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县原来是江苏的吗

如题所述

1949年泗县隶属江苏省。1955年,盱眙县也被安徽省划归江苏省,还是2013年,老泗洲遗址位于江苏盱眙县。《凤阳府志》曰:“泗州南有淮水鸟瞰,北有柳边。土地虽平坦开阔,但山峦叠嶂,山川拱卫,大气苍翠,故为繁华之地。”

泗州是夏商周时期的徐国。春秋时,许国被吴国所灭,属吴国。吴国灭亡后,徐回到越国。战国时,楚灭岳后,徐属楚。隶属沁水县,即建国后的泗水县。楚汉相争时,徐属西楚。西汉建立后,徐先属楚,后建国后属江苏沛县。东汉初光武并入东海(今山东郯城),继临淮郡,今泗洪县临淮镇。汉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改为下邳州,隶属邳州(建国后江苏邳州)。三国在淮河附近的时候,也是隶属于皮的。邳为晋下郡,临淮郡在盱眙,淮南,临淮郡在许。魏后,许郡定南徐州,梁改东徐州,陈改安州,周改泗州。从此,泗州得名。隋朝,隋朝改泗州为程序县,隶属郫县,后改称泗州。到唐初,泗州辖河南路、临淮、涟水、程序、下邳、宿迁、洪县(今泗县)六县。五代时,泗州为南唐所占,周世宗取之,仍为泗州。宋二年(961)废郡,干德元年(963),属滁州盱眙、濠州赵信。太平兴国三年(978),割涟水县、临淮县、赵辛县、盱眙县,属淮南路泗州管辖。建安三年(1006),景德镇从临淮县迁至许诚毅。从此,临淮县不是县了。宋五年(1072)西宁,属淮南东路。绍兴于南宋十一年(1141年)割金,至今仍为泗州,防历史之地。属南京路,辖洪县、临淮、灵璧、遂宁五县。二十七年(1290年),盱眙、天长来属河南省。正念统治时期,扬州设淮南为省,改州官。葛位于怀县附近的一座城市,州府亲民。明代泗州属凤阳郡,辖盱眙、天长。清雍正二年(1724年),泗州升为直隶州,属五河来,辖盱眙、五河、天长三县,属凤阳州。

据《泗州志》记载:“泗州在州的最南端,面向长淮山,城起源于宋代。旧的东西城都是土造的,明初都是砖石造的,合为一城。其中周九里有三十级台阶,高二十尺五尺。”城内有五座城门,东门回龙桥,西门永宁桥,南门岳阳楼,雄伟壮观。在南门和西门之间开一个香花门,北门名为朝阙楼。泗洲城所有城门都关了水,西门是金刚渡,北门是铁窗格。防洪方面,城外有6岳城、6岳城门。岳城门就像一扇双扇门。城外有洪水,越城的城门会先被堵住,行人从越城大堤进出。这种形式的古城在中国并不多见。

泗州城虽地势低洼,素有泽乡水乡之称,但由于水陆交通发达,是中原咽喉,南北十字路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地位十分重要。唐朝的时候,皇粮到了这里,千军万马的船只在这里抛锚。当时有诗赞道:“官客满方,车马骤止。”

当时的泗州城不仅水陆交通发达,经济繁荣,还拥有泗州十景,即浮梁练影、环中晚钟、淮河飘烟、巍峨的徐山、禹王台小月亮、凌瑞塔晨光、石翠堂春夜、简台秋风、蜿蜒的九岗山、无尽的河带。有当时中国五大名刹之一的赵普王庙。其主体建筑僧伽塔高300英尺,其影子投射到水中,十分壮观。欧阳修称她为迷人的风景:“天是蓝的,竹林是静的,暖日花开。”苏东坡称赞她:“涓涓细流,玉清清闲,遥望长桥,灯火混沌。”“明朝时,泗州城到处都是船、商店、商人和酒旗。泗州城的政治、经济、文化都达到了顶峰。

泗州城的空前繁荣除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明祖陵的修建。朱元璋奠基后,在泗州以北13里处发现了朱家祖的坟墓。于是,明朝第一座陵墓——明祖陵就建成了。朱元璋在这里埋葬了他的曾祖父,曾祖父的衣服,祖父的尸骨。明祖陵的威望给泗州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但也带来了隐患。最后,这座历史名城作为繁华地区,在康熙十九年(1680年)被摧毁。被汹涌的黄河波涛淹没在洪泽湖底,是“永远的大鲵洞”。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庞贝。因此,水母女神神思船的神话传说一直在民间流传至今。

神话归神话。其实,泗州城沉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黄河向黄河以南迁移,使其无法直下青口。再加上康熙19年的山洪暴发,淮河下游淤塞,河水高出大堤好几尺。瑞塔在水中是中流砥柱,后随灿沉;二是明代治水专家潘继勋采取蓄清水、刷黄河、方便交通的治河方针。他在黄河两岸筑堤,堵住决口,控制水和沙。同时修建高家堰(即洪泽湖大堤),迫使淮水入黄攻沙。他大修了黄河北岸的太行大堤,修筑了黄河南岸的大堤,把黄河两岸的大堤延伸到淮阴。经过这次大规模的治理,黄河暂时稳定了。但由于河床不断淤积,黄河两岸决口数量有所增加。明朝万历二十三年(1596~1619),黄河决口18次,几乎年年如此。明朝统治时期,淮河流域发生了变化,除了黄河干流由南向东转移,淮河被徐州夺取,灾区下移到江苏、山东。此外,还修建了洪泽湖大堤,在大堤上筑起堤坝,将淮河分割入海。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为了避免黄河航运的危险,在微山湖和罗马湖之间开辟了一条运河,这条运河就是现在的韩庄运河的一部分。虽然暂时给黄河带来了和平与安宁,但却人为抬高了水位。潘继勋被免职后,朝廷专门派巡捕到泗州治水。少弼修建的少公堤和保护明祖陵的砖堤带来了暂时的和平,但它的终结注定了泗州城会被淹没。据调查,明万历十九至二十一年(1591-1593),泗州连续三年被淹,洪水滚城而下。鱼游过城市,船驶过树梢,无数人死去。清朝时,外国统治者只知道筑坝止水,却不思防洪,最终导演了这座历史名城沉没的悲剧。

