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改制”中关于对俸禄制度的改革,是怎样的?

如题所述

“王莽改制”是建兴帝王莽在全国所推行的一项全面的社会改革,其覆盖经济、土地、币制、官制、商业、农业等领域,可以说是自秦汉以来,覆盖范围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项新政。在此次改革中,王莽先后推出王田制(解决土地兼并问题)、私属制(解决奴婢问题)、宝货制(解决货币问题)、五均制(解决物价问题)、六筦制(解决经济问题)等一系列的改革。王莽欲图用这些改革来缓和新朝日益加剧的阶级矛盾,及稳固新朝对于天下的统治。

而熟悉“王莽改制”的都知道,这项对新朝从上到下,从广到狭的全面性改革,所推行的制度大部分都是利于百姓,弊于权贵的。如王田制,就是将全国土地收归国有,然后按照每户的人口来均分土地,利的是百姓,弊的是权贵。再如五均制,由朝廷来控制市场的交易,制定物价,商人们不得随意涨价,须以平价将货物卖于百姓,利的也是百姓,弊的也是权贵。可以说“王莽改制”的核心内容就是在损害权贵阶级利益的前提下,去给予底层百姓相应的利益。

但是你们知道吗?“王莽改制”中并非是每一项改革,都是对权贵有害的,在这之中还是有少许的改革行动是对权贵有利的。在这其中就包括了我今天要讲的,“王莽改制”中最让人忽略的一项改革,那就是对俸禄制度的改革。

自公元前202年,刘邦在定陶建立汉以来,西汉虽在惠帝、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等六位君王的治理下走向了极盛时期,此时西汉政治清明,法令通畅,边境安定,四夷归顺,可谓是国力昌盛,民殷国富。

但是无论西汉如何的富有,朝廷给予中低层官员的俸禄却始终都是极其微薄的。

据颜师古在《汉书.百官公卿表》所注:“汉制,三公号称万石,其俸月各三百五十斛谷。其称中二千石者月各百八十斛,二千石者百二十斛,比二千石者百斛,千石者九十斛,比千石者八十斛,六百石者七十斛,比六百石者六十斛,四百石者五十斛,比四百石者四十五斛,三百石者四十斛,比三百石者三十七斛,二百石者三十斛,比二百石者二十七斛,一百石者十六斛,”。同时《续汉志》亦载“斗食月十一斛,佐吏月八斛。凡诸受奉,钱谷各半。”

西汉百官俸禄明细:

1.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的月俸是350斛;

2.光禄勋、卫尉、太仆等秩中二千石官员月俸是180斛;

3.典属国、水衡都尉、将作大匠等秩二千石官员月俸是120斛;

4.都尉、司直等秩比二千石官员月俸是100斛;

5.宗正、少府等秩千石官员月俸是90斛;

6.期门等秩比千石官员月俸是80斛;

7.秩六百石官员月俸是70斛;

8.议郎、中郎、谒者等秩比六百石官员月俸是60斛;

9.秩四百石官员月俸是50斛;

10.秩比四百石官员月俸是45斛;

11.秩三百石官员月俸是40斛;

12.秩比三百石官员月俸是37斛;

13.秩二百石官员月俸是30斛;

14.秩比二百石官员月俸是27斛;

15.秩百石官员月俸是16斛;

17.斗食(不满百石的低级官员)月俸是11斛;

18.佐吏(地方长官的僚属)月俸是8斛。

从以上各个级别官员的俸禄来看,我们可以看出西汉的俸禄制度呈现出两个明显的特征。

其一、西汉实行低薪制度。从上面所罗列的百官的俸禄来看,除了三公九卿这些官员的俸禄相对而言较为丰厚,其余官员的月俸都不是很高。比如最底层的佐吏月俸才8斛,秩百石的官员月俸也仅为16斛,可见西汉时期中低层的官员,他们的俸禄是极其微薄的。

而事实上即使我们不看这些数据,从文献记载中,我们也可得知西汉实行的是低薪制度。如《后汉书·仲长统传》载“夫薄吏禄以丰军用,缘於秦征诸侯,续以四夷,汉承其业,遂不改更。”,可见西汉在官员的薪资上是继承秦朝的低薪制度的。再如《太平御览.京兆旧事》载“长安孙晨家贫,为郡功曹,十月无被,夜卧蒿束,昼收之。”,试想一个秩百石的郡功曹,连睡觉的被子都没有,你说底层官员的薪水还不微薄吗。

其二、高、中、低三级官员的月俸差距过大。如三公的月俸跟秩中二千石官员的月俸就有着近2倍的差距,而对于最低级的佐吏的月俸来说,更是足足相差了近44倍。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西汉各个等级的官员,他们的月俸差距是极大的,也是极不公平的。

可以说正因西汉在官员俸禄上实施低薪制度,且在俸禄上差距巨大,最终也就引发了极其严重的社会问题。

首先因中低层官员俸禄的微薄,导致中低层官员往往会因衣食无着落而无暇他顾,从而对政务的处理不上心,甚至是懈怠。如《盐铁论.疾贪》载“今小吏禄薄....粟米贵,不足相赡。常居则匮于衣食,有故则卖畜粥业”,小吏俸禄微薄,可粮食价格却是异常昂贵,收入与支出不成正比,也就导致小吏们日常生活缺衣少食。而一旦有突发的事情发生,小吏往往就只能是卖掉牲口和产业。

