背着宋怀宗赵昺跳海自杀。此时的小皇帝刚刚八岁,因为没有成年所以没有子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8
是的,皇族一般都使用金具银具盛装食物,以显示自己的高贵身份。现在的医学证明,经常食甲金银器具盛装的食物,对身体健康不好,也有可能造成生殖系统的危害。金银器具危害身体健康,造成早亡,后代就少,生殖系统的危害,也可能不能生育。
第2个回答  2020-11-27
因为一般来说,末代皇帝在位时期,外戚干政,权力分散,后宫不安定,各个妃子为了家族利益残害其他妃子的子嗣。
第3个回答  2020-11-26
因为末代皇帝基本都是在为王朝奔波,而且面对国家存亡的时候,哪里还有时间生孩子啊,国家能不能稳定下来都是一个问题。
第4个回答  2020-11-22
因为末代皇帝所处的时代非常混乱,根本就没有时间来培养下一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