城陷后,州府迁至徐山北麓,洪淮湖畔。直到97年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巡抚龚敏,为了治理淮湖,不便治理。我最近看到了彩虹。请剪下来还给思思。疆域与民税为Si,城为州。┄┄请自讨苦吃。”州由徐山迁至于洪(今泗县),仍辖盱眙、天长、五河三县。是时候了。郡县降为洪祥。《凤阳府志》载:新泗州“北以平山为界,南以长淮山为界,东以崇岗拱为界,灵璧西环,盘龙、珠山挡其左,鹿鸣、银岭围其右,扼徐淮门户,通兖州、豫篆。原野虽是地势平坦开阔,风水集中,自然繁华明亮,但也是东南大都市。”

割见的泗州,民国元年四月废为泗县,直属安徽省。到1949年,泗县在江苏省泗洪县有了家。1955年,盱眙县也由安徽省划归江苏省。

据《泗洪何志》记载,古泗州十景,虽旧而不新。泗州有八大红景,即:红山夕阳雨、阳城春色、屏山夕阳光、银岭夜月、白蒲莲风、盘龙飞雪、绥地烟柳、汴水碧波。

1.赤山夕阳雨:赤山在州东北七十里,蜿蜒千尺,红土石。细雨中,飞虹滴绿,似龙凤舞。古人在一首关于蚩尤的诗中写道:“云中有淡淡的草,你应该向你的上级学习收集玫瑰。去桃园流水,与杖迎明月。”

2.阳城的春天:阳澄湖位于该州以西40英里处。据说这是谷宏的老规矩,已经很久了。根据传说,这座塔在雾中常被视为海市蜃楼。每到春天,湖边芳草萋萋,野花盛开,鹿追羊,兔跳鸟飞,八角玻璃井点缀其间,景色更加迷人。有诗为证,诗人龚曾说:“与蓝融,春回沙吉轩。”苍鹭皆隐,风筝清野水下。咽下香泥,鱼会吓绿藻。此后,藜专辑,结香清马克。

3.屏山晚照:屏山位于该州以北20里处,四周绿树环绕,故名。此山似虎眠,又名卧虎山。美丽的石头从山里冒出来。传说山坡上有巨大的白色石头。夕阳下,银辉无处不在,从楼上的北门就能看到。古人称之为奇迹。

4.夜月,阴陵山:阴陵山在该州西部50英里处。山虽不大,却在史记中赫赫有名,久负盛名。都说“阴陵山极高,飞鸟难行”。这座山就是王楚·巴迷路的地方。以前的山路迂回,明月高悬时,依然幽静迷人。阿明学者叶知书吟咏道:“在阴陵山北麓的一个小村庄的东边,有一句老话叫‘我对此着迷。今天我在战场,阳光下的古树是乌鸦的栖息地。“虞姬墓,陕北碑,墓碑上有一个名字对联:忧国忧民,自古美人如此穷;那是在吉安的黄昏中,她现在已经成了一座绿色的坟墓。还有一首诗《人鱼》:楚辞升上云端,夜灯里,人摇衣舞抹龙泉,争一腔血,洒在你面前。顾湘无言的军势已变,如雪刀。桃花落东风,花是芳草源,泪是红。

5.白蒲莲花风:在该州以北50英里的白家湖,莲花盛开时有一种独特的香味。湖里开满了荷花,白绿相间,景色优雅。古代文人常在湖上泛舟,吟诗作画。

6.盘龙雪:盘龙山,俗称老山,在该州以北30英里处。层层岩石,盘旋而上,形似龙,鳞次栉比。依山而建的帝国大厦在白雪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壮观。古人称之为盘龙雪。

7.阿达,隋朝:隋朝,即汴水,即通济渠,又称隋唐渠。挖掘于公元605年的李倩大堤上长满了柳树,像一片绿色的海洋遮住了天空。春天,桃花、杏花在林中绽放,鸟儿争鸣,蜜蜂在飞碟里飞舞。唐代诗人白居易咏叹隋堤刘芸。“大年,他是天子,与傍水栽成——。大冶春二月,柳色如烟雪,西有黄河,东有淮河,绿影一千三百里。”

8.汴水清波:唐诗韵:“汴水无限春水向东流,隋家宫阙已成尘埃。行人不看长滩,风在吹。隋朝时,杨迪要游扬州琼花,动员百万民夫,开挖通济渠。这条河有一千多里长,穿过苏州和灵璧,穿过泗州。尤其是青阳镇,水又宽又深,飞桥如长虹。从桥上往下看,只见碧波荡漾的汴水,清澈见底。鱼在淡绿色的水里游,白帆闪闪。晚霞,鱼歌回答。所以有“汴水有清波”之说。”

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d000baa1cd11728bab2d6ac8cffcc3cec2fd2cdc?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