试想一个连日常的生活都无法维持的人,你说他还有什么精力再去替朝廷办差呢?而随着中低层官员对于地方政务的懈怠,也就导致朝廷对于地方上的治理出现停滞状态。

其次一旦出现官员连日常生活都无法维持的状况时,就势必会引发更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那就是贪污受贿。正如东汉尚书令左雄所言“乡官部吏,职斯禄薄,车马衣服,一出于民,谦者取足,贪者充家。”意思就是中低层官员俸禄微薄,车马衣服都是从百姓那里得来的,有点良心的官员就是拿到够用就行,但本性贪婪的官员,他就会直接把百姓家中的所有东西全部拿光。可想而知,官员的低俸禄势必会造成严重的贪污问题,而随着官员贪污越发的严重,整个社会势必就会受到重创,也正如东汉尚书郎仲长统所言“危国乱家,此之由也”。

当然,实际上到了西汉中期,低俸禄而引发的种种社会问题已经逐渐被当权者所重视。如汉宣帝当时就认识到,要想让底层的官员不贪,就需要增加他们的俸禄,其言“吏不廉平则治道衰。今小吏皆勤事,而奉禄薄,欲其毋侵渔百姓,难矣。”意思就是如果底层的官员不廉洁奉公的话,国家势必就会衰落,现在底层的官员做事这么认真,国家也很兴旺,但他们的俸禄却还是这么低,所以要想让他们不去损害百姓的利益,恐怕很难。

于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宣帝就下诏“其益吏百石以下奉十五”即增加百石以下官员百分之五十的俸禄。当然,虽然西汉当权者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但却并没有去大幅度的增加各级官员的俸禄,只是相应的增加了最为底层的官员的俸禄。因此直到新朝建立时,官员整体低薪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而到了新朝初期,因为种种原因,新朝依然是实施低薪制度。《汉书.王莽传》载“予遭阳九之厄,百六之会,国用不足,民人骚动,自公卿以下,一月之禄十緵布二匹,或帛一匹。”,在当时新朝的各级官吏,自公卿以下,一月的俸禄只有麻布二匹或绸缎一匹。

直到新朝中期,随着新朝对天下的掌控越发的艰难,越来越多的权贵开始背离王莽。所以为了挽回这些权贵的心,同时也为了解决日益严峻的官员腐败的问题。公元16年5月,王莽下诏对俸禄制度进行改革,《汉书.王莽传》载“五月,莽下吏禄制度...四辅公、卿、大夫、士,下至舆僚,凡十五等。僚禄一岁六十六斛,稍以差增,上至四辅而为万斛云。....”。

王莽对俸禄制度的改革主要集中在以下四点:

第一、大幅度提升官员俸禄。“四辅公、卿、大夫、士,下至舆僚,凡十五等。僚禄一岁六十六斛,稍以差增,上至四辅而为万斛云。”。王莽推行的俸禄改革中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大幅度的提升官员的俸禄。比如太师、太傅、国师、国将这四位最顶尖的四辅官,他们的月俸就是西汉最顶尖的三公的2.38倍,而最低级的佐吏,在新朝的月俸也要比西汉高出8.25倍。

第二、以农业生产的好坏来决定增加或减少官员的俸禄。“多少之差,咸有条品。岁丰穰则充其礼,有灾害则有所损,与百姓同忧喜也。其用上计时通计,天下幸无灾害者,太官膳羞备其品矣;即有灾害,以什率多少而损膳焉。”。在这里,王莽创造性的将官员的俸禄与农业生产的好坏进行挂钩,即如果遇到丰年则官员的俸禄会相应的增加,反之如果是灾年则官员的俸禄将会相应的减少,以此来达到“与百姓同忧喜也”的目的。

第三、以政绩来决定俸禄的高低。"今诸侯各食其同、国、则;辟、任、附城食其邑;公、卿、大夫、元士食其采",王莽首次采用了以官员的政绩来决定官员俸禄的高低的制度,也就是将官员的俸禄与各地方的税收进行挂钩。如果这个地方官员治理不好,赋税收的少,那么相应的官员得到了俸禄也就会减少,反之如果这个地方的经济、农业都被官员治理的特别发达,赋税收上来的也很多,那么相应的他们的俸禄也就会增加。

第四、退休金制度。“退休金”制度是王莽在辅佐汉帝时就开始实行的。《汉书》载“天下吏比二千石以上年老致仕者,参分故禄,以一与之,终其身。”就是二千石以上的官员退休之后,他每月依旧可以领取原三分之一的俸禄,直至终老。

从以上内容来看,王莽推行的俸禄制度改革绝对是一项史无前例的改革,他提出的“高薪养廉”、“浮动薪资”、“退休金”等前无古人的俸禄制度,为后世王朝在对俸禄进行改革时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当然王莽的俸禄制度改革,同他推行的其他制度一样,最终也是陷入了失败的结局。而究其原因在于王莽犯了跟以前一样的毛病,那就是考虑不周,又太过理想化。正如班固所言“莽之制度烦碎如此,课计不可理,吏终不得禄,各因官职为奸,受取赇赂以自共给。”,在当时以新朝所处的那个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的环境,王莽所实施的以“高薪”来“养廉”的目的显然是无法实现的,因为朝廷压根就没有那么多的钱。

其次当时王莽在推行俸禄改革之前,整个新朝的经济就早已被王莽所推行的“宝货制”等币制改革弄得是分崩离析。此时物价飞涨,钱币早已不值钱,所以王莽压根就不可能在经济没有得到恢复前,去实施这个看似美好的俸禄制度。

再是王莽所推行的俸禄改制太过繁琐,一会要与农业生产的好坏挂钩,一会又要与政绩挂钩,可谓是繁琐至极。所以也就是在这些种种因素的促使下,最终王莽所提出的俸禄改革并未得到实现,且非但没有得到实现,官员贪污现象还变得更加的严重,“吏终不得禄,各因官职为奸,受取赇赂以自共给”的事情在新朝更是接连不断的发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