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考公务员,请问怎么备考呢?连云港有哪家培训机构可以推荐?

如题所述

基础学习之后同学们一定要集中精力去提升做题速度,尤其是行测部分,每年在考场上能顺利做完的考生不多,尤其很多同学都会放弃数量关系,或者出现写不完申论大作文。那么如何实现高效刷题,助力有效备考呢?解决这几个问题尤其关键。
刷什么题?
对于各位备考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同学来说,建议各位同学首先吃透、掌握历年国考试题。刷题的目的就是了解考试趋势,明确备考方向和备考重点,这也是备考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众所周知,公务员考试考察的就是考生的思维模式,只有通过做历年试题的训练你才能最大限度的接近考查的目的。行有余力的同学在完成国考试题刷题后,也可以刷各地省考试题、质量较高的模拟题的方式夯实能力,让应试技能更加“炉火纯青”。
无论你是公考小白,还是久经沙场的老司机,你都需要通过认真的做历年试题,掌握解题思维方法、建立自己的知识理论体系,厘清材料逻辑和要点逻辑,从而总结出做题经验,固化你的应试思维。历年试题数量相对有限,那么如何高效率利用呢?在做题过程中,前期可以以单题训练为主,明确各题型的作答技巧,建立应试思维。后期建议以套卷训练为主,按照考试安排和考试时间进行限时答题,并依据国考的标准进行精细批改、严格评分对其中普遍性典型性问题进行纠偏、点醒,实现事半功倍,为后续备考指明方向。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申论刷题也是如此,保持一个长期刷题的状态才是制胜法宝,切记学习刷题“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各位同学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确定刷题的频次和强度,确保备考张弛有度。
什么情况下开始刷题?
当然,如果没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仅仅是浅尝辄止,不建议此时盲目开始刷题。申论做题需要通过阅读材料之后,才能对应题干,明确作答思路寻找要点。倘若没有掌握娴熟的阅读技巧,就会在材料阅读上浪费大量时间,并且感到无法下手。因此,这样的刷题,既没效率,又没质量。
方法学会,才能事半功倍。总的来看,五大题型在阅读找点方面,层层递进,由单一角度到多个角度;由局部材料的微观解读到通篇材料的整体把握;加工整合方面,由尊重原文、缩句排序到结合实际、适度展开,再到符合格式、结构完整,申论的学习无疑是个需要长期努力的能力塑造过程,相互之间无法割裂,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一通百通。
国考的备考是一场旷日持久的马拉松,但是坚持就是胜利,每个学习阶段的结束都意味着你已经在起跑线先人一等,公告出来也别急着乱投医,找准自己的方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2-29

判断(侧重法律知识运用)、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全部为客观性试题。申论主要通过报考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报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公务员考试考核的内容极为繁杂,涉及到数量关系、言语理解、判断推理、常识和资料分析五大部分。无论哪个专业的考生,都很难同时擅长这五大部分的题目。因此,考生应该积极的从多方面的渠道深入了解公务员考试的内容和形式,通过网络、讲座、看书、听取已考过公务员考生的经验等多方面、多渠道掌握公务员考试的总体情况。因为就考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当然也就买这两本书了!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李永新主编的书不错,可以拿来当做复习资料!
您也可以关注、登陆中公教育官方网站咨询,上面也有很多详细介绍哦!赞一个哦!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参考报考地近年招考公告了解招录对象、报考条件、报名流程、考试安排等招录事宜;查看其职位表,或以所需专业进行筛选,了解对应岗位对于专业、学历、学位等资格条件的具体要求。

    制定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比如:

    1)根据考试科目及内容选教材,梳理各模块的知识点,夯实理论基础;

    2)系统学习考试要点

    选题自测初步了解考试内容、题型、题量,对自身的优劣势有一个清晰的定位,进而制定复习计划,全身心进入备考周期。

    3)循序渐进,根据自己的时间做合理的安排。

    如,每周抽15分钟的时间反思一周学习情况,并制定下周学习计划。

    4)强化练习提升应试能力

    每周都要坚持做模块练习题,复习考试要点,掌握解题技巧;

    临考前进行测评,通过测试查漏补缺、提升答题速度。

第2个回答  2022-10-25
公务员考试现在考的人越来越多了,笔试,面试,一重重关卡,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难的。这几年报考人数不断攀升,竞争更加激烈。
自己设定学习计划,努力学习进步才是王道,靠谱的培训会助力你事半功倍。
连云港那边德惠楼上有一家做这个的,在各县区还都有点,你可以空了去了解了解,希望能帮得上你。
第3个回答  2022-09-29
先报班学习,然后多做题,先专项练习,考前做成套的卷子
第4个回答  2022-09-21
公务员考试一定要报个班,自己学习效率太低,走弯路
相似回答